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一)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依据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学
生社团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了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
社团,使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要求。因此全面、深入地
分析我国高校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客观评价其作用,明确其发展的方向,提出合理的学生社
团引导、管理建议,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外高等教育比较视野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综述
从中西教育史比较来看,大学生社团的产生发展与现代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在英美
高校中,更贴近现代定义的学生社团出现在18和19世纪,当时出现了很多由清一色男生或
女生组成的联谊会。二战后,英美高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完整学生”,提出了“学生人事服
务”和“服务学生”的理念,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社团得以蓬勃发展。以哈佛大学为例,
该校目前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平均不到30个学生就有一个学生社团。众多的学生社团与
活跃的社团活动造就了许多政商军科文教界的杰出人才。反观我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
仅100多年。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高校曾经出现了一大批有进步色彩的学生社团,其后,
学生社团发展时有起落。建国后由于一度的极左思潮影响,学生社团几乎全面瘫痪;改革开
放后,高校学生社团开始复苏,并在二十多年间得到了较快发展,有的高校甚至出现“百团
大战”的红火局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北京高校注册学生社团为2235个(截至2005
年1月)。但是相比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整体上仍然数量偏少,种类较为单一,管理尚待
规范。
随着社会分工发展,高校学习的专业化趋势越来越突出,而大学生对其他科目专业的需求,
学校是不能直接满足的,当一部分学生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新的社团。另一方面,现代
大学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结社得到校方组织上的认可提供了条件。学生社团的本质是求索
知识、开展研究、融合文化,这完全符合大学的理念,与大学本身的目的相一致。同时,高
等教育大众化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培养目标差异化、培养方式多样化、评判
标准区别化的改变为多样性的学生社团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高校学生社团作用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于活跃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
下面具体分析学生社团活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有效调适学生心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推动大学生社会化方面的作用。
1.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全面的作用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共青团中央推出的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一项重要工程,它
号召广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素质培养和锻炼活动中来,努力使素质拓展活动渗透到学校教育
教学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时空,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而大学
生社团的组织性质与素质拓展的要求是吻合的:首先,大学生社团作为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
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学生社团成员有着“天然”的凝聚力和广泛的渗透力,通过他们能
够最大限度地把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其次,大学生社团活动广泛涉
及的领域,正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涵盖的主要内容相吻合,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正可使
素质教育具体化、目标化。同时,大学社团的灵活的组织形式便于具有各种特长和兴趣的学
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最后,大学生社团的开放性、非强制力,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充分
选择。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社团突出的活动特点与素质拓展的重点是完
全统一的。学生在参与社团集体活动时,所需要遵守、体会到的那些为人处事原则,与思想
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是相通的。
2.学生社团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
首先,大学生社团营造的创新氛围,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自主自愿结成的学生社团,为
大学生营造了一个十分宽松的环境,把大学生从机械地接受单向知识传授中解放出来,使大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积极性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团中接受的知识来源渠道
也更为广泛,这有益于活跃思想、启迪思维、激励创造。
同时,大学生社团开发情商,有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创新人格是主体通过从事创新活动所
需要的自信、勇气、意志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进取力量。传统教育方式重
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研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素质培养,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和情感生活,从而直接导致创新能力的缺乏。而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拥有高度的自由,这
使其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有利于其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和发挥,能促进大学
生的情感和完整人格的养成,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第三,大学生社团提供的实践载体,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只有在相对具
体的研究和创造活动中,在对陌生事物的大胆探索中才能培养。创新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意志
活动,需要克服困难,具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取得。社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
践性,可以为大学生的实践提供多方面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提高自己的创新意
识和能力。
3.学生社团具有特殊的心理辅导功能
(1)学生社团能为成员提供归属感。社团作为一种较班级管理松散的自由团体,成员的联
系也是暂时的,成员间没有固定的交往模式,更谈不上个人利益的冲突。他们在这样的环境
中,会更加轻松、更容易在群体中受到接纳和帮助。
(2)学生社团具有分散不良情绪的功能。自我意识高涨的青年学生,也是较为敏感、脆弱
的,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有时,不良情绪累积还会转化为长期压抑的心境。无所事
事的闲散环境将是悲观的最好温床,社团活动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充实的活动内容和多样
的活动形式,能愉悦身心、锻炼意志、分散注意、消除不良情绪。
(3)学生社团具有满足成员心理需要的功能。人都需要良性发展环境,得到承认。社团活
动的广泛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自特长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才干,去赢得
别人的承认和尊重。这种自尊的满足,就能更加充分地激发、展示人的潜能。
(4)学生社团有支持成员互动的功能。学生社团打破班级、院系的界限,来源广泛,各自
拥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会,利于在交往中分享经验、逐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念。
(5)学生社团为成员提供角色转移的可能。传统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习惯和
依赖心理,而在社团中,学生是参与者,也是组织者、发起者、管理者,这些角色的转换,
增强了他们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利于他们换位思考。
(6)学生社团具有意识重塑的功能。社会转型时期,青年面对负面效应,容易片面、偏激。
而在校园社团活动中,有理论型社团直接在理论上对学生人生观进行引导和教育,有专业学
习型社团提供学生体会创造力、意志力的机会,有志愿服务型社团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服务、
社会实践,感认社会责任和良知,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新尚,重塑健康人格。
4.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明显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步入社会的必要过程,高校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培养实践
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打破了班级、院系的界限,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社团内多种形式的互动
可以促进学生拓展知识面,构建完整知识结构;社团成员间可以自由地交换经验、传递方法、
培养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技能,从而为个体融入社会创造充要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