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必要性和措施
笔者今年又从事高一的教学工作,发现近60%的学生无
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刚入高中不适应主要有四方面
的原因:(1)大多数同学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
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2)初中教学体现“浅、少、
易”的特点,而高中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突然加
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3)初中课改教材与高中
教材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甚至某些地方出现了脱节,且相
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
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不能应用新知识解决学
习中的问题。⑷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有些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自我陶醉、自我放松、自暴自弃、自我优化等)对学
习化学有重大阻碍作用。如果不注意解决初、高中过渡这一
阶段的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必
然影响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质量。下面本人将初高中化学衔
接的必要性和措施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必要性
通过对5种教学用书即《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化
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教材》、《高中化学教材》《中考考
纲》的对比学习,与初中化学教师交流沟通,认识到初、高
中化学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差别:
1、学习目标不同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初中对“认知目标”的要求
2
为“知道→认识→理解”,理解层面只包括“了解、看懂、
识别、能表示”。而高中在“认知目标”要求上增加了高层
次的“应用”,同时“理解”的层面也高于初中,包括了“理
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和概述”等,即
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要求较低,多为“认识”、
“了解”、“感受”、“体验”、“初步学会”等层次;而高中要
求较高且更具体化。例如,要求“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
值的问题”、“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
价和调控”、“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即对过程方法的体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高中化学课程更加关
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实践方
面,初中只要求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
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而高中更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社会责任
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等,这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
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生的地位基本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持。
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
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
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
3
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高
中生的思维已经步入理论型,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
发,有时还要从建立模型,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
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
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高中阶段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
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
3、认知心理不同
初中生一般采用“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
死板的方法。
高中生则采用“记忆→模仿→再现→质疑→创新”的方法,
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理解,也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完
善。
4、存在某些知识、技能、观念、方法的断层
由于教材编写者视角不同,初高中教材编者不同,教师
教学把握不同,且中考要求较低,所以初、高中化学存在某
些知识、技能、观念、方法的断层。如溶液,初中化学要求
了解溶液组成、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概念、溶解度概念和溶解度曲线;而高中化学教材不再
提及相关知识,但是应用广泛:溶解与结晶条件、影响溶解
度因素(晶体洗涤试剂的选用)、结晶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溶液组成分析、结晶水合物的获得方法,所以我们可在学习
物质分离和提纯时把溶液的知识复习一下。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的措施
4
1、认真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失
深入研究教学用书,了解初中已学什么、未学什么、学
到什么程度?哪些知识点对高中学习应用最?如:苏教版必
修1 P45页有有一句“我们已经知道,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事实上,初中课本并未介绍 ,而
且也没有化合价的概念,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之前必须
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与其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可以边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边复
习,采取将化合价知识渗透在平常的学习中。
2、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高中教学的有力保证,引导学
生实现初、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化学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正确的学习方
法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考入高一的衔接教
学阶段,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可将预习
法、类比法、归纳法、实验法、温习法、典型习题法等基本
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指导或通过举例让其学会应用:
3、纠正不完全的认识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初中阶段不少问题是一时无法交
代清楚的,到了高中,当知识不断完善到一定程度后,有必
要对一些认识进行不断完善,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进行纠
正。例如:初中讲复分解条件时说要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而到高中“水”可换成“弱电解质”。在讲碱性氧化物时,
我说氧化钙可以做干燥剂,说说你们所认识的化学物质还有
5
什么可在实验室用做干燥剂,很多学生答铁粉,我当时有点
愕然,原来学生只记得铁粉可做干燥剂,但是不明白它的吸
水效果并不好,只用于做生活干燥剂,并不适用于在实验室
做干燥剂。
4、灵活选择方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根据学习需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课前、新课中、
新课后都可以进行,视实际需要来选择。高一化学课开始时,
可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
中化学密切相关部分,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
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如在上“物质的分类”这
节课前,我们先上了一节“元素的化合价与常见物质化学式
的书写和命名”并配上相应练习,这样学生在分类的时候就
不会对一些化学物质感到很陌生。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
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
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
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
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5、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
的多种功能。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既
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习
化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的一段话: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例如,可
6
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
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
因素。
(2)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
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可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
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
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
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师讲生听”、“师演生
看”的实验教学方式,依托化学实验来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
互动、生生互动的科学探究情景,以此引领学生通过实验探
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或假设——分析问题或现象——解决或解释问题,有效地发
展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
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
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高一新生跨过初中化学到高中
化学这个学习的高门槛。
参考文献
[1] 郭兰香. 高中化学中的起始教学浅谈.中学教学参
考,2010(11)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