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过去的教育理念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了大批的一级劳动者。如今,教育
理念要转型步入信息化时代,要以人文主义为基础,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化发展需
求。”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谈道:“技术的发展永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快,
创新IT技术和产品的涌现在为信息化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教
学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而随着教育变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和
课堂教学内容将得到更为深入的融合”。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大概有1500万所学校运用信息化学习模式,规模已
超过美国。现在的课堂早己从最初‘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黒板一本书’的传统
课堂过渡到了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课堂,如今正在向移动课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身份以及以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是不会改变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
个性、自主的学习机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另一方面,
学习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教育信息化不应再局限于信息系统“碎片化”的应用,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
形成“学习生态系统”,构建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标志的学习环境,运用
云计算、社交技术、大数据支持个性化的交互学习系统以及线上线下学习融合的
混合学习模式。
从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来看,最快的网络、好用便宜的终端,教育云、大数据
等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推动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教师、学生的素养以及新教学信息化模式来看,各种新理念、微课程等数
字化课堂在中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频繁运用。
基于这几方面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的教学现状已处在多媒体教学向信息化
学习转变的过程。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由多媒体教学转变为
数字化教学。当学生运用终端之后,学校就可以时时采集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
切数据,教师可以基于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360度的个性化分析。而对于学生
来讲,由之前仅是考试结果性的评价转变成对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
因材施教,这些都是数字化学习带来本质的区别。
信息化化教学“扎根”课堂
高效课堂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情如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一个很
重要的原则——“及时反馈”,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做到的,如今速课网就能
将数学化课堂完美实现。
应该说,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孩子在数字化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速课网平
台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包括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及其安排、学习效果评价和课
程学习认证等,老师可以把制作好的课件生成上传至微信课堂中,随时用手机调
用,学生能实时同步观看教师课件,并且还能标注每一页课件是否听懂,教师实
时查看分析学生学情。
在如今呼吁教育改革的社会浪潮推动下,速课网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
到移动设备上,将信息技术利用于课堂已经成为传统教学的有效补充,教育信息
化的发展离不开新技术、新媒体的驱动。相信在国家教育部门政策的扶持下,诸
如此类的信息化新型教学模式将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一大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