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2(XX)

年9

24卷第5

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

学版)

JoUInalofAldl

山Uni~ty(

晰losph

yandS

x:ial

阮iences跳碑e

川比rZ(XX)

Vol24No5

廷顿的

政治稳定理论及

其借鉴

意义

朱士

(安徽大学研究生部

安徽合肥23

(X)39)

摘要:

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

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保持政治稳定

妥善处理

稳定

发展

与改

革的关系

亨廷顿

就这一课

题提出了富于政策含义的

理论

分析框架

他认为现代性产

生稳定

而现代化却会引

起不稳定;

现代化途中的

非西方

社会发展中国

家在政治的制度化政

治制度

与公共利

益的协调

现代化与政治稳定的平衡方面

将会陷入左右为

难的窘

境本文把

亨廷顿的论述概括为关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亨廷顿

悖论认为

这一

悖论必

将为我国改

革开

放的

现代化实践所

解构

但其政策含义”

对于

预见防

止和解决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出

的某些失

衡问

题特别是

对于政治稳定政策的设

计具

积极的借鉴意义

键词:

现代化;

政治稳定;

革;

发展;

政策设计;

亨廷顿

中图分类号:

加89

文献标识码:A

章编

号:1

01

一5019(2(XX))

05

一加33

一0’7

政治稳定是社会系统稳定发展的重要维度任何现代化中

的社会都

必须解决政治稳定

及稳定发展与改革

的关

系问题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塞缪尔

亨廷顿(5

PHUnt

ington)提

了一个富于政

策含

义的理

论分析框架亨廷顿

的政治发展或

政治变迁

理论的

特点在于凸显政治稳定

的重要性极为注意非西方社

会发展中国

的政治

稳定

和政治秩序如他

所说:“

首要的问

题不是自由而是建立一个

合法的公共秩序人当

然可以有秩序而

无自由但不能有自由而无秩序¹

他认为政治发展决非政治民

主化的同

义语缺少稳定与秩序

的“

展”

只会

导致“

政治衰败”

因而民

主与稳定犹如政治之车不可缺

少的两轮他在“

政治发

展”

与“

政治现代化”

之间作

了区分把前者定义为现代化

的实

际后

果(它可能是积极

的也可能是消极

的)其积极

面主要在于政治制度化程度

的提高而后者

键在于民众参

与的扩大

它是

和民

主化进程相联

系的按这种区分在一个“

现代化中

家”

尽管没有政治

的民

主化

和政治的现代化却仍

然可以

享有很高程度的政治制度化和政

治发展水平因

而亨廷顿

的政治秩序观在客观上也许支持

了政治改革滞后的主张但是

问题

的另一方

面在于他的探

讨具有较

强的针对性本文试图着重述评亨廷顿就现代化

政治稳定

的关

系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表述:

现代

性产

生稳定

而现代化却

会引起不稳定这一

命题

—姑且称为“

亨廷顿悖论”

—值得我们反思

和借鉴

一、

政治的制度化

任何

一个复杂社会都存在种种社

会势力如前现

代的血缘种族宗教集

团和现代的职

阶级技术集

团同时也存在着某种政治组

织负

责维持秩序排解纷争选择领袖从

收稿日期:2(X刃

肠一20

作者简介:

朱士

群(195

6

一)

男安徽省

淮南市人安

徽大学研究生

部主

任教授33

在诸势力之上建立一种政治共同体但各种社会所达到的政治共同体

的水平是不同的这

种差别

反映

了构成该

社会

的诸社会势力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

系亨廷顿认为一个社会的

政治发展水平取决于

这些集团

成员从

属于和

认同

于政治制度的程度社会

越复杂

异质性

越强共同体对政治制度

的依赖性也就

越大社

会势力

既有相互冲突

的一面又有相互兼容

的一面这是政治制度得以存在并维系共同体

的基

从这种观点看构成政治共同体

需要

个要素:

一一致利益的观念这就是

说相当数量的人拥有

一种“

彼此分享共同利益的

愿望”

第二对法律的

共同认识

它源于

他们对某些原则传统目

标及行为规范的共

同信

仰第三有规则的稳定的长期的联合行动就是

说他们的联合

必须是“

制度化

的”

意味着政治共同体要求建立一种包含和

体现道德一致性

和共同利益的政治制度(包括立法

机构司法机构政府政党等)

亨廷顿进而

认为复杂社会

的政治共同体

的力量取决

于它的政治组织和程序得到支持

的“

范围大小和制度化的

程度”

所谓范围他定

义为“

稳定的受到尊重的和

不断

重现

的行

为模式”

所谓制度化则是组织与程序“

获得价值和

稳定性

的过程”

一个政治体

系的制度

化程度其标准是组织和

程序

的“

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

聚性”

1

适应性一刻板性适应性与制度化程度成正比

刻板性与制度化程度成

反比

亨廷

顿认为适应性是“

后天习

得的”

是“

环境挑战与时间考验”

的一个函

数一个组织承受环境

的挑战越多经历时

间的考验越久则越具适应性就此而言年轻组织的适应性要差于

久经年的组织但亨廷顿指出老组织若

长期安处顺境也未必就有适应性它那固

的应

变模式一旦遇到须

用新方式来解决

的新问题很

可能使其成为“

昔日成就

的牺牲

品”

调对于

组织的适应性来说首次重大挑战是最严

峻挑

战成功地适应它将提高组织的继

生存概率如果说第一次适应挑战

的成功率是50%

第二次便

可能升为75%

第三次增

至875%

第四次达到9375%

等等他认

为把“

挑战

一适应”

视为连续统就能从

一个组

织的“

年龄”

大略估

量出

它的适

应性估量方法有三种:

一是“

时龄”

一个组织的历

史越久它在未来存在下去的可

能性就越大因

而其制度化

层次便

越高比

如百年时龄的组织比

一年时龄的组织在一

年后生存

的概率

要大

一百倍

亨廷顿指出在此意义上讲

政治发展是缓慢的

过程这和

经济发展不同二是“

代龄”

组织如果能够经常和

平解决领导权继承

问题

用新一代

领导人

取代

老一代领

导那么

其制

度化程度就较高他举例说从

列宁到斯大林

属于

同代

继承从斯大林

到赫鲁晓夫则属于

隔代更替

后者对增进制度适应性意义更大三是“

功能的变更”

一个善于

适应环境变

化几经

主要功能转移而继续生存

的组织其制度化程度较高

反之较低

2

复杂性

一简单性复杂性与制度化程度成正比

简单性与制度化程度成反比所谓

复杂性是指组织

的单元

增多即其结构分化和再分化组织越复杂越容易获得成员的忠

而且单元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功能化也使

组织的目标更能适应环境经营多

项产

的公

司显然比经营单

一产

品的公司有更

强的应变性

和承受力简单性政治体

系易

于推

翻而复杂性政治体

系则不然最简单的如个人专制最不稳定较复杂的如日

本的天皇

一德川幕府制

则较

稳定亨廷顿说像美

国的那种包含总统参议院众议院最高

法院州

政府等不同政治制度的复杂政体更易

于适

应变化作

自我更

新和

调整不断

满足新时代

的种

种需要因

而其稳定性极高当新

问题

出现时不是这一机构就是那一机构会主动加以

3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