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病例分析
•患者梁XX,女,58岁。职业:环卫工人 主诉:恶寒,发热,喘咳痰多2天。 病史:患者素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史。经常咳
嗽,痰多,甚则气喘。前天在工作时因下 雨而被淋湿,晚上则
出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周身酸疼,认为是感冒,自服“ 强力银翘片”,症状未能缓解,昨晚继而出现咳嗽,气喘气急, 痰多清稀,颜面微肿,胸膈痞闷,口淡,不欲饮食,苔白滑,脉 浮。
【附方】 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寒下 – 调胃承气汤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 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 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者。 【功用】缓下热结 【证治方解】大黄12g 炙甘草6g 芒硝10g
本方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 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 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 【用法】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 12 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分析:辨证:
选方:
治法:
处方:
寒下 – 大黄牡丹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主冶: 肠痈初起 功用: 泻热破瘀, 散结消肿
丹皮
15
【证治方解】– 大黄牡丹汤
寒下 – 大黄牡丹汤
病机: 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 右少腹疼痛拒 湿热与气血互 按,甚成肿痞 结成痈,不通则 痛 按之其痛如淋 则知其非淋证 ,而小便自调, 无淋沥不畅之 感 喜屈右足而不 是为缩脚肠痈 伸,伸则痛剧 或时时发热, 肠痈已成,气血 郁滞,营卫失和 自汗恶寒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湿热内蕴
寒下 –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主冶: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证;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 或发狂等 功用: 峻下热结
5
寒下 – 大承气汤
前人将本方证的证候特点归纳为“痞、满、
燥、实”四字。 所谓: “痞”,即自觉胸脘闷塞不通,有压重感; “满”,是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是肠中燥屎干结不下; “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 下利清水而腹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 等。
2
泻下剂
使用注意:
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
津或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 扶正之品,以其攻邪不忘扶正。 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 剂。 同时,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 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泻下剂
第一节 寒 下 第二节 温 下 第三节 润 下 第四节 攻补兼施 第五节 逐 水
腹痛拒按,按之坚硬 谵语 潮热,手足戢然汗出 “热结旁流”
热厥,痉病,发狂
舌苔黄燥或焦黑燥峻下热结 君 大黄 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 12g 臣 芒硝6g 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以除燥 坚 下气除满 佐 厚朴 24g 行气消痞 枳实 12g
8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 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6
【证治方解】– 大承气汤
寒下 – 大承气汤
病机: 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 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 大便秘结不通、频转 矢气、脘腹痞满胀痛 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 (痞、满) 燥屎结聚肠中(燥、实) 里热炽盛,上扰神明 热结于里,郁蒸于外 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不能,逼迫津液从 燥屎之旁流下(燥、实) 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受遏,不能外 达于四肢; 或热盛伤津劫液,筋脉失养而挛急; 或胃肠浊热上扰心神,神明昏乱等 7 热盛津伤 燥实内结
泻下剂
定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泻下剂
具有通便、泻热、攻积、
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
方剂,称为泻下剂。
1
泻下剂
分 分类 类:
因热结者,宜寒下; 因寒结者,宜温下; 因燥结者,宜润下; 因水结者,宜逐水; 邪实而正虚者,又当攻补兼施。 因而泻下剂相应地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 水和攻补兼施五类。
巴豆
【附方】
寒下 – 复方大承气汤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证治方解】厚朴15~20g 炒莱菔子15~30g 枳壳15g 桃仁9g 赤芍15g 大黄后下9~15g 芒硝冲服9~15g 本方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 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 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 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 【用法】水煎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 13 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梗阻之解除。
煎服方法:
枳实、厚朴——先煎
大黄——后下
芒硝——溶服。
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9
寒下 – 大承气汤
【运用】
1. 辨证要点: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 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
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痞满燥实)
10
【附方】 小承气汤《伤寒论》
寒下 – 小承气汤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 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功用】轻下热结 【证治方解】大黄12g 炙厚朴6g 炙枳实9g
本方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 力较轻,称为“轻下剂”, 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 【用法】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 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11
2. 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
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1.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 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以及某些热性病过 程中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2. 使用注意: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 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损正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