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理念初探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理念初探

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理念初探 10 过去的10年,广东美术馆举办各类高品质的艺术展览,公共教育活动丰富多彩,文化艺术交流 日趋频繁,认识艺术、崇尚艺术、热爱艺术的风尚以及由此而生的浓厚的艺术气息是广东美术馆努 力营建的一道独特的城市文化指向。 广东美术馆自1997年建馆始,就明确教育是美术馆六大功能之一。坚持公共教育是美术馆一直 贯彻的理念。 回溯历史,真正使博物馆走向大众的,是法国的罗浮宫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想的 影响下,于1793年更名为共和国博物院时,正式对社会开放。这座皇宫的对外开放是博物馆进入开 放时期的重要标志。至此,博物馆开始走向社会大众,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开始初步显现。 1852年英国维多利亚与阿伯特博物馆(V&A)成立,把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列为博物馆目标;1895年,英国修正了学校教育法,提倡学校与博物馆的合作;1909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增设被称为“DOCENT”的解说员,讲解员成为博物馆的重要人员。 在中国,人们认识到美术馆作 为博物馆的其中一支,具有巨大的 社会艺术教育潜能。各个城市的美 术馆都在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将开放 公共图书馆,上海美术馆以服务公 众为责任和使命,美术馆事业日新 月异的发展,要求中国的美术馆从 社会艺术教育的角度,寻求美术馆 的社会责任,因为美术馆教育是社 会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宏观来看,美术馆代表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承担着把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形态保存并延 续的文化责任。传播文化艺术知识,即普及性艺术教育是美术馆的基本内容和职责。 美术馆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向人们传递的,除了艺术知识,鉴赏方式方法,更深层次的是传 输某种观念,这些观念既来自于具体的展览作品,也来自将展品组合起来的主题思想的体现,以及 配合展览的观众互动活动对观众观念的冲击。观念可以是属于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以及不同国度, 可以是当代流行的,也可以是具有超前意识,可向社会提倡的。这些观念的核心就是文化取向,是 美术馆向社会向民众传播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美术馆通过展览传递观念就是一种教育,一种思 想观念或价值观念的文化教育。 从社会的角度看,美术馆既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反映,应当服务于社会。美术馆以 其独特的形式,是社会教育机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与博物馆、图书馆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 1 共同担负着社会教育的职能。美术馆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艺术品的展示展开的,艺术品的收藏、 研究、展示、讲解以及相应出版等活动,构成了美术馆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美术馆教育的认识和探讨,要把握美术馆发展内在规律和外在特点,从传播文化的高度深入, 认识美术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在借鉴和吸收国外有益的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充实有中国 特色的美术馆教育理论体系。 广东美术馆在公共教育方面,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坚持“平等和卓越”的公共教育理念, 凭着10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民众:平等,就是要以人为本;卓越,就是要教育先行。 展览是美术馆与大众接触的最主要方式,透过美术馆推出的各项展览,人们得以面对各类艺术 珍品。除了展览内容,展览的整体环境与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广东美术馆在展 览规划中,已经注意到如何营建卓越的展览教育效果。

广东美术馆10年 来举办了一系列具有 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的中外现当代艺术展 览,截至2007年中, 大型展览如“摩尔在中 国”(2000年)、 “敦 煌2001年特展”( 2001 年)、 “毕加索版画展” (2001年)、“第一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年)、“毛泽东时代美术文献展” (2005年)、 “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2003年)、“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城市?重视” (2005年)、“抗战中的文化责任 ‘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六十周年(1940----1945)纪念展” (2005年) 、 “法国当代艺术展”(2005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2005年)、“英国当代艺术展”(2006年)、“意大利20世纪绘画” (2006年)、“墨西哥现代绘画展”(2006年)以及 “左右视线——2007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2007年)等近6百个展览。涉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现当代艺术等各个艺术种类,为观众提供了 丰富的视觉盛宴。美术馆展览产生的文化指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先进艺术文化的代表,其教 育影响是积极和深远的。

每一个前来美术馆参观 的观众都会留意到,美术馆 外观设计稳重简约,入口处 的3层大理石门喻指广东美 术馆是“艺术之门”,由大门 进入大堂,可见二楼的骑楼 式设计,展现岭南建筑风格, 2 入口服务台处,有美术馆的展讯、展览场刊免费供观众自由取阅,有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8 个艺术种类的介绍单张,有申请俱乐部会员的宣传单张,有展示观众须知和展览内容的电子屏幕, 这些细致的设计和陈设无一不体现着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主导的美术馆教育。 走进展厅,通过精心设计的展览陈列,同样让观众回味无穷。2005年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期间把工地的木板搬进美术馆,观众踩踏在这些粗糙、不平整的,咯咯作响的木板时,会联想到现 代化、城市建设、建筑、民工文化等等关联词。第二届国际摄影双年展是广东美术馆2007年一个国际性大展,展览内容很多,主题展(国内部分)分了九个单元,特别展(国际部分)又分为三个单 元。怎样把这些内容有条不紊地组合起来?策展人的教育指向思路很清晰,1-2楼的展厅主要以倒叙的时态把不同阶段的当代中国摄影一一呈现,每一个展厅均有大幅清晰的单元指向牌和简短深刻的 单元主题阐释,每一个观众会有意识在这些指示牌面前驻足阅读,再进入展厅参观,这些指示牌加 增了他们对展览的深度认识。特别展其中一个单元叫“乒乓:超越国界的想象”,这是一个探讨摄影 史上西方与远东之间交流的单元,策展人把东西方的影像以对比的方式陈列在一起,易于观众在视 觉上进行观察和对照。对照的方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他们深感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类同,体会现代中国社会变局与个体生命。展览的教育目的在无声的视觉陈列中得到充分传达。 广东美术馆维护每个人均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美术馆不仅仅是艺术爱好者、艺术家、艺术 研究者的美术馆,他是大众的美术馆,无分性别、年龄、教育层次、收入等的差异。前来美术馆参 观的有好学好奇的孩童、诲人不倦的老师、汲取灵感创意的成年人、活到老学到老的老年人、追求 休闲娱乐的家庭„„观众前来美术馆参观的目的各有不同,共同的是美术馆提供他们观察、理解、 满足好奇心、解析个人观察或经验、附带学习,以及各类资讯的直接经验。和具有明确时间段的大 中小学校不同,一旦观众踏入美术馆,受教育便是自自然然的。可以说美术馆是民众的一个终身教 育机构。 2002年起,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相继成立了美术馆之友俱乐部、国际友人俱乐部、教师俱乐 部、志愿者协会四大团体。将经常来美术馆参观的人群归入俱乐部管理,实行年卡制度,将会员细 分为师生、成年人、老年人、家庭四大类别。通过年卡实名制和详细会员资料、调查问卷的填写, 针对会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类教育。 国际友人俱乐部为长驻广州的外国友人设立。他们是领事馆的官员、外企公司的职员、外国人 学校、各国的文化协会等等。 教师俱乐部特 别把学校的教师专 门组织起来。教师是 美术馆学生资源的 带领者,可说是美术 馆伸展于学校的触 角,教师作为有专业 知识的教育工作者, 既与学校领导层联 系密切,又直接面对 学生,便于馆校合作 3 的开展。 志愿者协会将有志于从事美术馆艺术推广服务工作的各界人士组织起来,包括充满热情干劲的 各校学生、有专业技能和社会资源的在职人士、经验丰富、学养渊博的退休老人。

四大团体紧密地联 系起热爱艺术的人群。 俱乐部通过短信平台向 会员发送展览、讲座、 活动信息,及时向会员 寄出展讯,为分类人群 提供特别策划的活动。 每年举办一次俱乐部新 年酒会,发展老会员, 吸纳新会员。平均每个 月举办有2场以上的讲 座。 公共教育不分国 籍,公共教育部的工作 人员登记每一个前来参 观的外国友人的联系方 式,将展览讯息翻译为英文,通过网络、网站、媒体发送给国际友人俱乐部的成员和国际友人,定 期为他们提供专题英文导览服务。 公共教育也不会忽略志愿

者受教育的机会。公共教育部为 志愿者提供培训和实践机会,使 他们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和鼓励 志愿者队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发挥自身的热情,为美术馆事业 献计献策。志愿者在美术馆众多 大型展览和活动中做出了重大的 贡献,志愿者组长黄亮坦承:他 们在这些活动中也获益良多。 广东美术馆作为国内最具活力的美术馆之一,重要的一点是广东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除了通过展 品、影像等实现人与物的交流,还通过专职导览员,艺术家、专家、学者、义务导览员的引导去解 析艺术品的来龙去脉,讲授相关艺术知识,沟通分享艺术观感,鼓励观众畅所欲言,天马行空,从 而达到陶冶性情、提高鉴赏水平的效果。由他们在美术馆物与人的交流过程中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实现人与人思想观念的平等交流。 4 文化社会学家、艺术史学家豪泽尔直言:“博物馆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架起了桥梁,却又加深了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隔阂。”艺术对许多人而言可说是“既爱又怕”,许多人面对现代艺术品时常觉得 “摸不着头脑”。人与物交流不畅通,这就需要人与人的沟通,打消观众的困惑和不安。 导览是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第一线,直接面对观众,因此相当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沟通服 务的技巧,注重与观众平等分享。一个优秀的美术馆导览员,应是有丰富知识,有个人独特风格, 有创意、想象力、善于激发观众学习探索热诚的人。观众除了处身于美术馆这个终身教育的环境里 之外,还能够亲身和导览员互动交流,形成一个崭新的视野。美术馆要求导览员注意肢体语言及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