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年第
5期(总第
120期)
南京大学
教 授 许 钧
关于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研究的设想
中国文学翻译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时期
,较为系统地译介
外国文学的历史已近一个世纪。在这一个世纪中
,一代又一
代的译家奉献了大量优秀的文学翻译作品
,为吸取外国文学
养分
,丰富、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
,增进中外文学、文化的交
流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拿季羡林先生的话说
,“中华文化之
所以能长葆青春”
,“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在长期的文学翻译
活动中
,众多译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并就译事进行了各个
方面的思考
,对翻译活动、文学翻译的特殊本质
,文学与文化
的关系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近
20余年来
,我国翻译界
日益重视对这些宝贵经验和独特见解的整理和思考
,一些译
家和翻译研究、教学工作者还对文学翻译进行了理论探讨
,
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成果
,如王佐良的《论诗的翻译》、许渊冲
的《翻译的艺术》、张今的《文学翻译原理》和申丹的《小说文
体学和小说翻译》等
,为我们研究文学翻译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如果在这一基础上
,我们能通过学习比较前辈优秀的译
作
,对他们留下的宝贵的翻译经验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
析和研究
,借助文艺学、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
,
对文学翻译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基本问题进行历时和共时的
分析比较
,进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作出合理的、科学的描述
和阐释
,对我们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
,把握、处理好翻译中面
临的各种关系
,采取各种可资借鉴的手段
,实事求是地研究
和解决好翻译中的基本问题
,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同
时对中国文学翻译理论的系统、科学研究
,可以提出比较可
靠的依据
,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我们认为
,文学翻译
,有其特殊性。文学
,是文字的艺术
,
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文字中
,又有文化的沉淀。文学翻译
既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活动
,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
,同时
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这一复杂的活动中
,无论哪
个译家
,都必然遇到与上述三个活动过程相关的客观问题。
不同的译家
,虽然对文学翻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但都无法
回避文学翻译的语言、艺术审美以及文学所具有的社会、文
化功能方面所面对的基本问题
,诸如如何对待原作
,是“忠
实”还是“再创造”
?是致力于原作的文字形式转换的对等
,还
是寻求艺术效果传达的近似
?是“异化”还是“归化”
?翻译家
如何处理协调作者风格和译者风格
?如何发挥翻译主体的作
用和保持客观性
?如何认识文学翻译的目的、功能和艺术本
质
?如何衡量、评价一部译作的成功与否
?对这些具有共性的基本问题
,不少译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的思
考
,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若能立足于中国译坛
,从中国文学翻
译的实际出发
,通过学习、比较和分析一百年以来我国公认
比较成功或有特色的译家
,或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有着重大
影响或争议颇多的译家对翻译的思考和看法
,结合他的代表
译作
,看他们在各自的翻译中如何处理各种基本问题和作用
于翻译活动的各种因素
,对此加以历时和共时的分析与描
述
,整理、归纳出他们的基本思想、原则和处理方法
,必将有
助于对之作出合理科学阐述和理论的系统化
,以得出一些确
实具有客观基础和依据、可以借鉴、能够给翻译者以启发和
指导的普遍规律来。
就我国目前的文学翻译研究状况而言
,我们充分意识
到
,对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的探索
,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种
障碍既有学术方面的
,也有非学术方面的因素。我们的研究
试图突破两个方面的难题
:1.通过对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的研
究
,帮助克服“文学翻译无理论”的思想。文学翻译作为人类
跨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其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许多人
认为文学翻译无理论
,无规律可循。要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
文学翻译活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就要求我们的研究所搜
集、整理、归纳、总结出的众译家的翻译经验和思考要具有普
遍性和代表性。
2.通过研究
,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的文学翻
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作为个人的翻译经验的结晶
,各
译家的看法往往是一家之言
,对同样的问题常有不一致甚至
迥异的观点
,且缺乏理性的把握和理论的深度。因此对初学
翻译者来说
,他们的经验有时难得要领
,难以掌握使用。针对
这一问题
,我们充分注意到要从各个译家不同观点之中找出
共同点
,加以科学的阐释
,通过大量个别的经验的对比、分
析
,进行系统的概括
,使之上升为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具有指
导实践的价值。
就研究的总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而言
,我们的思想是十分
明确的
:1.文学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实践活动
,在研究中
首先要克服一种危险的倾向
,那就是不以具体的翻译实践和
现象为研究对象
,不重视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
,而追求所谓
理论体系的大而全的构建
,先设立一个理论框架
,引进一些
新的术语
,再逐一加以“填塞”的做法。这种笼而统之
,从抽象
到抽象
,为理论而理论的大而无当的做法
,不符合文学翻译
研究的客观实际。
2.既然文学翻译研究要以实践为基础
,就
・
53・不能硬性地给文学翻译定什么原则、标准和方法。我们采取
的是描述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认真地阅读所搜集到的各类文
献、各重要译家的代表作和有关翻译的论述
,对中国文学翻
译史上出现的重要现象
,有关译本的特点进行描述
,对一些
具有代表性的译论和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3.我们的
研究重点是通过有关译作、译论和现象的分析和对比
,对涉
及文学翻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梳理
,
因此
,就要求我们借助近
20年来相关学科的一些新的研究成
果和方法
,在对经验和实践的客观描述上
,有理论的升华。
4.
由于文学翻译不只是一个从文本到文本的封闭过程
,我们在
研究中准备进一步打开思路
,扩展视野
,从社会、时代、译者、
读者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此
,我们拟在尽可能搜集已有
的各类宝贵资料的同时
,对国内的一些健在的卓有成就的翻
译家进行有选择的采访
,并在有关传媒的协助下
,开展读者
调查
,了解他们对文学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为了考
察文学翻译过程中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尝试着
对中国、法国、美国几位较有影响、被译介作品较多的当代作
家进行采访
,从另一角度来研究译者到底应该如何对待作者
的原作
,如何沟通原作者和译语读者。
5.为了使文学翻译基
本问题的研究具有普遍的意义和理论深度
,我们将利用目前
已经建立的学术和资料交流途径
,如国际翻译家联盟、法国
国际文学翻译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语言学与翻译系、
香港大学翻译系等
,搜集有关研究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的资
料
,借助国外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
,就目前的文学翻译研究状况而言
,除了研究
的指导思想要拓展、研究方法要更新、研究手段要丰富以外
,
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也要重视和加强。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
注意翻译研究方面的资料搜集工作
,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学术
交流和资料交流渠道
,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基本研究材料
,但
仍嫌不足。下一步我们拟分以下步骤进一步扩充资料的搜
集
:1.近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译家的代表性译作、有关的译序、译后记和翻译论述
;2.解放以来
,特别是近
20年来有关译
家和翻译研究与教学人员对文学翻译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资
料和成果
;3.对国内当代的杰出翻译家有选择地进行采访
(通信或当面采访)与调查
;4.国外近
20年来有关文学翻译研
究的基本理论著作和个案分析著作。
对国内当代的杰出翻译家特别是老一辈翻译家的采访
和调查
,是我们资料搜集工作的一个重点。调查的主要内容
初拟如下
:(
1)文学翻译应着重于文化交流还是文学交流
?
(
2)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是否应尽量再现原作风格
?译者是否
应该尽量克服自己的个性
,以表现原作者的个性
?(
3)文学翻
译语言应该带有“异国情调”
,还是应该完全归化
?(
4)您对文
学翻译的艺术本质如何看
?如何体现形象思维的原则
?(
5)文
学翻译应该完全忠实原文
,还是应该有再创造
?(
6)如何看待
原作者与译者、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
7)您认为衡量一部成功
的译作的标准是什么
?(
8)您认为要做好文学翻译
,译者应具
备怎样的素质和条件
?(
9)翻译中
,对您有着限制或影响的是
哪些方面的因素
?(
10)翻译中
,如何处理艺术形式与内容的
关系
?调查与采访工作
,目前进展非常顺利。我们得到了国内
老一辈翻译家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帮助
,在《译林》上已开辟了
固定的“翻译漫谈”的栏目
,就文学翻译中的基本问题
,有针
对性地与国内译坛的一些卓有成就的著名翻译家
,通过对谈
方式进行探讨
,让各家结合自己丰富的文学翻译实践
,畅谈
各自对文学翻译的独到见解和体会。这样
,我们既可搜集到
珍贵的、活的文学翻译研究材料
,又可以在对谈的基础上对
文学翻译的经验有理论的升华
,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文学翻译基本问题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理论建设工
作
,要考虑的方面很多
,这里我们仅就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
思路和具体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和看法
,希望得到同
行们的指教。
(通讯地址
:210093 南京大学西语系)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