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8月 

 262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祝 丹

(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沈阳,110136)

摘 要: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和表演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性,与此同时又

存在着差异性,本文针对两者的概念及特征、亲近性与殊异性、渊源与变异、相互作用和影响几方面进行深入

分析。 关键字:戏剧表演 影视表演 艺术特征 差异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8—0262—02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争论由

来已久。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历史的演进,影视表演艺术就力图从戏剧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找出自己独特的

表呈方式及美学特征,让人们对影视表演艺术有新的认识。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和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

演两者有不同的艺术特性、观赏价值、美学原则,因而带

来了两者的差异性特征。下面将对概念、艺术特征、亲近性与殊异性、渊源与变异、相互作用和影响几方面对影视

表演和戏剧表演进行深入分析。

一、概念及特征 (一)戏剧表演的概念及艺术特征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

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由演员来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与声音、语言和形体的造型技巧创造出舞台人物形

象的艺术。又被人称为“舞台艺术”或“演员艺术” 1. 以演员当众表演为中心

戏剧艺术是涵盖了美术、建筑、雕塑、音乐、舞台照

明、幻灯投映、舞蹈等丰富艺术成分的综合性艺术,而在

各类艺术成分中,表演艺术因其是创造角色的主体而成为观众欣赏的注意核心。比如说小品,它是泛指较短的关于

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

够充分理解和表现出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演员的种类也很多,比如舞蹈演员,声乐演员杂技演员等等,

他们都是以当众表演为中心,只是展现的方式不同。一切

艺术成分都围绕着表演艺术而存在,一切都为演员当众表演、创造角色形象服务。戏剧表演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

唱歌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是

独白,要求了戏剧演员在自我控制方面必须要持久,不然对于具有连续性的戏剧表演,演员就会无法应付。戏剧表

演艺术的生存空间,就是具有假定性的舞台。历史上各时

期的各种舞台流派的衰亡均以妨碍或掩没表演艺术创造为标志。一切以是否符合以演员当众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规律

为兴衰成败的关键。 2. 时间性与空间性在舞台上实现统一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扮演的角色形象在舞台时空中逐

步展现,要一次性的将所塑造的角色表演出来。要与观众

有同时的感受,对演员各个方面的要求也很高。舞台人物形象是直观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它诉诸观众的直接视听。

因此,戏剧表演艺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在舞台行动过程中

实现统一。 3. 演员创造与观众欣赏在演出中同步进行

(1)演员的创造过程。在排练时依托于演员自身的生

活逻辑与对其所扮角色的想象,在演出时当场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演员塑造角色的时候要熟悉剧本,分析剧本,吃透剧本。分析全剧的思想意义和作品的时代风格等等,

将自己有所控制的融入角色中去。 (2)观众的欣赏过程。观众的任何反应都会影响演员

的表演,这种反馈作用表明观众也参加了创造。因为戏剧

表演必须当众进行。比如,当观众在欣赏一部悲剧的时候,自然会跟着演员的进度进入高潮,心情会沉重甚至流泪,

让场上的演员更加贴切的融入到了角色中去。当观众在观

赏喜剧的时候,笑声也给了演员最好的回应。因此,戏剧表演的演员创造过程与观众欣赏过程是在演出中同步进行

的。当演员创造的表演过程因全剧结束而停止时,观众的

欣赏过程也同时告终。 4. 戏剧演员需对观众和剧场有即兴发挥和应变控制力

每一场戏的演出的观众审美观点和剧场舞台条件都会

有所差异,而演员必须当场使任何观众对象获得良好的剧场效果。因此戏剧演员必须具有对观众和剧场有即兴发挥

和应变控制力。演员必须保证完整的剧场效果,应对不同

的突发状况。既不能太过松弛生活,也不能过分夸张。戏剧演员必须具有根据观众反应随时正确地即兴调整自己的

表演分寸的能力,必须具有在各种剧场条件下适应各种观

众的能力。 (二)影视表演的概念及艺术特征

由演员来扮演角色,通过影视行动过程与声音、语言、

形体的造型技巧以及叙事逻辑运用于数字媒介等技术创造出影视人物形象的艺术。 1. 纪实性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由于其技术性(摄影机的记录能力),使影视对物质现实的描述比戏剧表演艺术具有相对的纪实意义。

影视在最大程度上去记录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物。这种广泛

的表演性使得影视表演丰富而逼真。影视表演艺术的纪实性是一种美学风格上的意义和要求,并不改变任何原生态

表演。 2. 观演分离

影视表演因其创造过程中数字设备的应用和变换丰富

的逻辑叙事方式,其不同于戏剧表演。最主要的标志是观

演分离。演员在创作的时候,观众并不能直接感受,而是要经过科技的帮助让观众看到或感受到生活里难以真实见

到的场景。演员在创作的时候也会容易的跳出角色随意调

整。 3. 改变表演的顺序

影视表演中为增强其表现力,常常会打乱部分表演顺

序,通过影视剪辑和拼接,以达到更好的美学和艺术欣赏效果。它并不像戏剧表演那么严格,要按照时间,故事发

展等因素表演,若是年代戏,演员就必须在台上从青年演

到老年,化妆的时间也要安排的紧密,与故事情节穿插开。而影视表演就轻松很多,会根据诸多情况改变顺序。 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 2011年8月

 2634. 时空的跳跃性

影视表演因其可实现时空跳跃,顾其对演员的表演要

求较戏剧表演容易,可以通过化妆、服装、道具、场景、

科技等因素将观众带入到指定的故事年代场景中去。观众第一时间所感受到的要比演员本身真实得多。而所获得的

表现力往往却因其视听和数字技术的运用较戏剧表演强。

这也是科幻,武打,古装等形式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二、近亲性与殊异性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亲近性

法国早期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首先将戏剧的程式引入电影,把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服装、布景、冲突

等一系列戏剧元素搬进电影中,建起了戏剧电影的雏形。

几百年来,戏剧在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万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新生的影视艺术提供了异常丰富宝贵的经

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作原则和表

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即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亲近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影视演员可相互流通

人才。戏剧演员完全可以尝试影视剧的拍摄演出,影视演

员也可以到舞台上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两者虽有差距但都有着高度的亲近性。

(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殊异性

然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电视剧、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美学

原则和制作过程中不同规律的制约。戏剧表演属于舞台表

演,需要夸大动作与言语表达人物内心、刻画人物,与观众面对面,直接叙述表演故事,演员与观众有着同时的感

受。影视表演是要给人以真实的生活感觉,多以细微的表

情动作刻画人物,虽有夸张的表演,但并不是所有动作都异于生活,在于科技的帮助,每一个故事情节画面都可以

多次表演,研究,修正,直至满意,而不像是戏剧表演,

必须一气呵成,不允许有忘词,笑场等失误。因而带来了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的差异性特征,即影视表演和戏剧

表演存在殊异性。1.构成方式不同2.美学形态不同3.创

作方式不同 三、渊源及变异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表述了

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生物的行动的模仿。19世纪以后,对戏剧本质的研

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

说,情境、实验室说等。中国的话剧是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传入辽宁。早期的

电影表演是无声的,所以电影表演最初是从哑剧表演衍化

而来的。早期的影片主要是由夸张的表情动作和手势语言构成,以20年代美国电影明星卓别林、范朋克、璧克馥等

为代表,虽然没有语言和过多的修饰却至今为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影响,更加体现了艺术家们的功底。 20年代末,录音技术的出现给电影表演开辟了一个新

天地。但由于当时戏剧化电影思潮占统治地位,加上大多

数电影演员都是舞台演员出身 ,所以早期有声片的表演仍旧是过火的、剧场化的,还未能完全进入一个新的篇章。

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这个时期里 ,随着导演把摄影

机和录音话筒移得离演员越来越近,以及摄影机性能和录音设备的日益改进,演员的表演便显得越来越细腻,初步

形成了电影表演艺术独立的品位。但是,这一时期戏剧化

电影思潮依旧占统治地位,编剧方法、导演处理都带有明显的戏剧化痕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在“还我普通人”的口号下,一切戏剧化的银幕形象和电影

表演都不能不露出某种程度的虚假。特别是50年代以来,

随着纪实化、心理化电影美学思潮的兴起,电影表演才被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一种完全不同于舞台上和早期

电影中的表演的艺术。

电影表演脱胎于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是电影表演的“先人”。对于一个电影演员来说,戏剧文化的修养和一定的舞

台表演经验是必需的,并非可有可无。美国演员斯泰格尔

说:我认为最好先上舞台,然后再去演电影。因为在剧场里,幕布一旦升起,演员就全靠自己了,所以他便学会了

如何在那种条件下处理自己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我

认为最重要的是具有这种控制能力。斯泰格尔说的“控制能力”,我认为至少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指演员把握

人物性格的能力。因为电影的拍摄是不按场次顺序进行的,

跳来跳去、前后颠倒地拍是很正常的事演员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心中有底,从容不迫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并

使之前后连贯而富有层次。把握人物性格主要是走进人物

内心走进人物生活,理解并能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动机内涵,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第二层涵义,是指演

员控制、调整自己表演的能力。舞台表演中演员的双重体

验 ,在电影表演中也同样存在,舞台表演是在当众的条件下连续进行的,演员随时根据对手和观众的不同反应,磨

练着控制、调整自己表演的能力。这种技巧对于影视剧演

员来说同样重要。扮演的是自身以外的人,要做到“忘我”但不完全“忘”。不可以完全的模仿,要控制表演的程度。

四、总结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并与人们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两种表演艺术形式在有些地方有着

较为不同的区别,但不论是戏剧表演还是影视表演两者都

是脱胎于表演艺术,而且两种表演形式在演员的自我准备方面有着相当高的亲近性和一致性,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依

存的。其实两种表演形式都是用艺术的手段去呈现人生的

意义,让所有喜欢这门艺术的人们通过演员的表演去爱世界爱生活,相互努力共同进步,这也是所有演员努力去诠

释和创造的初衷和原动力。

参考文献: [1] 赵美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异论[J].浙江艺术职

业学院学报,2007,03. [2] 于得水.影视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J].电影评介, 1994,03.

[3] 王治飞.舞台表演和影视表演之我见[J]. 贵州大学

学报,2008,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