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2006年,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某建筑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原告将开发的某工程发包给原告,合同中对房屋质量、工期、违约责任等都作了详细的约定。后双方又签订补充条款一和补充条款二。2010年,双方因工程款发生争议,乙方向当地中院起诉,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调解书中明确:除乙方享有甲方950万元工程款及甲方继续享有保修权利外,其他无争议。2011年,甲方又以乙方未能按期完工,导致甲方无法及时将房屋交付业主,共计赔偿业主逾期交房款900多万为由诉至法院。
甲方主张:因乙方准备不足,未能按进度进行,导致工期延误,至工程完成竣工备案,均超出了合同约定的完工日。由此导致甲方无法按期向业主方交付房屋,赔偿业主逾期交房款900多万元。请求法院判决乙方赔偿甲方损失900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乙方主张:该工程工期的逾期完全是由于原告的责任和原因,其迟延支付工程款,自身不能进行消防验收等。2011年双方经中院调解,已就本案在内的事项进行了处理,原告除享有要求被告按合同约定履行保修义务的权利外,其他事项均不再享有主张的权利,请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争议焦点:
1、中院调解书对于本案的效力如何?
2、甲方的损失乙方须不需要赔偿?
一审判决认为:乙方延误工期构成违约,应担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中院民事调解书是乙方要求甲方支付工程款的诉请,双方所达成的调解协议,根据民事案件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除诉讼中主张的甲方向乙方支付工程款和调解书中载明的乙方有相应的保修义务的约定外,其他未提及的事项应视为未作处理。该调解书也未明确约定双方当事人放弃包括本案事项在内的其他权利,只是注明别无其他争议,因此乙方提供的答辩意见不予采纳。
一审判决后,乙方不服一审判决,向当地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规定,“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因此中院的调解书虽然超出了乙方的诉请事项,但系双方自
愿协商达成,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约定了“双方别无争议”条款,甲方应当认识到此约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故应认定甲方与乙方就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相关纠纷包括工程逾期问题已在该案中一揽子处理而再无争议,甲方再行工期违约索赔,违反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且有悖诚实信用。故裁定撤销一审判决,驳回甲方的起诉。
总结:针对同一问题,一、二审法院认定截然不同。笔者认为,二审法院认定更加合理。首先,双方在中院调解中对工程保修责任和双方别无争议的约定,虽然超出了乙方的诉讼请求,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规定,“调解协议内容超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因此双方在民事调解书中约定的虽然超出乙方诉讼请求的事项,但于法有据,应当支持。
其次,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可见,诚实信用作为民事活动中的基本原则,是民事活动双方都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一审法院在认定本案时,认为中院调解书中约定的“双方别无争议”并未表明双方放弃包括本案在内的其他权利,其他未提及的事项视为未作处理,实质上是否定了双方在中院调解书中的约定,有悖于双方当时的意思表达。
结论:如果双方当事人到法院调解,就对双方争议的全部事项都要在在调解书中列明,没有争议的可以约定一个兜底性条款,如“双方无其他任何争议,”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后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