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排球专项体能训练

浅析排球专项体能训练

浅析排球专项体能训练
【摘 要】现代任何一支高水平排球队要取得比赛的胜利都要具备体能、智
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中,体能是关键。良好的
体能将为技术、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针对排球队体能训练进行总
结和分析,以期为排球专项体能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球;专项体能训练;竞技体育
当今世界的排球水平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技战术特点还是其竞技水平,都已
经进入了快速、全面、多变的方向,趋势良好。在当今排坛,任何一支高水平排
球队都具备良好的体能、智能、技术、战术、心理等竞技能力要素。而这些要素
中,体能是基础,是关键,良好的体能将为技、战术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力保障。
在实行“每球得分制”规则以后,排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强度和难度提高,这对
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专项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指的是为提高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所采用专门的有针对性的
训练。体能训练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
运动员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和身体形态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为专项运动素质的
充分发展以及掌握、改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专项成绩创造有利条件。科学的
专项体能训练,是提高技战术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本环节,是运动员承受高
强度负荷训练和比赛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的基本保证。

2 排球运动的专项素质
2.1 力量素质
当代排球比赛向着高度化、速度化发展,进攻速度逐渐加快、进攻高度逐渐
提高。从而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挥臂且力量大、快速弹跳且高度高的能力,同时
必须具备相对较长的滞空时间,而良好的快速力量和腰腹肌力量正是排球运动员
获得这些能力的力量基础。

2.2 速度素质
排球运动员应具有快速反应和快速动作的能力。排球运动的场地范围较小,
加之当前排球技战术的发展日趋快速多变,进攻节奏快、变化多(世界优秀男排
运动员扣球球速每秒约30米以上,跳发球速度近似于扣球,而且有旋转、飘晃
等不同性能)。这些迫使运动员不论在进攻还是在防守技术动作上,都必须具有
很快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因此,可以说速度素质是排球运动员运动素质的中
心环节,速度素质和快速力量是排球运动员应优先发展的运动素质。
2.3 灵敏与协调素质
高度的灵敏与协调素质是排球运动员灵活处理场上各种来球的基础。排球比
赛,运动员的位置要轮转,来球时高时低、或快或慢、变化万千。不仅要顾及前
后左右,还要上能应付空中变化,跳起做各种动作,下能倒地做各种击球技术,
要求倒得快、倒得巧,既能起球又摔不着。这些都要求有高度的灵敏与协调素质。
以速度和力量素质为基础的灵敏性和协调力,是围绕着准确处理人与球的正确关
系而发挥的,这是排球运动的独特之处。

2.4 耐力素质
排球比赛属间歇运动形式,即短时间爆发式的身体运动被短暂的间歇休息分
隔开,由多次短促的、完整的、用力的、较高强度的有球技术(传、垫、发、扣、
拦)和较长时间、稍低强度的无球技术(暂停、换人、局间休息、死球等)所组
成。良好的耐力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始终如一地发挥技战术的基础。有氧耐力
与无氧耐力相结合,移动耐力与弹跳耐力相结合,是排球运动员耐力的特殊形式。

2.5 柔韧素质
排球虽然不像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等项目对柔韧性要求那么高,但排球运
动员在某些情况下的跨、展、拉、弯等动作的幅度比较大。如跨步垫球、扣球的
展腹等。如果具备较好的柔韧性,不但利于提高和发展技术,能扩大控制球的范
围,而且也可以避免和防止肌肉和关节韧带拉伤。

3 排球专项体能训练原则及注意事项
体能是排球竞技能力的基础,也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排球项目中实
施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可以促进改善排球运动员的
动作连贯性、击球力量和速度、拦网和扣球时的弹跳力和滞空能力、接发球和接
扣球时的反应速度以及倒地后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可以说体能训练是最直接和
有效的方法。

3.1 排球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时,在运动负荷的安排上,应增大体能负荷强度,
适当减少体能训练的时间,符合现代排球比赛的结构特征、代谢特征和机能特征。

3.2 力量训练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形态、场上位置、个体特征等因
材施教,循序渐进。并且在力量训练中应突出速度因素,不要片面追求负荷量和
难度,关键是在动作正确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重点突出速度。

3.3 身体训练一定要与专项技术紧密结合,与所采用的技战术特点相适应。
身体训练应循序渐进,训练负荷逐渐递增,使运动员始终处于不适应状态,不断
打破运动员的极限,建立新的极限。

3.4 在一节力量训练课中,其安排应遵循从大肌群训练至小肌群的训练。在
常年或多年的训练过程中应坚持小肌群训练的不间断。另外,力量训练一定要全
面,上下肢、前后肌群要平衡发展,离心收缩与向心收缩要成比例,主动肌、协
同肌与对抗肌的放松训练要纳入力量训练计划中。

3.5 速度训练可遵循“超负荷”原则在负重力量训练后,利用肌肉剩余兴奋的
惯性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既可发展力量,又可发展速度,使神经始终处
于灵活控制中,防止产生动作僵硬和不协调。例如在进行杠铃训练后立即转入徒
手的,与所运用的技术动作相似或相同的练习,利用肌肉剩余兴奋的“惯性”动员
比平时徒手练习时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提高运动能力。“超负荷”训练应采用
先阻力,后助力,先向心,后离心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尹洪满,葛春林,牛国刚.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J].中国学校体
育,2001(3).

[2]朱爱君.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11(3):35-38,56.

[3]庞明,等.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
68-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