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
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TCL 并购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集团并
购IBM的PC业务。2005年中国企业更是迎来跨国并购的新高潮,上半年中国企业以
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总金额同比增长1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
2005 年10 月中石油41.8 亿美元收购PK 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
并购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成了世界性话题。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
优势与劣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
购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 优势; 劣势;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
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
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
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直购与间购几种类型。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随着
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
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
国并购浪潮迭起。
(二)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三)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
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
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
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
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
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
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
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中国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
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20多年的快速成长和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
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
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
部分企业具有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部分产业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长时间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某些已
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部分高精尖技术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三)我国部分企业的本与融资优势
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商务服务业及采矿业等产业,实
施跨国并购的企业也主要为国有资源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大型民企。前两类
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国家战略,因此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使得它们有能力进行大规
模的跨国并购。大型民企也大都成功上市甚至海外上市,有利于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
获得并购资金。
(四)信誉和品牌优势
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都以“中国”冠名,作为国有控股骨干企业,其信誉和品牌优
势十分明显,其它国有资源型企业也基本类似。除此之外的跨国并购企业品牌虽不及
上述企业,但在某一领域内竞争优势明显,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也享有一定声誉。
四、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劣势分析
虽然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拥有很多优势,但其劣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 部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绩效不高
中国企业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资本规模还不够大,目前具有行业优势企业的经
营规模与外国同类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即使如联想、TCL这种在国内规模较大的企
业在面临跨国并购时也显得规模不够。
(二)缺乏跨国并购经验
尽管跨国并购规模在不断攀升,但并没有出现操作性极强并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
面对拥有长期丰富经验的国外资本运作高手,中国企业往往在投资组合策略、资本结
构、资本运营等方面显得稚嫩的多,容易造成投资价值评估不当、并购成本过高、效
益不好的后果,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实施。
(三)缺乏并购战略所需人才
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相关专业的缺乏是全方位的,包括基本的外语人才、熟
悉并购市场运作的操盘人才、具有国际化思维、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并购战略的高层次
并购、管理人才等。
(四)无序收购竞争,企业间缺乏交流和协同
中国企业在进行并购时,由于在技术、研发上处在同一水平,甚至企业的发展战
略、扩张方向都基本一致,因此容易导致收购目标的冲撞。无序的竞争导致了收购国
外企业时谈判变得更加复杂,付出的成本也更高,严重损害了企业和国家的利益。
五、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要注重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要量力而行,先培养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美国伊利诺伊
州立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张宏霖认为,希望“走出去”的企业至少应具备五方面的条
件:
1.企业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
2.拥有独特的专利、专有技术,或品牌、管理技能等;
3.企业产权责任清晰,产权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企业战略成熟、清晰;
4.投资的境外项目,应该是核心业务或纵向延伸业务,或可以获取国际营销网络,或
可以弥补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并具有将其内部化的优势;
5.企业管理良好,财务制度严谨,监管体系健全,信用等级高,拥有通晓国际化经营
的团队。企业可以从以上五方面入手,加强核心能力培育,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
制度,为跨国并购提供有利保障。
(二)企业跨国并购应有明确的并购规划
制定、优化并遵循明确的战略目标是任何跨境收购交易获取成功的基础。只有在
企业的发展战略非常明确,并且通过沟通能够被被并购企业中的员工(特别是被收购
的海外企业的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并购方才可以按照全球战略对原目标公司的组织
结构进行调整,使之与并购方在组织结构、组织机制上适应,才不会使并购后的经营
失去方向,才有助于企业整合战略的逐步实施,减少可能的阻力和抵制,有利于企业
的长远发展 。
(三)选择恰当的并购目标
1. 海外投资前, 要正确评估产业结构、竞争对手、行业周期及趋势, 在此基础上形
成战略, 再确定投资区域与目标。首先,充分了解目标公司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
境、法律环境以及风俗文化环境,仔细分析目标公司的客观环境因素。其次,根据投
资所在国的特定税收优惠项目或地区进行目标公司的选择。
2. 聘请专门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合理定价。根据目标企业的财务报告、市场分
析、品牌和配送网络等情况 对目标企业合理定价。主要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经营和财务情况,法律关系以及目标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潜在的风险进行的一系列调查,
控制风险。
(四)发挥政府部门在海外并购中的作用
1.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放松对企业的进入控制和外汇管制,鼓励银行积极参与到企业
的跨国并购活动中,利用驻外机构指导作用。驻外使领馆要向企业及时提供准确的东
道国(地区)政策、法律、税收、宗教、文化等信息服务;帮助企业了解东道国(地
区)情况,指导境外中资企业依法经营,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
2.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海外并购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政策法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中国企业
自身的信息系统尚不健全,海外并购多依赖于收费高昂的国外中介服务机构,这大大
增加了海外并购的成本。为此,我们需要积极培育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
介组织,尤其是要尽快形成一批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誉的、高水平的中介机构组织。
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
3. 融资支持
国家应重视通过提供信贷以增强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部门在加强和完
善金融监管体制的基础上,要根据不同行业特征,采取不同的资产评估方法,根据具
体的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收益评估,并建立一套企业的诚信体系。
总之,跨国并购现象是企业并购现象与跨国投资现象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是跨
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并购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
经营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企业实现追赶、超越战略不得不依靠的有效工具。同时,跨
国并购充满着无法回避的风险和困难,需要企业、政府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模式,
坚定的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曹永刚:并购策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高 琰:跨国并购:“蚂蚁搬家”与“蛇吞象”[J].国际融资,2005(6);
[3]聂名华:跨国并购发展的现实动因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5(4);
[4]朱金生,柳 云: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5(4);
[5]林忠礼,傅仰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动因与发展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
报,200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