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动画片看中美文化差异

从动画片看中美文化差异

1 / 8

从动画片看中xx文化差异

动画片作为一个独特的影片种类,以其卡通的影像元素、童心童趣的情感展现、恣意丰富的想像空间,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依然在全世界备受欢迎。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时尚的表达方式诠释各国文化的不同层面。从动画片看中美文化差异,是一个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话题,能充分体现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一、动画片元素所折射的xx文化的差异

11主题

美国动画片取材广泛,有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德国童话《白雪公主》,中国历史故事《花木兰》;有动物世界的《狮子王》,自然界的《海底总动员》、《蔬菜宝贝》,人与自然关系的《小泰山》系列,科幻世界的《变形金刚》;既有像《猫和老鼠》这样老少皆宜的画,也有像《美女与野兽》、《风中奇缘》这样更宜于成人观看的爱情故事片。可以说各种题材在美国动画片中都被运用得出神入化,因此我们总能看到美国动画片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世界动画潮流。不断变化的主题和跳跃的故事情节把不属于本国文化的故事重新包装,美国文化彻底篡改了源于本土的文化。从这一个层面看美国动画的主题体现了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无论是中国故事的取材还是阿拉伯的题材,都只是借助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动画主题时刻影射着美国的意识形态。中国动画的主题比较单一,“寓教于乐”应用于中国动画文化精神之首。中国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寓教于乐”作为中国动画的传统精神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儒家文化熏陶下,中国传统素来“文以载道”,无论思维方式还是审美期待,都隐含对“寓教于乐”的强烈需求。无论早期的《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还是后来的《阿凡提的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无论是憨态可掬的动画人物还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中国动画__中国动画的主题无不体现着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动画片也为这一目的而单一的存在,缺少娱乐性。

2人物

中国的动画带有传统思想,许多经典的动画形象不是为动画而专门创作的,而是中国古典神话的另一种诠释,大多数为动画而创造的纯粹的人物并没有留在人

2 / 8

们的视野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例如《大闹天宫》是一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的很好的作品,运用了中国美术的水墨画以及中国的著名传说《西游记》,把民族的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从《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把民族文化的唯美发挥得淋淋尽致。但是民族的题材被诠释无数次,传统与唯美的神话还是中国最绮丽的瑰宝,却没有属于从动画片中诞生的鲜活人物,人们记住的也只有神话,而非动画。美国的文化恰恰相反,他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他重视未来,与中国文化的借鉴古训有很大差别。美国强大的动画创作源动力就是不断的创新和颠覆,于是迪斯尼和梦工厂成功塑造了许多经久不衰的动画人物。相对于中国的动画而言,他们纯粹代表的是动画产业自身的创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米老鼠、唐老鸭到猫和老鼠,迪斯尼不断上演着他们的造星神话。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人物的各个层面被开发到了无以复加的完美境界,每个人物都是立体真实的存在,这样的人物无不带着美国式的幽默与调侃。

3动作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动画像中国动画那样与“画”密不可分,甚至以“画”为本。

中国动画的这种传统,显然与中国人对动画本质的理解有关:

动画,顾名思义就是“动”的“画”,只要让“画”动起来,就是动画。这样,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动画“以画为本”的传统自然在情理之中了。而且,中国动画的“以画为本”指的是以中国画为本,基本与西洋画无涉。以水墨动画为例,中国动画的创作者经多次试验,克服技术困难,成功地将中国绘画中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传统的基本原理完美地运用到动画中。中国动画因建立在“以画为本”基础上,画面缺乏运动,镜头的运动和人物的调度较少,人物出场入场较为呆板,基本是简单的出画入画。镜头的推、拉、摇、移,景物的变化、中规中矩的视角选择,这样的镜头语言自然缺乏强烈的运动感。加上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以二维平面居多,缺少立体感。这对看惯美国大片视觉奇观的人来说,的确少有视觉冲击力可言。

而美国动画则在“以动为本”的理念支配下,基本是以拍电影的方式拍摄动画。人物的动作和镜头的运用极其讲究,动感十足。在电脑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借助电脑技术将动画的运动性表现到了极致,甚至一些常规电影无法完成的镜头

3 / 8

也在电脑技术辅助下屡屡出现。美国动画“以动为本”,力图在运动中讲故事,所以普遍具有较强的性。这是对于动作的不同理解所反映出中美文化的差异。

二、动画产业所折射的xx文化差异

11实用主义与精神主义

在实用主义哲学观念影响下的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抽象的、概念游戏和思辨哲学,不喜欢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在美国人眼里,有用就是真理,成功就是真理。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因此他们的动画产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各题材的动画片,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都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

而中国人则讲究良心,当然也不能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逃出条条框框的束缚。2利益驱动与精神追求美国近十年来动画片也是异常红火,迪斯尼公司接连推出“年度动画大片”,投资巨大、制作精美、运作成熟,对孩子和成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市场收益非常可观作动画片的,在国内依然是凤毛麟角。由于创造出来的动画角色并不能受到大众的欢迎,相关的动画副产品的销量也不被看好。。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要的中庸思想影响中国人至深,中国的动画人没有利益的驱使,自然也只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对动画事业执著追求。中国的动画虽然不精致但是兢兢业业。难以想像中国的动画人会去颠覆一个在中国人心中经典的任何一个形象,有的只是无穷的赞美和不断的改写改变。无论怎样对人物进行处理,无疑都是在为千万的子孙后辈树立时代的榜样。正是因为中国人的中庸对祖辈文化思想的无限崇拜和景仰,使得构建精神家园的崎岖道路如寻找天堂般奇幻诱人。这样纯粹的民族情感,被每一代中国人小心翼翼的呵护,生怕滋生一点邪念玷污他。对金钱不崇拜的国家,对每一个心灵恪守者的中国人来说金钱是不能衡量思想高度的。正是这样的情结,中国的文化才会永远灿烂,这背后是清澈的、纯粹的中国精神,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精神。

总之,从动画片来看中美文化差异是一个有趣又丰富知识的过程。本文对动画片这个表象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其主题、人物、动作等动画片元素进行讨论,还对整个动画产业加以分析阐述,然后通过这些表象得出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个

4 / 8

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许对一些中国人来说,动画片只是儿童的专署城堡。但是对现今日趋成熟的动画产业,动画已经是全民娱乐的产物,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当代动画片的特征综说

四、受众扩大化二情节内容具有高度的假定性、离奇化三、审美风貌娱乐化、时尚化六、国际化趋势加强五、产业化、商业性程度加深二、制作方法、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

国产动画片的前景与困扰

困扰之一,巨大的社会需求与动画片制作单位的力不从心。“困扰之二,资金与制创人员的短缺使美术片生产举步维艰。

。动画片作为艺术,作为教育儿童的宣传工具,应向高雅处努力,但它作为商品在市场中赢利,故应更具娱乐观赏价值。分析其困扰因素,我们可为国产动画片的未来发展想些策略。

一)注重商业经营策略。动画片繁荣发展,离不开运用商业观念去经营之,依靠政府的拨款投入不可行。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形成国产动画片依自身发展而生存呢*外国动画片所以发达,根本动力,就在赚钱。二是出版连环画册和音像制品;三是玩具等文教商品的开发;四是人物造型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所得的版税。#这些经营手法,在国内问题还很多,投入与产出方面,要想赢利,必须在成本收回的基础上做到二%对产业化之路要有认识。走产业化之路发展动画片应做到:

一是生产厂家不可轻视对后期动画产品的开发。二是国家主管部门自身之职能。主管部门做好宏观管理调控工作,通过进行动画电影节评奖和观摩研讨等国内外交流机会刺激并提高制创单位,三%国内制创单位加强与外方的合作并学习之加强他们之间的横向联系三%国内制创单位加强与外方的合作并学习之

二、在动画创作xxxx民族文化

1.在思想上继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人们早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国文化开阔、高远和深的基础。宝莲灯》强调了人民大众的力量,这根植于民族文化中重民、爱民的思

5 / 8

想,将这种想运用到创作中,才是真正运用本土文化资源,延续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血脉。

2.在形式上积极吸纳多种文化样式。我国在传统造型形象上可以利用的民间艺术样式的条件很多,可以借鉴国画、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造型语言,使之转化为备受当代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使这一形象跃然银幕,化无形为有形,并运用综合手段“挖掘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三、把握动画创作中对民族文化的创新

1.挖掘新的民族元素。

目前,中国的动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挖掘新的民族元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开拓创新,切不可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且要把其置于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同国际动画接轨,推进动画产业化过程。只有真正扎根于自己的土地,把外来经验、的制作运营机制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会到一起,才能茁壮成长,繁荣昌盛。要挖掘新的民族元素,可以从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和少数民族故事题材去寻求创作素材。

2.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作方法。与国外动画片相比,中国动画片在技术手段、故事编造以及在人物形象的精神气韵、性格发展、语言刻画及次要人物群众的塑造上都有待提高和改进。

在动画创作中,借鉴国外比较流行的风格样式。

3.改变教育现状,培养创新型动漫人才。

目前,一些艺术院校动画教育中,在课程设置上,中国动画形象的内容太少,缺少真正意义的动画专业课程,把传统艺术的课程运用于动画中缺乏针对性。

4.将时代感融入创作中。

动画片在全世界受到欢迎,除开它的卡通形象外,结合时代背景,将民族文化和时代风尚相联系,尊重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导向,在民族文化里融入当代人的精神气韵,使之具有当代气息和文化品位。

6 / 8

xx特点

黑色幽默是蕴含在戏剧和小说中的一种色调,这种调子既可怕又可笑,既险恶又滑稽。

①奥尔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

②虽

然评论家对黑色幽默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正如陈所讲的“,黑色幽默的精神,首先并不是存在于抽象的概括里,而是表现在具体的作品中。”一、幽默与恐惧的结合

传统的幽默之所以引起人们发笑并令人产生愉悦感主要是因为它对人们的一些缺陷或弱点进行取笑。按朱光潜对这种幽默的描述,就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性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④传统的幽默通常使取笑的人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俯视受嘲笑的人或物,由此产生一种优越感和满足感。黑色幽默尽管也使人们发笑,但它却未能带来愉悦,因为在它滑稽背后往往隐藏着痛苦和不幸。它让人发笑的同时,也给人以哀怨和恐惧。

因此可以说,恐惧和幽默是构成黑色幽默的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就是黑色幽默的本质。二、无序中见有序通常黑色幽默小说的情节结构都是混乱无序的。这一幅由散乱的情节构成的混乱的、复杂的、令人不安的场面就是一个荒诞无序的社会的写照。虽然让这样的小说扰得心神不安,读者却又同时能享受到从无序中建造有序的乐趣。三、文字游戏语言是小说家用来传达意向、实现写作目的、与读者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黑色幽默独特的语言风格构成了黑色幽默的语言魅力。作家通过游戏文字,一方面真实逼真地展示一个荒谬无度、丧失理性的世界,另一方面通过激发读者笑声来使其宣泄出内心的困扰和恐惧。

在黑色幽默作品中,反复重复(superfluous repetion)、悖论(paradox)和逆喻(oxymoron)、讽喻(parody)、逻辑游戏(logic game)都是为作家所热衷的表现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