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浅析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摘要】股市泡沫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对资本这一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股市泡沫既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也是股票市场各参与方关注的重点。

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措施,对我国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文章共分成四大部分。

首先,对中国的股市泡沫进行了历史回顾,而后重点论述了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第三个部分是简述了股市泡沫的危害,最后一部分探讨了面对股市泡沫问题我国应采取的防范和消减措施。

【关键词】股市泡沫;羊群效应;博傻心理;风险偏好;防范和消减措施泡沫经济是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种经济现象,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

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股市泡沫是诱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是出现泡沫经济的先兆。

股市泡沫是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其市场价格高于基础价值的经济现象,泡沫的膨胀和破裂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很大。

因而了解中国的股市,分析股市泡沫的形成原因,研究股市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防止金融危机,保持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股市泡沫的历史回顾在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中,有关泡沫的争论不绝于耳,事实上也确实发生了多次泡沫事件。

从直观上看,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多次股票兴起—崩溃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表1来看一下。

如1999年的“5·19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5月19日的1000点上下,上涨到次年的2200点上下。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之后股票市场一路低迷,直到2005年6月又开始飙升,2005年6月6日达到998.23点的低点。

又如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合指数收盘价达到历史最高点6092.06点(最高点达到6124.04点),但之后振荡下行,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最低点达到1664.93点,下跌幅度达到72.8%。

可见,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上,股票价格暴跌暴涨的现象十分频繁。

因而我们一定要重视中国的股市泡沫问题,多加了解我国的股市发展情况。

表1 中国股票市场历次泡沫兴起——崩溃周期(上证综合指数)泡沫兴起泡沫崩溃时间点位时间点位第一次1990.12.19-1992.05.26 95~1429 1992.05.26-1992.11.17 1429~386第二次1992.11.17-1993-02-16 386~1558 1994.07.29-1994.09.13 325~1025第三次1994.07.29-1994.09.13 325~1052 1994.09.13-1995.05.17 1052~577第四次1995.05.18-1995.05.22 582~926 1995.05.22-1996.01.19 926~512第五次1996.01.19-1997.05.12 512~1464 1997.05.12-1995.05.18 1510~1047第六次1999.05.19-2001.06.14 1057~2245 2001.06.14-2005.06.06 2245~998第七次2005.06.06-2007.10.16 998~6124 2007.10.16-2008.10.28 6124~1664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作为生产社会化推动资本社会化和风险社会化产物不同的是,中国股票市场是政府行为与政策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以及市场主体不成熟导致中国股票市场价格频繁、剧烈波动,股票价格大幅偏离内在价值,长期处于严重的泡沫化状态,股票市场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而中国的股市需要时间的历练,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股市泡沫问题是每一个搞股市的国家都会遇见的,我们应更好的借鉴他国的经验,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才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根本。

二、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一)证券系统本身的系统特性角度证券市场交易对象具有虚拟化和符号化的特征,这样就使得股票市场上的各类投资者有了相对自由和宽泛的理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以自己个人的观念来估算股票的价值。

这样就使得市场对股票价值的认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能够清楚地判断出股票信息的真实性。

当股票市场的某些权威机构或者所谓的专业人士对某只股票做出了自己个人的某种价值理解后,通过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或者互联网上,很轻易地就能够得到市场大部分投资者的响应和认同,从而就产生了证券市场一致认同的但偏离股票真实价值的理解价值,这样一来,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就会以这些公布出来的“股票价值”为基准来进行自己的投资行为,这样循环往复,股市泡沫就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二)投资者投机的角度正常情况下,各个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研发、创新能力,现实与长远的市场潜力产生了股市中的基本投资需求,投资者行为主要为追求长远的回报和增值。

这是一个股市估值能够与公司和整体经济运作相关联,保持基本稳定,并在稳中不断有所上升的最重要的基础。

然而,大量的庄家充斥股市,人为地放大了市场中的“博傻”机制。

庄家利用资金、人力、信息、工具、舆论的优势,把自己控制的股票价格拉起来,使它的价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人为地制造泡沫。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占据着股市波澜的主导地位。

中小投资者有贪婪与恐惧等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又表现出“羊群效应”和“博傻心理”。

伴随着这些因素,股价在短期内震荡不止,长期内又泡沫堆积。

与此同时,股市中还会产生程度不等的投机需求,即人们买入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迅速卖出,以从差价取得赢利,而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发展潜力缺乏了解甚至没有兴趣。

由此产生的短期内股市迅速膨胀便是股市泡沫。

(三)市场信息缺陷的角度信息缺陷是指信息的不完全性使证券市场活动合理性以及证券市场的完善大打折扣。

这一方面表现为各个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同,另一方面表在对于相同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预期,而且证券市场的信息及其交易中带有很多噪音,当噪音达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就与实物经济运行相背离。

因此,信息缺陷有可能加大证券市场的失衡状态,对经济泡沫起到催化的作用。

信息缺陷导致人们收集信息过程中的羊群效应,由于投资者会根据自己对价格的观察来重估预期,这种预期和他们收集更多的市场预期的信息会带来更深层次的羊群效应。

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投资者就不可能做出完全理性的预期,从而造成原始买入或卖出。

因而在这种市场交易中,并不能找到一个具有帕累托效率的均衡点。

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投资者买入股票后引起股价上涨,外部资金流“追涨”跟进买入,价格进一步上升,泡沫进一步膨胀。

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和预期,使价格发散式的上升,价格和基础价值水平的偏离越来越大,泡沫更加脆弱。

当市场上出现基本面的不利消息,虚假消息被揭露,投机者获利出局,流入资金放慢,这些都会使价格回调,投资者调整预期和投资策略,跟进卖出,泡沫收缩自增强,大量的资金流出直至泡沫破灭。

(四)社会信用缺失的角度股票是一种虚拟资本,它的交换价格取决于交易双方对各种信息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判断,因而股市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严格。

但在股票市场上,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损害投资者利益,当然,理性的上市公司,为了长远利益,会抵挡短期机会主义行为的诱惑,通过在履约中讲信用,将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信任,为以后的再融资打下基础。

但从现实来看,中国股市的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机构和大户更有可能扮演知情交易者的角色,他们主要根据私有信息进行交易决策。

而一般的投资者会通过观察交易行为和价格变化,从中推断知情交易者掌握的私有信息,他们将把股价上涨(下跌)看成知情交易者所为,进而买入(卖出)股票。

这样很容易滋生股市泡沫。

另一方面,投资者依据其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信用缺失程度越大,投资者中风险中立者和风险厌恶者的人数越少,表现为离开股市或变为风险偏好者,同时,留在市场的投资者中,风险偏好者就会越来越多。

当股市中的投资者策略选择大都变为短期投机策略时,就必然会引发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现象。

我们可以以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地关系。

如图1:21社会信用水平泡沫图1 股市泡沫与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的关系图中横轴表示社会信用发展水平,纵轴表示股市中泡沫生成机会的大小,社会信用水平越高,社会成员的内在道德约束越强——诚信度越高,由信用缺失引发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越小,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小。

反之,股市泡沫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市场的泡沫本质的角度股市泡沫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市场的泡沫本质,投资者投资股市的目的在于博取股价收益,投资者理念短期化。

在经济和企业盈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市场大起大落的结构性行情将投资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各种短期因素上,从而忽略了对长期因素的关注。

以此往复,股市泡沫化就越来越严重。

三、股市泡沫的危害在金融泡沫泛起之际,整个经济表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由于市场中错综复杂的资金关系以及投资者的“羊群”心里。

风险往往都会在市场上迅速蔓延到金融体系的其他部分,甚至诱发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动荡。

从我国来讲,股市泡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削弱了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股票市场泡沫过大,股票既缺乏长期投资价值,又使股市风险性不断增大,一旦泡沫破裂,股市步入熊市,不仅会套牢一大批投资者,而且也会削弱股市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功能,甚至于使股市丧失融资的功能。

当股市丧失融资功能时,它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股市的出现就是资本市场需求融资平台的结果。

泡沫危机是股市运行中的问题但当它膨胀的不受控制时它甚至能威胁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

2.损害了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在市场经济中,股票市场除了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场所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优化资本资源配置的机制。

我国现阶段,有效发挥后一种功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但在股市存在严重“泡沫”的情况下,股市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资金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一是让很多需要融资的企业不能集资;二是限制了资金的流通。

3.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股市泡沫对金融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

首先,股市泡沫破灭会使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

在经济繁荣、股票价格不断上升的过程中,人们普遍对未来持乐观的预期,容易低估风险,从而导致借款人的金融债务增多。

股票价格暴跌,使信贷机构的风险大大增加。

同时,股市泡沫的破灭也会使证券公司经营陷入困难。

因此,股票价格的暴跌的最终结果是损害了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