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
何金燕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深化基层医药卫
生体制综合改革,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公益化,消除“以药
养医”,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2009年以来,相
继启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绩效工资改革。所谓药品零差率销
售就是按购入价卖给患者,再由政府对实行零差率的医药机构进
行补贴,取消药品加成后,职工实行绩效工资,医疗单位卖多少
药与职工收入不挂钩,这样确保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为群众
提供更多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零差率销售确实
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医药卫生体
制综合改革的配套政策和重要环节。但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
彻底取消“以药养医”,是不是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贵、
看病难”的问题呢?
首先,“看病便宜”出假象。药品的中标价远远高于基层医
疗机构的进价,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g:100ml)为例,之前
的进价是2元/瓶,卖12.08元,招标后进价则达到12.8元。氧
化钾注射液(10ml),之前进价是0.8元/盒,招标后进价是3.0
元。药品是一个利益链条,这个链条上有生产企业,经营企业,
最后才是医院。只是阻断医院这个最后环节,却没有阻断前两个
环节,是不能从根本上降低药价的。看来这样招标之后零差率,
老百姓得的实惠是小头,药商才是大头。另外,如果将原来的公
开合法盈利变为暗箱操作,这也无助于降低老百姓得药费。再者,
由于基本药物目录过窄,以及实行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积极性
不高,一些病人原来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现在不得不前往
更远的县医院。因为县医院医疗服务收费相对较高,且新农合报
销比例较低,加上其间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这样最直接影响的是
老百姓看病负担的加重。老百姓实际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很高,
大大抵消了基本药物的让利。
其次,看病依旧“难”。零差率实行后,医院的“隐形”经
费缺口问题凸显,以前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50%,实行零差率后,
基层医疗机构受到很多冲击,收入急剧下降,再加上绩效工资实
行后,职工的收入似乎与医院业务量没有很多联系,这无疑消弱
了职工创收积极性。同时,基层医疗机构一改过去的“重治疗,
轻预防”的局面,变成偏重于公共卫生服务,加上基本药物零差
率政策导致医疗机构没有创收热情。原先的治疗业务是否会就此
萎缩?医务人员是否会推诿病人,使他们不得不选择更远的县医
院?而且,目前从省里到地方都是单一执行医改,执行零差率,
其他政策尚未到位;补偿机制的滞后,是否会使已经实施基本药
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另谋出路”形成反弹,颇令人关切。一
旦如此,老百姓看病将更难。
医改问题历来就是焦点,又是难题,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实现真正的医改。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要转变观念,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方向必须由“以药养医”向公共卫生服务转
变,由过去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向预防转变。
其次,要真正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还应建立基层
卫生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要缓解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
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硬软件的投入,加强基
层医疗机构设施和人才培养,不断向基层医疗机构补充新的生命
力。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真
正实现绩效工资的意义,防止绩效工资制度变成平均主义制度,
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积极性,违背初衷。
最后,政府补偿应足额到位,使职工无够顾之忧。
总之医改问题是全社会改革的难题,关系全局,不容忽视。
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发展因素,多管齐下,
多部门共同改革不能见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精
神,勇于探索,求实创新,既要使群众满意,又要使基层医疗机
构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