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职业倦怠原因与调节

护士职业倦怠原因与调节

·综述·

护士职业倦怠原因与调节

Causesandadjustmentofjobburnoutinnurses

杨萍

YANGPing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皮肤科,十堰市442000

摘要: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由于护

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

群之一,医护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机会高,尤其以护士更为突出,影响护士职业倦怠主要相关因素有年龄、护龄、婚姻、工作之

余的家务劳动、学历、职称、劳动关系、收入、工作量、工作岗位和轮班等因素,由于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的转变,以患者为中

心,护理角色职能发生质的改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重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作者就护理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内

涵、危害、原因、职业倦怠现状及预防,同时指出干预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不同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257(2014)03-0414-03

Causesandadjustmentofjobburnoutinnurses

YANGPing

DermatologicalDepartment,TaiheHospitalAffiliatedtoHubeiMedicalColleg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Jobburnoutreferstoindividualpresentsaseriesofsymptomsforemotionalexhaustion,depersonalizationandreduced

personalaccomplishmentintheprofessionalfieldwhichtheserviceobjectsarepeople.Nursesarethehigh-riskpopulationofjob

burnoutsincethenursingcarefacesthepatientsdirectly,andjobburnoutstudyhasbeenfocusedonthenurses.Theriskofjob

burnoutamongmedicalstaffisrelativelyhigh,especiallynurses.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jobburnoutinnursesincludeage,

lengthofservice,marriage,houseworkduringthesparetime,educationallevel,professionaltitle,laborrelation,income,work-

load,postandshiftsystem.Atpresent,thenursingmodehastransformedtotheoverallnursingcarewithapatient-orientedcon-

cept,aqualitativechangeshavebeenhappenedinthenursingrolefunctions,whichputforwardthehigherrequesttothenurse,so

theincidencerateofjobburnoutinnurseshasincreasedgradually.Thepapersummarizestheconcept,connotation,harmandrea-

sonsofjobburnoutinnurses,aswellasthecurrentstatusandprevention,meanwhile,explorestheeffectivemethodstointervene

theinfluencingfactorsofjobburnoutinnurses.

Keywords:Nurses;Jobburnout

作者简介:杨萍,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在55.1%~59.1%,其辅助

医生行医疗活动,决定着其日常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灵

活性,医嘱—护理—患者的工作模式和固定、封闭的工

作环境决定了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为了缓解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提高身心健康和工作激情,进一步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笔者拟找出可控因素,提出有针对

性的调节和干预策略,以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率。现报

告如下。

1护士目前工作现状

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的劳作群体,临床护理工作量

较大,作为任务完成载体的护士职业长期处于一种超

负荷工作和“三班倒”状态,生活无规律,易产生身心耗

竭综合征,加之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和人们对医院要求

增高,护士对待每一次护理工作,在躯体和心理上面临

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护士在面对大量的日常工作的

同时,还要应对夜间急诊和床旁工作及危重患者的抢

救工作,没有明确休息时间,加重了护士身体和心理的疲劳,这也决定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护士相

对重复的进行着“医嘱—护理—患者”的工作,缺乏工

作的变换,常以冷漠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患者,决定情

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枯竭,工作热情

丧失,甚至把患者当做无生命的物体看待。在影响职

业倦怠的环境因素方面,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倦怠是

工作超负荷的反应。目前国内医院为追求成本效益核

算,医院都取消护士编制,但患者的数量、床位周转率

逐渐在增加,护士缺编严重,长期超负荷工作使生活无

规律,易产生身心耗竭综合征;新的医疗管理条例的出

台,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疗行业评估等均使护士在躯

体和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高尖技术和先进技能的

发展要求护士必须更新文化知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

识,具备娴熟的操作和急救技能;护士所从事的工作存

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患者病情发展无规律性,需要护

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根据变化随时采取适当的应对

措施,长此以往从而导致用心、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

官长期处于非正常负荷状态,容易造成精神疲劳。护

士的个人成就感同样很低,长时间的重复性工作使其

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无法

体会到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严重者对职业前景茫·414·职业与健康2014年2月第30卷第3期OccupandHealth,Feb.2014,Vol.30,No.3然,缺乏工作热情和动力。

2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医疗环境的变化据美国医师协会的Hippocrates大

型调查显示:医疗责任加大、医生的自主权减少、社会的

支持和政府的财政支持下降等医疗环境使40%的医生感

到工作压力加大和倦怠。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都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即角色压力水平越高,护

士职业倦怠水平越高。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护士从

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并且护士多数为女性,她们不仅

要完成好护士的角色,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

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

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使护士感到角色压力过重。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使护

士感到缺乏自信和角色不胜任。多重的角色,以及过

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

惫。国外研究指出,医护人员缺乏人际沟通技巧,不满

上级工作,与同事之间的冲突也与工作倦怠有一定相

关性。

2.2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

态下,同时工作环境中,细菌、病毒长期存在,护士长期

在医院这种恶劣的环境下重复性工作,极容易导致感

染细菌或病毒,甚至导致医院暴露,感染肺结核、乙型

肝炎、梅毒等传染病,这样程序化的工作流程和重复性

工作方式,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工作热情的降低,情感

的疲劳和职业前景茫然。

2.3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作为辅助医师工作,无

明显的工作自主性,每天面对着不同病情的患者,同时

亦要满足不同临床科室的要求,还需要进行和不同疾

病患者的沟通。同时还要面对危重患者突发病情的床

边抢救。长此以往将造成护士的身心疲乏。李兆良

等[1]研究中显示,职业倦怠的产生与工作负荷呈正

相关。

2.4患者对护士要求的提高患者对护士的要求逐

步增高,例如:在儿科如果护士在输液时对技术不熟

练,患儿父母将会大发雷霆,对护士大打出手。护士同

时承受着身体及心理上的压力,即使如此,面对着不同

疾病和不同患者,每进行一例护理,如进行一次医疗考

试。“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同样是每个护士的心

理准备。

2.5护士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刚刚参加工作的护

士常饱含激情,面对重复性工作,久而久之会使工作激

情性锐减。刘长梅等[2]发现期望过高或目标过于理想

化易导致职业倦怠。对于护士来讲,行为动机与目标

满足会产生巨大的差距,进而会导致挫折感和失落感,

推动倦怠的发生。2.6护士社会地位的改变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

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会少,工作独立性

少,非护理工作太多等也是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3]。

同时,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的要求护理质

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应的提高。这样极易引

起护理人员的不满,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无积极性。面

对着媒体和网络的对医护人员不恰当的宣传和报道,

伴随着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呼声,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

在逐渐的降低,很多人甚至把医院类同于饭店和旅店

等服务机构,护士就类似于服务员,这也大大增加了护

士的社会挫败感。同时相对于那些对医疗期望值过高

的非理性患者,医务人员也处于弱势群体地位[4]。

2.7护士的报酬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费

用在逐年上涨,但是增长的费用主要体现在新的更高

级的设备的使用和提高临床诊断水平上面,相比较而

言,护士承担的风险和报酬是不相匹配的,护士的劳动

价值不能在收入中得到合理的体现[5]。

2.8个体因素蒋奖等[6]调查的结果表明,A型人格

与情绪疲惫、去人性化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

负相关,也就是说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程度

高,B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程度低,强迫性格

者也易于发生职业倦怠[7]。职业倦怠与职称也有一定

的关系。中级与初级职称的护士倦怠程度更高。从护

士工作的第6年起,其职业倦怠增加,工龄20年以上

是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其次是工作在6~20年的

护士[8]。

2.9劳动人事关系的改变现行医疗人事制度的改

革,减少了正式职工和临时职工的编制,尤其是在护士

岗位,聘用制人员多,聘用制人员与正式人员之间经济

待遇、晋升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同工不同酬,

聘用制人员在工作中认为这是一种不平等待遇,心理

上不平衡,缺乏组织安全感,这就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

性和满意度,产生较高职业倦怠感[9]。

2.10集体感和组织方式护士的工作99%时间是面

对病患,科室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时间和机会相对

较少,即使有交流也多为业务上的沟通。这让护士的

集体感大大降低,特别是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方面,

同样也不能及时得到上级医师的支持和帮助[10]。面

对着大量患者,科室领导主要强调如何完成任务和确

保医疗安全,而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的关注相对较少;

另外,科室的奖惩措施缺乏或设置不当,使得个体的工

作成绩得不到及时公正的反馈,会导致个体对自身岗

位产生工作倦怠[11]。

3改变工作倦怠的策略

3.1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514·职业与健康2014年2月第30卷第3期OccupandHealth,Feb.2014,Vol.30,No.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