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我国苹果供需情况 (3)1.1、产量与消费量 (3)1.2、产业链上下游流程图 (4)1.3、供需平衡表 (4)1.4、苹果存储情况 (8)二、苹果价格情况 (10)2.1、价格总体特征 (10)2.2、分地区价格 (12)三、种植成本和盈利 (13)3.1、成本分拆 (13)3.2、盈利情况 (14)3.3、利润走势 (15)3.4、影响苹果价格的重要因素 (15)四、周期规律总结 (17)4.1、供给 (17)4.2、需求 (18)4.3、价格 (18)4.4、种植成本和盈利 (18)4.5、大级别行情复盘分析 (19)五、风险提示: (20)一、我国苹果供需情况1.1、产量与消费量2017年全世界苹果产量为7621万吨,主要产区是中国、欧盟、美国、土耳其和印度。
自2012年以来,世界范围内苹果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除2017年由于气候原因,欧洲地区产量下降200万吨。
世界生产苹果的国家有80多个,年产量超过或接近100万吨的主产国有12个,按产量排,依次为中国(46%)、美国(9%)、土耳其(6%)、意大利(5%)、法国(5%)、波兰(5%)、德国(3%)、俄罗斯(3%)等。
不包括中国,元帅系和金冠是世界两大主栽品种;若包括中国在内,富士则成为世界第一大栽培品种。
美国、意大利、法国、智利、南非等新发展的果园中红富士占50%以上,中国富士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9.6%。
2017年全世界鲜果消费量为6458万吨,深加工消费量1125万吨。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约有30%的苹果用来制作苹果酒和白兰地;用来制苹果酒的苹果占世界产量的1/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为30公斤,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鲜果消费占我国苹果总消费量的90%左右,且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余下的深加工消费量则占到10%左右,主要产品为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和苹果酒等。
据资料显示,2017年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苹果进口国包括俄罗斯、欧盟、白俄罗斯、印度、墨西哥等九个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出口国则为中国、欧盟、美国、智利、南非等九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苹果进口量历来较少而出口量较多,2016年以来我国连续两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出口国。
我国鲜苹果出口远大于进口,常年保持贸易顺差,且出口主要集中在以孟加拉国和泰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
1.2、产业链上下游流程我国苹果产业链较短,根据消费形式分成了以贸易商为主和以加工企业为主的两条支链,其中鲜果消费为我国苹果消费的主要形式,主要通过各级贸易商对收购的苹果进行分拣、筛选、包装等初级加工后直接提供给消费者。
加工消费主要通过加工企业将收购的苹果制成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产业集中度低。
根据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种植面积5亩以下的果农占比达到80%,行业内排名前十的贸易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
1.3、供需平衡表供给侧苹果产量可拆分为种植面积与单产的乘积。
1999年至2004年由于一些老果区伐除衰败果园和新果区挖掉管理不善的幼园等原因,苹果面积呈负增长,其余时间皆呈稳定上涨的趋势。
2015年开始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苹果市场较为低迷,果农种植苹果的意愿受挫,导致种植面积出现了较小波动,因此预测未来3年苹果种植面积将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但增速放缓。
单产方面,由于果园疏密改形和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等技术上的发展,苹果单产基本做到稳中有增,增速大幅下滑的几年皆因气候影响。
基于未来气候恶化可能性不大的假设下,预测单产仍将继续提高。
1999年调整阶段开始后,非适宜区、适宜区内老劣品种较多的地区以及管理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的地区的苹果栽培面积大幅减少,优势地区的苹果生产稳步发展,由数量扩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栽培面积日趋合理,苹果总产量稳步增长,从2004年的2367.55万吨到2016年的4388.23万吨几乎翻了一倍之多;但由于近几年市场较为低迷,因此增速逐年放缓。
根据未来三年种植面积与单产的预测得到的总产量预测也基本符合这一趋势。
需求侧苹果消费量可拆分为人口与人均消费量的乘积。
根据卫计委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20年达到14.2亿,根据2016年总人口数138,271万人可算的未来四年人口复合增长率将为0.67%,因此预测我国人口在未来几年将按照0.67%的增长率稳定增长。
人均消费量方面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自1999年开始至2016年我国人均苹果消费量涨幅超过1200%,2000-2013年的减少主要由于金融危机后消费低迷以及供应量减少导致。
最近几年增长速度放缓,预测增速将趋于稳定。
同时根据国务院预测,2020年我国人均年水果消费量将达到60公斤,根据以往各年苹果占我国人民水果消费量的平均比例折算,预测未来几年苹果人均消费量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以接近2%的增速继续增长。
消费总量保持增长趋势,与总产量即供应量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自1999年开始至今增长迅猛,减少的几年同样是由于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所导致;最近几年开始则以较低的增速继续缓慢增长,因此预测我国苹果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这一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人均年消费量为30公斤,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
鲜果消费占我国总消费量的90%左右,且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余下10%则主要是进一步加工成果脯、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等深加工产品之后,再提供给消费者进行食用。
进出口中国鲜苹果出口贸易数量在1993-2015年2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和缓慢下降三个阶段。
2009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达到117万吨后,2010-2015年出口量持续走低,年平均下降速度接近6%。
2016年这一下滑趋势得到扭转,中国鲜苹果出口创记录首次突破130万吨,同比增长62%,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苹果出口国。
总的来说,中国鲜苹果出口总量是在波动中增长,占我国苹果产量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按照各国和地区鲜苹果进口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中国鲜苹果出口世界各地的市场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4国为代表的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欧盟为代表的中高端鲜苹果出口市场;以俄罗斯、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低端鲜苹果出口市场。
我国鲜苹果出口仍然以亚洲市场为主,占到出口总量的85.27%。
其中孟加拉国和泰国分居第一、第二位;2016年印度市场替代俄罗斯市场,居第三位。
按照中国鲜苹果出口目标市场的贸易额排名分析,泰国、菲律宾、印度分别居第一、二、三位。
我国苹果的进口量一直较少,不足消费量的千分之二。
我国鲜苹果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2011年-2015年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智利、美国、新西兰、法国和日本,上述五国的进口苹果占我国苹果进口总量的95%以上。
其中智利苹果累计进口总量为14.67万吨,占中国苹果五年累计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2016年中国鲜苹果进口最大来源国前三名分别是新西兰、美国和智利。
1.4、苹果存储情况苹果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品,采后具有明显的后熟过程,果实内的淀粉会逐渐转化成糖,酸度降低。
果实退绿转黄,硬度降低。
长期的不当储存,会造成苹果变得质地绵软、失脆、少汁,进而衰败、变质、腐烂。
因此,合理地储存苹果对于保持苹果的商品性以及流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储存方式(1)简易储存。
指不具备固定储存库设施,而是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来进行的窖藏等。
这种储存多数是在产地进行,储存操作简便易行,储存成本低,但受自然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2)通风库储存。
通风库因储存前期温度偏高,中期又较低,一般也只适宜储存晚熟苹果。
储存后期,库温会逐步回升,还需每天观测记录库内温度、湿度,并经常检查苹果质量,检测果实硬度、糖度、自然损耗和病、烂情况。
(3)冷库储存。
苹果适宜冷藏,在储存时最好单品种单库储存。
苹果采摘后应在产地树下挑选、分级、装箱(筐),避免到库内分级、挑选。
入冷库前应在走廊散热预冷一夜再入库。
冷库储存管理主要也是加强温湿度调控,通过制冷系统经常供液、通风循环,调控库温上下幅度最好不超过1℃。
冷库储存苹果,往往相对湿度偏低,所以,应注意及时人工喷水加湿,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
冷库储存元帅系苹果可到新年、春节,金冠苹果可到3~4月,国光、青香蕉、红富士等可到4~5月,质量仍较新鲜。
(4)气调储存。
气调冷藏比普通冷藏能延迟储期约一倍时间,可常年储存。
气调储存的苹果要求采摘后2天内完成入库过程,并及时调节库内气体成分,使氧降至5%以下,以降低其呼吸强度,控制其后熟过程。
一般气调储存苹果,温度在0℃~1℃,相对湿度95%以上,调控氧在2%~4%、二氧化碳3%~5%。
气调储存苹果应整库储存,整库出货,中间不便开库检查,一旦解除气调状态,应尽快调运上市供应。
目前,早熟苹果品种不耐储存,一般采摘后立即销售或在低温下进行短期储存。
中熟苹果品种储存性优于早熟品种,在常温下可存放2周左右,在冷藏条件下可储存2个月,气调储存期更长一些。
但由于不宜长期储存,故中熟品种采摘后也以鲜销为主,有少量的进行短期或中期储存。
晚熟苹果品种由于干物质积累较多、呼吸水平较低、乙烯发生晚且较少,因此一般具有风味好、肉质脆硬而且耐储存的特点,在常温库一般可储存3~4个月,在冷库或气调库的储存条件下,储存期可达到5~12个月。
其中红富士以其品质好、耐储存而成为我国苹果产区栽培和储存的当家品种。
库容分布情况2016年我国苹果可用仓库库存容量约为1100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30%左右,其中入库储存量约为1000万吨,入库率达到90%。
目前我国苹果采取机械冷藏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55%,土窑洞、通风库等简易储存方式的约占总储存量的40%,气调库储存方式的约占5%。
目前苹果储存省份主要集中在山东和陕西,两省的储存能力占到全国70%左右。
2016年,山东储存能力约为458万吨,陕西储存能力约为230万吨。
近年来陕西省实施的“果蔬储存百库工程项目”对千吨级冷藏库级别为主的储藏设施进行财政补贴,促进了该省果蔬储存能力的大幅提升。
其他主要省份的储存能力分别为:河南80万吨、甘肃70万吨、河北50万吨、山西48万吨、辽宁45万吨。
二、苹果价格情况2.1、价格总体特征长期来看,国内苹果价格变动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至2004年的剧烈震荡阶段、2005年至2014年的中枢上行阶段以及2015年开始的价格下行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9~2004年间,首先是国内经济形势较不稳定,其次国内整体消费需求疲软,两者共同造成了这几年间国内苹果价格剧烈震荡的现象。
第二阶段,即2005~2014年间,国内经济形势好转,人均消费量大幅提升,苹果价格的上升契合了需求主导的大周期,尽管期间有多次波动,但价格中枢仍旧呈现稳步增长的状态,并于14年达到价格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