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
精品
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婴幼儿腹泻的探讨
首席医学网 2006年01月13日 21:08:14 Friday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
全国抗菌药物会
•
国际病毒性肝炎
•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
全用药学术会议
•
国际药师论坛
•
基因组活动周
•
第四届抗体大会
•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程志娥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中华临床医师
杂志》中华医学会
主办,中华医学电
子音像出...
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可编辑
精品
·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 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 腹泻
2001年5月~2005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156例,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患儿均来自门诊和门诊观察室,年龄最大的为4岁零7个月,最小的75
天,男患儿81例,女患儿75例,其中2个半月~1岁半的53例,1岁零7个月~3岁
的75例,3岁~4岁零7个月的28例,平均年龄为2岁零3个月,病程短的1天,最长
的达65天。大便次数<5次/天56例,5~10次/天87例,>10次/天13例。大便呈黄
绿色稀便65例,呈蛋花汤状便87例,黏液脓血便8例,腹痛腹胀139例,肠鸣音亢进
135例。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脂肪球(+~+++)132例,白细胞(+~+++)82例,红
细胞(+~++隐血阳性)9例,脓球8例,含不消化食物沉渣128例。
2 病因病机与分型的探讨
2.1 婴幼儿腹泻中医称泄泻,古中医属温病 婴幼儿腹泻一般夏秋季发病率较高,在
古中医属温病,中医之温病系外感四时之温热之邪所引起的。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
为外邪所侵,以发热、呕吐、腹泻,最易挟湿化燥伤阴,而出现临床各种病症,且具有传染
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区性,起病急、变化多、传染性快的特点。从古中医所论之温病实
包括了现代医学各种传染病及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结合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其病因主要是病
毒(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流行病学之
特点,本病发病率高峰在每年的5~11月,一旦起病,迅速出现发热、频繁呕吐、腹泻等
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夏秋季婴幼儿腹泻在中医归为温病范畴。
2.2 从泄泻病因病机辨证对夏秋季腹泻的临床分型
2.2.1 热泻型(热重湿轻) 夏秋季节暑气逼人,气候炎热,壅遏肠胃气机,故见粪
便为黄色或褐色,味腥臭或恶粪臭的黏液便,甚至有脓性、血性的脓血便,便前便后都有腹
可编辑
精品
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频,日十多次至数十次,量不多,含水分不多,起病急,常有高热、
神昏、中毒失水严重。
2.2.2 湿热泻(湿重热轻) 发病季节为春、夏、初秋,暑气当今,雨水较多,湿热
交蒸,更易感触发病,粪便多为脓性、黏液性或带有血丝,色泽为黄或黄褐色,粪臭重,便
前有腹痛,便后轻或缓解,次数多,日十多次或数十次,量较多,含水分较多,发热中毒失
水等也较重。
2.2.3 湿泻 多发生于春末、夏、初秋季节,脾被湿困,运化失健,下注大肠,传化
失职而至大便为糊状或稀水样,色泽青绿呈淡黄,或呈蛋花汤样水便,次数较多,日十多次
或数十次,含水分多,臭味不大,不烦不渴,中毒失水明显。
2.2.4 伤食泻 发生于一年四季,调护失宣,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
物,皆能损伤脾胃,停积不化,故有呕吐,嗳气酸馊,大便酸臭,量多,含水分多,或如败
卵,中毒失水明显。
2.2.5 风寒泻 多发于秋后、冬季,调护失宣,腹受风寒,寒邪客于肠胃,寒凝气滞,
中阳受困,运化失职,粪便多为水样,色为无色或淡黄色,伴腹痛且腹部有凉感,粪臭不重,
次数频,日十多次至数十次,中毒失水明显。
2.2.6 脾虚泻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运化失职,粪便为泡沫样
或带有不消化食物或不成型粪便,粪便能浮于水面,色泽淡黄,粪臭不重或有酸馊味,次数
不多,日3~5次,量不多,含水分一般,伴有面色萎黄,时轻时重,消瘦,中毒失水不明
显。
2.2.7 寒湿泻 即寒泄和湿泄的总和,失水中毒均明显,从泄泻的辨证结合本病之临
床特点,笔者将156例婴幼儿腹泻基本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和脾虚型等四种主要
类型。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学者是按以上七种类型分类,但在实际工作中,临床治疗上笔者以
小儿大便的色质及主要症状,一般分为湿热型、寒湿型、伤食型和脾虚型为主。
3 对婴幼儿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探讨
婴幼儿腹泻一般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以夏秋季节为多,本病以大量
频繁腹泻、呕吐、发热为主要特点,故在治疗上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在中西医治疗上
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5年的临床工作中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腹泻并取得较为满
意的效果,治愈率100%,其中76%在4天内痊愈,24%在5~7天治愈。其经验介绍如
下。 156例患儿以大便色质综合前面病因病机分型,经过5年的临床治疗观察来看,具体
治疗分为:(1)对以湿热型大便镜检有脓球菌,白细胞(++~+++),红细胞(+~++)(隐血阳
性者)以葛根苓连汤为主加败酱草、银花、苍术、滑石、大黄、米仁。同时配合应用抗生素
加输液。(2)对以寒湿型大便以水样蛋花汤样色呈淡黄或青绿色。用藿香正气散加减,再加
败酱草、砂仁、车前子、苍术、米仁。加输液补充电解质。(3)对以伤食泻型大便酸臭含有
不消化完谷或是臭如败卵。用保和丸加减,再加败酱草、枳实、槟榔、木香,对呕吐较甚者
可编辑
精品
加藿香、生姜,并补充电解质液体。(4)对以脾虚型为主的腹泻,用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再加
败酱草、诃子、石榴皮、木香,适当输液以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对以上几型的治疗,均用维生素B1片口服,因为维生素B1是参与胃肠道消化功能新
陈代谢必不可少的。
4 补液治疗(含口服)方法如下
4.1 总液体量 视脱水程度,在24h内轻度120~150ml/kg,中度150~180ml/kg,
重度180~200ml/kg(均应减去口服量)
4.2 溶液性质 (1)最好用3:2:1溶液(即3份5%~10%葡萄糖,2份氯化钠,1
份1/3mol苏打或乳酸钠)或用生理盐水和5%~10%葡萄糖各半;(2)见尿补钾0.5~
1.5g/d,浓度为0.1%~0.25%。
4.3 液体张力 本病都为高张性脱水,故先以1/3张为宜,见尿后改为2/3张。
4.4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用ORS液,每10min 1~2汤匙。
总之,婴幼儿腹泻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病程,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编辑:曲 全)
作者单位: 313300 浙江安吉,安吉县中医医院分院内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