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_田建荣(4星)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_田建荣(4星)

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

田建荣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安710062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

【摘要】书院制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学传统仍保留在现代大学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一些大学相继实

行了书院制管理新体系或住宿书院制管理新模式,这体现出了独特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意蕴。但对于其中的书院精

神即使涉及到了却还是不完善。完善现代大学的书院制,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各校已有的积淀与传统,突出书院

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是彰显一种久违了的书院精神和价值存在,并要在书院环境建设方面加强设计,发挥亲切环境

对学生的陶冶功能。

【关键词】现代大学;书院制;书院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3)01-0060-03

【作者简介】田建荣(1964—),男,陕西彬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书院制是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

最早实行书院制的香港中文大学是全港大学中

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书院制是其创校至今的悠

久传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由新亚书院、崇基

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组建。1949年秋,为解决战乱

中滞留香港的学生就学问题,钱穆与唐君毅等在香

港九龙一所中学里租赁两间教室,开办了一所亚洲

文商专科夜校,翌年春改为日校,易名为新亚书院。

“新亚”取亚洲新生之义。钱穆揭示其办学宗旨:

“上溯宋明书院的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

度,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方文化,

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1]书院既注重培养学

生的道德理想,又注重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把中国

传统的书院教育和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校教育结合起

来。由于当时学生人数少,每个书院基本都能做到

学生老师一起吃饭,一起住宿。书院都是“自主招

生”的,各书院均保留相当的自主权。

其实,香港中文大学也是仿效英国牛津和剑桥

大学实行的书院联邦制。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

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后为美国哈佛、

耶鲁大学效仿。现今,欧美国家的许多高校都实行

了书院制管理,“住宿书院制”逐渐成为欧美发达国

家最主要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据金耀基所著《大学

之理念》有关“剑桥书院制的特色”介绍:英国中古

大学,初无定所。所谓学者皆是流浪汉。他们只要

跟上一位大学认定的教师(master)便算取得剑大入

学资格。最初教师或学生大概都住在所谓“堂”(hall)里。Hall不外是师生自租的客栈,得到大学

的承认,并予以督管。到了1284年,衣黎(Ely)主教

HighdeBalsham将一批穷学生收容到圣彼得教堂

附近的两个客栈中,并订立了规矩。这就出现了剑

桥第一个书院。在剑桥,书院到15世纪已生根,成

为强有力的组织。但书院不是“传道、授业、解惑”

的地方,只是老少“居息一堂”的场合,教学向来是

大学的职权。但到了16世纪以后,特别是18世纪,

大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转移到书院手里,大学差不多

只剩下颁给学位的权力。长时期来,书院得皇室教

会之眷爱,财源丰富,大学则相形见绌。在18世纪,

书院确有“喧宾夺主”之势[2]。

由此可见,从渊源来看,无论是剑桥大学还是香

港中文大学,都是先有书院,进而在书院联合、合并

的基础上形成为大学。剑桥大学的书院制和香港中

文大学的书院制,应该说都是该大学学校历史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

院制,实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

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在当代

大学中实施的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是

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

活社区,旨在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并承担学生的思

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

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3]。

虽然这些大学多数书院的名称都以本校历任的

著名校长名字命名,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

底蕴。如西安交大就有文治书院、彭康书院和宗濂

书院等,复旦学院也分别以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06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和陈望道四位复旦大学历史上德高望重的老校长的

名或字命名,建成志德、腾飞、克卿和任重四个书院。

每个书院均有各自的院徽、院匾、院训楹联、院旗、院

歌、书院主题色等,试图由此承续中国传统书院教育

文化资源和本校文化精神,事实上也已经发挥了某

种作用。书院制的实施,增强了学生间的交往,通过

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养成教育,明显改

善了新生入校后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以及懒散问

题,整体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气质。但目前

可能还仅仅只能起一个符号标识的意义。

二、书院必须有各自的文化,独树一帜

香港中文大学每所书院都是独树一帜的,有各

自的文化。先前建立的四所书院各自具有不同的特

点,文化传统非常鲜明,如新亚书院比较看重中国文化,崇基书院崇尚基督教,联合书院意在传播世界文化,逸夫书院则注重通识教育和高科技素质的培养。新增设的5间新书院,也既有独特的性格,同时与大

学整体的教育理念相呼应,致力创造亲切融洽的书

院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中大师生互动交流,并提供关

顾辅导、全人教育与通识教育,复以各类正式和非形

式教育活动,扩阔学生的视野。晨兴书院以培育学

生为香港、全国以至全世界社会服务为书院的使命。

善衡书院着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

担,立下基础以贡献社会、造福社群。敬文书院和伍

宜孙书院则注重培育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

担,发挥自助助人精神,立下基础以回馈社会,为国

储材,令学生有丰盛人生。而和声书院除注重培育

学生的诚信及对个人责任的承担外,更深切盼望能

协助学生扩阔对本港、国家及世界的了解和联系,以

利他们日后能成功建立个人事业,并鼓励他们积极

回馈母校及社会[4]。

从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具体功能来看,有人

形象地描述为:大学本部主要管学生的学业,而书

院则负责学生的生活和通才教育。即专业学院负责

学术事务,书院主要负责学生事务。一个是父亲的

角色,一个是母亲的角色。“学院是爸爸,书院是妈

妈。”学院专注学生学科专业方面的发展与培养,书

院则提供通识教育、文体娱乐、辅导等其他活动。具

体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书院的身

份和一个学院的身份,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要选择

专业,第二要选择书院。根据学习意愿、兴趣和特长

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书院、不同寝室,从而使学生的

个性得到很好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描述

自己的身份的时候,书院放在前面,学院放在后

面[5]。

金耀基在1976年论及“剑桥书院制的特色”时也曾说:剑桥现在共有30个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

院已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

生不久。剑桥三十个书院,规模大小不一,大者(如

三一书院、皇家书院)院士逾百,学生近千;小者(如

鲁茜、开温第士)院士不达三打,学生不过百余。且

书院之贫富、学风、传统以及外貌亦各有异。30个

书院,有30种风格,30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

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则你只看到

一个个的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6]

我国古代书院也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

书院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游离于官学和私学之

外,取官、私学之长,避官、私学之短,将自己的特点

和优势彰显于一个特殊的教育层次领域内。特别是

有学派、有大家,各具特色是书院最为突出的特点。

由于古代书院大多系私人或地方开办,故能以其条

件之不同,因地、因师确立本书院的办学方针,这样

在历史上便形成了诸多风格不同的书院,每个书院

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可以说,在当时,一个书

院就是一个学术中心,一个书院就代表了一个学派。

比如,朱熹主持的书院是讲理学的;陆九渊的象山书

院着力宣扬心学思想;清初颜元主教的漳南书院旨

在兼容并包,以讲求实学为主;东林书院则致力于裁

量人物、讽议朝政,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可见,着力

促成学术民主气氛的形成,大力培养和鼓励创新的

意识,使不同的理论观点能展开讨论和实践,是中国

古代书院在科举时代最为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

说,设立书院首先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三、实行书院制重在体现书院精神

我国现代大学基本上是移植于西方,在长达百

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现代与传统的

关系问题,断裂传统直接导致现代大学精神的缺失。

重读古代书院,人们发现,古代书院长达千年的发展

历程孕育了宝贵的精神传统,集中体现为对生命意

义充分关照的人文主义精神和不断超越现实的创新

精神。陈平原在其《大学何为》中指出:“谈论本世

纪书院精神之不绝如缕,并非完全否定现代大学制

度。面向二十一世纪,毫无疑问,现代大学仍是主

流。问题在于,传统的书院教育,是否能为我们提供

某种思想资源?我的答案是肯定的。”[7]张君劢在

1935年设立学海书院的旨趣中就指出:“近来的大

学无论是中国,或是外国,里面只讲知识,而不讲做

人”,学生毕业后怎样做人、如何治事,学校毫不负

责。他希望用书院的精神负起这个责任[8]。

那么,这个久违了的书院精神与价值存在是什

么呢?在胡适看来,所谓“书院的精神”,大致有三:

一是代表时代精神;二是讲学与议政;三是自修与研16高教管理究。而最后一点尤为重要。他说:“书院之真正精

神唯自修与研究,书院里的学生,无一不有自由研究

的态度,虽旧有山长,不过为学问上之顾问。”[9]我国

著名书院研究专家李才栋先生也认为,书院名下的

实际形态繁多,而最可宝贵的是书院精神。他指出,

“山长”是书院的领袖和灵魂人物。传统上,书院以

人(山长)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以道而不是以术为

中心设置教学内容。方法上以自学、独立研究为主,

师生共同起居,悠游山水,质疑问难,相互启发。学

术上注重不同学派的会讲,提倡兼容并蓄、自由讲

学。他说:“这种教育解决的是生命安顿的基本问

题,是中国近古以来教育史的精华。”[10]

可见,书院教育是本着对个体德性的深切关照

乃至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

化成”的精神实质和价值选择,具有深厚的人文底

蕴。诚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退回到书院时代,以

经、史、诗赋作为今天大学教学的唯一内容,但在多

元化的社会,面对价值的失落、道德的滑坡,仍需要

共同崇善的人文精神来挽救与重建。因而也许我们

从古代书院那里找到了教育的精神家园。特别是书

院教育所营造的宽松环境,所倡导的自由自主、怀疑

批判、开放创新精神,所追求的以道德涵养、人伦申

扬为旨归的教育目的,都是当代大学教育所缺失的,

也是现今大学教育借助书院尤当学习、借鉴和弘扬

的[11]。然而,作为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新模式的现代

书院制,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彰显与努力。

四、实施书院制需要特殊的场域与环境

中国古代书院的选址一般都在水清木秀之地,

或置于环境优美的山林之间。就书院建筑群来说,

其主体建筑沿着中轴线渐次推进,先贤祠堂等祭祀

类建筑一般都安排在大堂和讲堂之后,这样不仅突

出了书院以讲学为中心的教育功能,也体现出中国

传统的尊师重道的文化精神。总的来说,不管书院

采用哪种布局方式,其建筑仍然会尽量循着一条中

轴线贯穿,使得整个书院建筑群重点突出、主次分

明、空间序列流畅、严谨而庄重。特别是古代书院的

环境景观,常常受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

各地建筑文化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建

筑体系。其环境景观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

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

皆是。处处体现了古代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

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12]。

现代大学实施书院制,本来就是基于人居环境的

创设,通过温馨社区环境的设计和建设,打造独具特

色的书院硬环境和软环境,发挥亲切环境对学生的陶

冶功能。复旦大学首次设立的四大书院,每4幢宿舍楼各自立为一个书院。新书院作为住宿点,既是学员

生活空间,又是他们交流思想、培养集体意识、提升精

神境界的空间。每个宿舍的6个学生来自不同专业,

有文有理,互相熏陶。且4所书院都是古色古香的老

建筑,正门持有匾额和楹联,室内挂有字画,以制造一

个博雅的读书氛围,激励入住学生努力奋斗。

南方科技大学以“我的书院我的家”为宗旨,作

为书院的学生宿舍虽然是现代公寓楼,但配合导师

制,每位任课老师指导5名学生,导师有规定的时间

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做研究,老师的所有工作都以学

生为中心,形成关系密切、互动交流的师生社区。由

师生共同构成的师生交往软环境,通过正式及非正

式的教育、辅导咨询、兴趣社团和交流访问等多样活

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生活和独立思考能力。朱清时

说,南科大实行的书院制,让老师和学生住在一起,

学生和老师可以随便聊天,不光聊科学问题,人生的

问题也可以。还要经常给学生提供机会,和世界级

大师面对面接触。书院是全天候的教学基地,也是

睡觉的地方,这颠覆了学生宿舍的概念[13]。经验表

明,这种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对于学生

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会产生许多正面的

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1]钱穆.新亚遗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2.[2][6]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9-130.128-129.[3]李翠芳,朱迎玲.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J].煤炭高等教育,2009,(3):49.[4]http://www.cuhk.edu.hk/colleges/index.html.[5]http://www.cuhk.edu.hk/chinese/college/system.html.[7]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20.[8]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下册[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604.[9]胡适.书院制史略[J].东方杂志,1924,(21卷):3.[10]曹红蓓.书院的千年转身[J].中国新闻周刊,2005-11-21(58).[11]张传燧.古代书院传统及其现代大学借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83.[12]孙银凤,唐国安.从古代书院到现代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2008,(10):7-8.[13]南科大采取书院制,实施世界最先进教育体系[EB/OL].ht-tp://edu.163.com/11/0405/22/70TKVPG600294IIT_2.html.2011-04-05.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举时代的陕西境域儿童教育研究”(立项号:11N016)。(责任编辑沈广斌)26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