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茶叶的种类及特点

云南茶叶的种类及特点

云南茶叶的种类及特点

发布于: 2009-09-08 | 文章来源:茶叶网 | 内容编辑:茶一网

(1)晒青茶。又称滇青,是大叶种茶鲜叶经杀青、揉捻后采用太阳光晒干而成晒青绿茶。按其生产季节可分为:春尖、二水和谷花。高档晒青茶具有色泽鲜绿,白毫显露,条索紧直,锋苗整齐,内质清香,滋味鲜纯,叶底清绿的特色。 滇青成品茶有春蕊、春芽、春尖、滇配和春玉五个花色。

(2)滇绿。是用大叶种茶鲜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而成的烘青绿茶,具有色泽绿润,条索肥硕、紧直、白毫显露,锋苗完整秀丽,内质香气鲜纯,滋味醇厚,水色明亮,叶底嫩绿的特殊风格,烘青毛茶分为三级六等,成品茶称为滇绿(分为1~3级)和滇绿碎茶、滇绿芹茶,少数地区也生产四级滇绿。

(3)炒青。是云南大叶种茶鲜叶经杀青、揉捻、炒干而成,云南又称磨锅茶,生产数量不多。 (4)蒸青绿茶。是云南大叶种茶鲜叶经蒸汽杀青、揉捻、烘干制成的绿茶,数量很少。

(5)各种名茶。绿茶中的名茶品种繁多,最著名的有: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南糯白毫、宜春茶、苍山雪绿、墨江云针、回龙绿玉茶、景谷大白茶、大关翠华茶、牟定化佛寺、龙山云毫、峨山银毫、早春绿茶、云海白毫、尼诺茶。

3、普洱茶

普洱茶是久负盛誉的传统历史名茶。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泛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而制成的晒青茶。自唐宋以来,滇南产地的晒青茶即集中到普洱府(今普洱县)销售,普洱茶因此而得名。

普洱茶产于滇南的思茅和西双版纳两个古老的茶区。"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醇一杯中。"这是人们对云南普洱茶产地及茶品质的赞颂。由于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历史上交通闭塞,茶叶运销靠人背马驮,从滇南茶区运销到西藏和东南亚及港澳各地,历时至少一年半载,茶叶在运输途中,茶多酚类在湿、湿条件下不断氧化,形成了普洱茶的特殊品质风格。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为适应消费者地普洱茶特殊风格的需求,用晒青毛茶经高温人工速成的发醇处理,制成了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有普洱散茶和普洱紧茶两种:普洱散茶外形条索肥硕,色泽褐红,呈猪肝色或带灰白色,按质量好坏分为五个级档;普洱紧茶是由普洱散茶经蒸压而形成,外形端正、匀整、松紧适度。依形状不同分为碗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茶砖和七子饼茶。

普洱茶内质特点是: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叶底褐红色,滋味醇厚回甜。性温和、耐储藏,适于烹用或泡饮,不仅可解渴、提神,还可药用。经临床试验,证明普洱茶因有抑菌、降脂、减肥、防治高血压等作用而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普遍喜爱和欢迎,年出口量一千多吨。 4、紧压茶

紧压茶是以晒青毛茶经过筛制、蒸压成型的茶类,外形紧结端正,汤色橙黄,滋味醇和,香气持久,主产于下关、昆明、景谷、勐海、盐津等地。其花色品种有:

(1)紧茶。古称"牛心茶",俗称"蛮应茶",系唐代因茶演变而来,历史上揉制成带把的心脏形紧茶。品质特点是:色泽乌润,有白毫,香气纯正,滋味醇浓,汤色橙红,叶底尚嫩欠匀,外形光滑整齐,茶柄完整。此茶主要供打酥油茶用。

(2)饼茶。因形如圆形,故名饼茶。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分、拣剔、蒸压等工序加工而成。 此茶饮用方法一般采用煨煮,即把茶叶放到茶罐中加水煨煮后,根据消费者习惯,加开水稀释,再加上盐或糖饮用。

(3)方茶。原料和压制工艺都同紧茶,只是形状不同,压制成正方形。

(4)沱茶。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高级紧压名茶。形状似碗,下有一凹窝,像一个压缩了的燕窝。原料采用云南大叶种青毛茶一级和二级各50%,通过拼配、筛分、色泽乌润、外披白毫,馥郁清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回甜。

(5)普洱方茶。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一级原料,精工筛制,蒸压成正方块状。外形紧结端正,色泽墨绿,银毫特显,汤色黄明,滋味醇厚,香气持久,叶底嫩匀。具有携带方便,耐久储藏的特点,主要产于昆明。

云南普洱茶著名茶山特征简介

发布于: 2009-10-04 | 文章来源:茶叶网 | 内容编辑:茶一网

云 南 著 名 茶 山 特 征 简 介

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慢撒茶区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口感类似慢撒,属香扬水柔,剌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慢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布郎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受剌少许性的稍强,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云 南 著 名 茶 山 特 征 简 介

易武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慢撒茶区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口感类似慢撒,属香扬水柔,剌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慢撒茶区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布郎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受剌少许性的稍强,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布郎

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口感受剌少许性的稍强,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区别于班章茶.

倚邦古茶山的古茶园资源

发布于: 2010-05-02 | 文章来源:未知 | 内容编辑:admin

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着的古茶园总面积为2 950亩。古茶树普遍分枝密,有较多分枝级数,最多四级以上;密度90—250株/亩不等。茶树高3~7米,根基围30~100厘米。叶基楔形,叶长叶宽脉对叶身平或微隆,叶缘平。令人惊喜的是,普查组在这里发现了上百亩连片的小叶种古茶园,小乔木型,绝大多数的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树龄均在300~500年,共计l 200亩,其中又主要集中分布在倚邦、曼林、曼庄3个最早生产普洱茶的古茶山,分别为465亩、2 224.亩和879亩。这一活的见证说明,普洱茶古六大

茶山与内地古茶区在茶叶种植、加工、工艺技术和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双江勐库冰岛古茶山

发布于: 2010-05-01 | 文章来源:未知 | 内容编辑:admin

勐库冰岛(当地人也称“丙岛”)是双江县著名的古代产茶村,以盛产冰岛大叶种茶而闻名,是该县最早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之一。冰岛茶种是著名的勐库大叶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冰岛村是勐库茶种的主要发源地。该地产茶的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时间为明朝(1485年前后),而无文字记载的传说却早于明。对冰岛茶的来历有不同说法:一为当地土司“版纳古茶山引入”说,一为其他地方引入说。

冰岛村距离勐库镇约四十公里,路程虽短,行程却很难。春冬季能通车,夏秋道路处处泥沼,只有骡马和手扶拖拉机能行。每到雨天,这里便是拖拉机的天下,道路好象被挖过似的,路中央被机轮挖成了许多沟渠,任由雨水、山水冲刷。

冰岛村子不大,高居于群山之中,是当地的拉祜族贫困山区。这里的民族群众生活较坝子清苦,生活用具很简单。因居山区,以山地为主,水田很少,主粮为玉米;这里种植的玉米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高产品种,产量虽高却不好吃,皮硬而不甜糯,养蓄酿酒还行。村民吃大米麦面主要靠到坝区购买。农户家里饲养着一种小个头的猪,肉质很好,专为过年婚嫁准备。村民的主要收入靠茶叶。村庄里有两个茶叶初制所,过去一直以加工红茶为主,农户交鲜叶给初制所。随着红茶市场的疲软和普洱市场的兴起,农户在干季里自制晒青茶到勐库市场出售;当雨季到来时,受交通不便和茶叶干燥条件的制约,农户只能将鲜叶卖给初制所。

冰岛村有许多大茶树,

勐库华侨农场的密植茶园单产达150多公斤,产值是古茶园数十倍。当时版纳茶区古树茶大涨价,这股春风尚未吹到冰岛。勐库戎氏企业已有进驻设初制所的打算了,他们准备改以往向农户收毛茶为直接收购鲜叶自己加工。同时,他们将对冰岛的古茶树保护出些力。

穿过寨子里有许多大茶树。当地茶叶部门于八十年代初搞茶树品种普查时曾对这里的大茶树进行过编号。我分别看了被称为“一、二号”两棵老树。它们生长茂盛,枝叶肥壮,树基部张出的最大叶片比手掌还大(长22厘米,宽9。5厘米)。这是典型的勐库大叶乔木树,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叶背隆起,叶脉明显。勐库古树茶还有一大特点:持嫩性强,芽叶肥壮重实。一芽四叶还很柔嫩,不象某些良种茶一芽二叶就显老相(硬叶硬梗)。冰岛村的老茶树大多枝繁叶茂,老而青翠,老而不衰,也不象许多新茶园那么脆弱——全靠人工肥培维系生命。

古六大茶山 -- 地埋位置及概况

说明:1、攸乐茶山 2、蛮砖茶山 3、漫撒茶山 4、莽枝茶山 5、倚邦茶山 6、革登茶山

云南省是世界是茶树的原产地,同时也是普洱茶的故乡,古今中外负有盛名,普洱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小故乡,据西双版纳傣族贝叶经记载,早在一千多年前,西西双版纳就有茶树栽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上至今还生长着八百年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树,被称为“茶树之王”。据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之用普洱,已自唐时,”西藩:就是指西藏地区的兄弟民族,普茶就是说普洱茶,可见自唐代就有普洱茶了。

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写道:普洱茶出自云南的普洱府,产于悠东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普洱茶是以地名作茶的专用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易武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六大古茶山在香港、韩国、台湾、广东、深圳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六大古茶山包括悠乐茶山、倚邦茶山、漫撒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它们都在易武的周围,古茶山的野茶树生长在原始森林中,其营养成份是任何一种矮化茶树和新培植茶树都无法相比,野生大茶树生长环境自然、特殊,全世界罕见,其原料主要用来加工普洱茶,因此易武的普洱茶内质极其特别,在文革期间,许多陈年普洱茶在大火中毁灭,目前存在世上的正品野生普洱茶少之又少。

古时,易武的普洱茶主要用来进贡,又有瑞贡天朝、正山贡茶之称,历史上“茶马古道”就是以易武为中心经思茅达到普洱府,最后在交易,所以还有人称普洱茶为易武茶。

古六大茶山 -- 革登茶山

《普洱府志》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常采茶时,先具酒醴祖祭于此。”由此可知革登茶山早就闻名。

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紧靠攸乐茶山,傍依鸡怪山,历史上年产茶500担之多。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肚,满披银茸,民间种之为“大白茶”。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八角树寨有株茶王树,光春茶就能收干茶一担。革登茶山过去的新校都有20多厘米的盆大了。祭祀古茶树的碑石到是随处可见,足以证明茶农封古茶王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告诫后人古茶树确需保护。解放前革登茶山已荒芜,茶农人走寨远,解放后逐渐恢愎发展,现年生茶万担以上。

古六大茶山 --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南面,和革登茶山相聊,与孔明山遥遥相望。传说是诸葛亮埋铜锣之地,故名。从象明乡越架布河,过大石房,穿秧林寨就到了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范围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味美。明、清时期茶山与旺,茶叶年产达万担之多。从立在茶山的碑石刻文中可以看出常年茶山与旺发达景象。该碑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元1746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