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天津产业结构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分析(5W1H)
1. 为什么(必要性)
京津冀城市一体化构想提出近三十年,但是进程几乎为零,相对于已经蓬勃
发展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集群,京津冀的发展缺少规划性并且相对落后。
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人口臃肿,大城市病突出;河北经济相对远不
如京津地区,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2. 是什么(目标)
从“三个一”入手:即一个核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
都功 能;一个主要目标,控制北京市人口规模;一个着力点是“一体化”,即
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3. 在哪里
北京,天津,河北八市(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
口、承德)
4. 什么时间
时间尚未明确,但目前已经开始进行顶层设计,近两年之内会有相应措施,
但何时能完成则不好说。
5. 主体是谁
由中央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政府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引导落实,
但是这一过程绝对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应该发动企业和民间团体的力量。
6. 怎么做
5W1H
是什么为什么(必要性)在哪里(京津冀)什么时
间(
谁(政
府+民
间)
怎么做
(重新
进行产
业布局)
任重而道远。当前着力点是要推动实现“三个一体化”,即交通一体化、要素
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京津冀地区的差异及其定位
差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资源状况、政策、制
度、人员等)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北京是“三二一”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很小,将近
80%的产值来自第三产业。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和移动通信三
大产业集群,并且,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也得到
了快速发展。
天津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但与第二
产业基本呈平行增长态势,第一产业比重最小,且正在逐步减小。目前,天津市
已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导,以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此外,
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五大板块,包括以现代医药和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板块,以冶金、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的临港工业板块,以物流、社会服务
业、房地产、金融为主的先进服务业板块,以传统商贸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板块。
在天津市工业行业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业、石油加
工及炼焦业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类型同天津一样,也是“二三一”结构,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还
比较低,人均GDP 不及京津的三分之一,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三次产业结
构中,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虽然近年来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但相对于京津两
地,河北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仍然较大,产业结构水平较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
济中的比重突出,对全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 ,而重化工业在第二产业中
的比重最大,其中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行业的生产总值就占到工业增加值的一
半左右。第三产业的总量增长迅猛,但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却基本不变。传统服
差异
产业
结构
资源状况政策制度人力
资源
务业、商业发展速度已经减缓,一些滞后的现代服务业部门虽然已经逐步加快发
展速度,但仍不占主导地位。
从资源状况来看:
河北省土地类型多样,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百分之七,是重要粮棉产区;海岸线总
长487.3公里,海岸带总面积110万公顷。沿海拥有优良的港址资源。年吞吐量
在百万吨以上的港口4个,在建的曹妃甸港是渤海湾内最好的天然深水良港资源。
沿海盛产鱼盐;矿产资源丰富,大宗矿产如煤、铁、石油、金等为河北省优势矿
产。有著名的华北油田、开澜煤矿及邯郸铁矿。
天津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和燃料矿有
20多种。金属矿主要有锰硼石、锰、金、钨、钼、铜、锌、铁等,其中锰、硼
不仅为国内首次发现,也为世界所罕见。燃料矿主要埋藏在平原区和渤海湾大陆
架,有石油、天然气和煤成气等。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亿吨,油田面积100
多平方公里,天然气地质储量1500多亿立方米,煤田面积80平方公里。还有
较丰富的海洋资源。
北京相对来说自然资源较缺少,也没有合适的开发条件。
从人力资源来讲:
京津两地,尤其是北京,拥有很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高素质人才众多。而河北
地区人口虽然不少,但相对的,人口素质较低。
定位
北京在第三产业具有很大优势,未来往服务型城市发展,重点产业是电子信息、
金融、文化、高新技术等产业;天津第二产业实力雄厚,未来适合发展高端工业,
重点产业是装备制造、汽车、石化产业;河北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低端部分
具有比较优势,未来发展重点在第一产业及零件制造、钢铁、煤炭产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三地的定位及产业方向已经明确:北京将主
要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天津优化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河
北积极承接首都产业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对接主要指北京地区的产业疏解及天津、河北两地的产业承接。其中,天津在产业对接
方面的侧重点是积极借重首都资源,主动向河北省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链条。而河北2014
年5月首次集中推出了全省对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40个重要平台,包括综合类、
公共事业、休闲旅游类、生产制造类、商贸物流类、现代农业类,其中生产制造类平台达到
23个,占到一半以上。
京津冀定位后天津的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有:
1.避免同质化竞争
2.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因而需要调整的产业主要有:
1. 和北京,河北同质化的产业
2. 可以和北京,河北实现互补的产业
经过以上分析,天津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有:交通运输业,高端制造业,石化产
业,生产性服务业
需要放弃或转移的产业有:低端制造业
下面具体分析
1.同质而天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天津石油、化工、冶金产业和河北形成同质竞争。相对而言天津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临
近港口,石油运输方便,临海炼油业发达;多个石油大公司进驻,技术、资金、设备强大。
2.同质而天津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电子信息、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这个产业天津的发展不如北京,但不可或缺,未来仍
需大力发展。北京在这个领域有技术、人才、资金、政策和制度上的优势,天津可以借鉴北
京经验,或者同北京的企业直接建立合作。
北京(服务业)
天津
(工业、
运输业)
河北(农
业、基础
工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行业。这个行业天津发展得很不错,而北京近年来也在大力发
展,二者可以构建一个平台,未来进行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3.以前想引入或转出而没有条件的产业:
北京的汽车制造、IT制造业。未来北京的发展重点很可能不在制造业方面,因而其汽车和IT
制造业都需要转出,而天津工业实力雄厚,距北京近,无疑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优秀选择。
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配套设备的生产。天津的汽车产业不应该放弃,但一些技术要求不高,附
加值低的零部件和配套设施的生产完全可以外包给河北。
4.由于一体化之后天津需要调整的产业:
交通运输业。京津冀一体化后其经济联系无疑会更加紧密,城际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包括高速
公路、铁路等都需要大力发展。且天津是京津冀地区的对外枢纽,港口建设也不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