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傅望,郭珂,周林(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400030,fuwan9525259@yahoo。corn.e11)
摘要:本文以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曲线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曲线和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相似性,在原有的光伏电池工程指数模型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另一种更便于计算的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用在三个不同重力场gO、91和92下的质点平抛的运动轨迹来代替太阳电池输出特性曲线。运用物理学中的平抛运动公式换算出电池输出特性曲线,通过调节gO、91分界点的位置,使得本模型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的误差尽可能小.和实测数据以及安捷伦光伏模拟电源中指数模型生成的数据比较表明该模型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和指数模型比较,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运算速度。
关键词:光伏电池模型,平抛运动,重力加速度,最大功率跟踪0引言太阳电池作为洁净能源在光伏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1]。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有关太阳电池技术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有基于等效电路的单指数模型和双指数模型;有基于实验数据拟合的多项式I—V特性曲线。还有为了满足工程应用的工程用数学模型等。对硅太阳电池的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分析处理,可方便地对光伏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例如在太阳能电池模拟器的研发中,需要找到一种实用性强的数学模型,即满足工程应用精度且便于控制器运算处理。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基于运动学理论的工程用太阳电池数学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用在三个不同重力场90、91和92下的质点平抛的运动轨迹来代替太阳电池输出特性曲线。仅用生产厂家为用户提供的标准测试条件下的Ise、Voe、Im、Vm参数,运用物理学中的平抛运动公式推导出重力加速度gl和92的计算公式,换算出电池输出特性曲线。由于运算过程中不含指数对数运算,运算量大大减小,便于控制器运算处理。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通过计算改变参数值来考虑环境影响,可以较高精度的复现太阳电池的I.v特性,满足绝工程应用的需要。
1光伏电池模型根据电子学理论,光伏电池的等效电路[1,2]如图l所示,
].:_Ii+
:}h守_JI一
图1光伏电池等效电路根据图1,忽略结电容CJ,可以得到光伏电池的I-V特性曲线方程为:川c一,ol唧c掣】-1)-半㈨
式中I广光电流(A);Io_反向饱和电流(A);q一电子电荷(1.6×1019C);K一玻耳兹曼常数(1.38×lO-23J/K);T一绝对温度(K):A一二极管因子:R广串联电阻(Q):R。h_并联电阻(Q)。
式(1),已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的理论分析中,但由于表达式中的5个参数。包括式中I。、Io、R曲、凡和A,它们不仅与电池温度和日射强度有关,而且确定十分困难,因此不便于工程应用,也不是太阳电池供应商向用户提供的技术参数。在式(1)的基础上,文献口’对电路模型简化处理,推导得出一个比较实用的工程用数学模型,即式(2)、(3)、(4),该模型仅需要太阳能电池供应商提供的四个重要技术参数I。、V。、I.、vI。就能在一定的精度下复现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_“l—cI【exp(丧)_l】)(2)其中纠卜≯叶彘,(3)纠丧叫nn”妒
(4)在任意环境条件下,I。、k、I.、v.,会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通过引入相应的补偿系数,近似推算出任意光照S和电池温度T下四个技术参数[4]:
,”=L∥巧S‘(1栅△n(5)
‰=‰一呵‘ln(e+b·aS)‘(1一c‘AT)(6)
厶=L一可。巧S‘(I+a-AT)圪=K吲’ln(e+b·as)·(1一C‘AT)(7)
(8)上式中,s何=1000Wlm2为参考太阳辐射
阳能电池输出特性。文献n1的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简单、实用,但是此模型如果用在控制器编程里仍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主要是参数和方程的计算涉及到多次对数和指数运算,对于DSP等控制器来说完成对数和指数运算并非易事,所以需要在数学上对其进一步简化,找出一种更便于计算的模型。2平抛运动学模型光伏电池是一种非线性的直流源,在最大功率点以前近似为恒流源,在最大功率点之后近似为恒压源。光伏电池I-V特性曲线和质点平抛运动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有极大的相似性,本文首次提出一种运动学模型,如图2,把I-V特性曲线和质点平抛运动轨迹建议在同一坐标系中,并通过横坐标将其分为三段,每段各处于不同的重力场下,将质点从短路电流点(O,I。)平抛出去,可以推导出和实际I-V特性非常相近的曲线。
2.1标准测试条件下模型的建立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会提供标准测试条件下的I。、V。、I。V.,参数。如图2,假设一质点以初
速度v。从坐标点(0,I。)平抛出去,在(u,工‘%)区间(x为待定系数,理论取值为0≤jc<1),小球处在无重力加速度的环境下(gO=O)做匀速直线运强度;%225。c为参考电池温度;丛=s一%为动,在(工.屹,屹)区间有重立场gl,在(屹,k)区间
实际光强与参考光强的差值:AT=T-%为实际电池温度与参考电池温度的差值;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其值约为2.71828;补偿系数a、b、c为常数。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其典型值推荐为:
a=O.00251oC,
b=0.o005(wIm2)一1C=0.00288/oC当太阳光照和电池温度发生变化时,根据式(5)、(6)、(7)和(8),可以得出任意光照S和电池温度T下的四个技术近似值,然后再根据式(2)即可以计算任意光照s和电池温度T条件下硅太
有重力场92,为了使运动轨迹与太阳电池I—V曲线最大程度的重合。假设运动轨迹必须经过短路电流点(0,I。),最大功率点(v-,I.),开路电压点(V。,0)这三个关键点。在g。下质点下降速度很慢,在92
下质点下降速度很快,既gI“92。Y(I)l。L—一二-二一二斗一=>
I¨
Jgo蝴il自
IIIII
工·%%kx(V’
图2光伏电池运动学模型质点从点(0。I。)以初速度v0平抛出去,由于重力场go=O。所以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至坐标点(工‘圪,Ix)。中t2代入式(14)中,解出92有:铲坐专尚器产质点在点。‘屹,L)处以速度vo在重力场91由运动学理论,质点运动轨迹为:
(15)
作用下经过t。时间运动到最大功率点(匕,L)处,由运动学公式,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一K—z’%‘it一一
vo(9)
(16)
Y轴方向做重力加速度为gl的自由落体运式(16)中,v为光伏电池的输出电压,厶为
动:
gl2l虻_Im=毛-gl·t2
把(9)式中tt代入(10)中。解得2·(t。一L)·v:
O<V<x‘屹时的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l为(10)x‘%<y≤Vm时的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2为“
“时的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1为
眠一工·Kr.(11)
在最大功率点(V。I.)处,小球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vn:91.tl:91.—Vm-x—,VmVo(12)
质点到达点(V.,I.)后,又在92下作用tz时间到达(V。O)。X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乞=竖监%(13)
y轴方向做初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y≤v。c时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把式(11)中gl代入式(16)中第二个式子,式(15)中92代入式(16)第三个式子,可以消去Vo,所以该模型曲线的形状与假设的初速度无关,为简化书写,设Vo=1,化简后可得:
占J922【k·(%一J·%)-2(6c一厶)(‰一%)】(%叱)2(Vm-x‘%)(17)
10=I,c11=,Jc一}”(h·%)2
,2=I。_L292·(y一%)2一gJ·(y一%)·(‰一工·‰)
(18)由上式可知只需用厂家提供的用生产厂家为用户提供的标准测试条件(STC)下的I。、V。、I.、V.参数,代入式(17)、(18)就可以得标准测试条件下的I-V特性曲线。
L=%‘乞+三1。92,《(14)
2.2任意条件下,参数初值的修正
在其它任意条件下,可以考虑通过引入相应的把式(12)中v¨,式(11)中的g。,式(13)补偿系数。近似推算出任意光照强度S和电池温度
74
益№!%
k
钭钟
ok
o
=11
=T下四个技术参数:当太阳光照和电池温度发生变化时,根据式(5)、(6)、(7)和(8),可以得出任意光照强度S和电池温度T下的四个技术参数值,然后再根据式(17)、(18)即可以计算任意光照S和电池温度T条件下的硅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
3仿真及参数确定在MATLAB中建立光伏电池运动学模型,把不同温度光照条件下的I。、V—I.和V.数据代入运动学模型并计算出I-v数据和无锡尚德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在不同温度光照下的实测I—V数据进行比较。并通过数据拟合选取合适的X计算公式。
选取两种不同类别型号的电池,其中电池1#为单晶硅电池,电池2#为多晶硅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参数为:
表I标准测试条件下,电池参致
在MATLAB中用运动学模型计算出的数据与实测数据在不同环境参数条件下对比,并在最大功率点附近进行了详细比较,因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工程上,最大功率点附近区域为光伏电池最常用的工作区,也是为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提供更加准确的模型来考虑的。图3为电池l#,
在光照强度1000W/m‘,电池温度25℃环境条件下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图,图3中(a)、(b)、(c)分别为x分别取值O.6,0.815,0.9时与实测数据对比情况。
U/V(c)
图3x取不同值时,运动学模型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
对比图
由图3中三幅图对比分析可知,在环境一定的情况下X的取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学模型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取值过小会使模型在最大功率点之前误差变大,取值过大会使模型最大功率点之后误差变大,以模型在最大功率点附近与实测值误差最小为目标,定义此时X取值为最优值(记为:Xbest),反复对比验证得到不同环境下X最优值如表2所示:
75表2不同环境条件下.x最优值
1000258002520025100030100045叭灌∞洲洲noo¨㈦I三86I三I卫灌m仉灌灌
0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