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轨以来俄罗斯农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转轨以来俄罗斯农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转轨以来俄罗斯农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刁秀华 2013-1-11 0:03:37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6期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发展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5)

[ 摘 要] 众所周知,近年来俄罗斯农业在经历了严重的危机之后已开始步入恢复的道路。农业产值不断增长,粮食产量实现自给且有余。然而,尽管出现了这些可喜的成就,但由于目前俄罗斯农业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境,近期内其发展态势并不十分乐观。

[ 关键词] 俄罗斯;农业;前景 [ 中图分类号 ] F351.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08-0961(2006)06-0005-03

一、俄罗斯农业发展概况 1998年以前,俄罗斯的农业总产值基本呈现 出不断下滑的态势(只有1997年有过短暂的回升)。1998年的危机成为俄罗斯农业部门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卢布的贬值抑制了食品的进口,居民购买力的恢复使国内市场需求有所增加。金融市场投机潜力的缩小、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及对农业部门(如食品工业)短期投资增加的势头等均成为农业部门发展的促进因素。此外,农产品的出口也表现出了增长的势头,这些都使俄罗斯国内市场的容量急剧扩大,因而刺激了农业的发展。1999—2002年俄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2%。2001年粮食产量达8 500万吨,使俄粮食自给有余。

(一)土地关系不断理顺 根据俄联邦法的规定,从1993年起各种农业用地均可进行交易。只是1998年俄联邦抵押法才规定禁止把农业用地作为抵押。但从总体上讲,俄罗斯的土地流通并不活跃。1998年以后,俄罗斯的农业开始出现了增长的趋势,这成为导致对土地资源需求上升的自然动机,土地流通也出现了积极的态势。

由于某些原因,俄罗斯2001年实施的新土地法绕开了农用土地流通的问题,2002年夏实施了允许买卖农用土地的《农用土地流通法》。该法的实施结束了围绕农用土地所进行的多年争论。此前,各经济主体一直对土地关系的稳定状况存有疑虑,社会中也不断进行着有关农用土地买卖的争论,这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而该法的实施则具有重要的稳定意义,社会及农业市场的参与者均可获得准确的信号,即土地关系已经形成且是长久的,它与此前实施的新的土地法一起对俄罗斯的土地法规问题起着调整与补充的作用。

总之,《农用土地流通法》的实施首先给社会带来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即农业土地私人所有制发展战略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其次,为土地流通建立了法律基础。

(二)外国投资呈现出上涨的势头 近年来,俄罗斯农业部门的投资开始出现了上涨的趋势。农业生产的复苏及农业生产者财务状况的改善有助于促进农业部门的投资。与 1997年相比,2001年农业生产的投资总额几乎增加了近3倍(按现行价格计算)。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近9倍,外国投资者开始租赁20万~30万公顷的耕地,建立起了大型的农工控股公司。2001年,俄罗斯农业中的外国投资占外国投资总额的0.4%(1996年为0.1%)。与2000年相比,2001年俄罗斯农业中的外国投资总额增加了30.7%,其中直接投资增加了53.0%。 当然,这些外国投资者对农工综合体进行投资的动机并不相同。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处于农业生产链条中的某个环节(如加工等),另一部分投资者是石油、天然气、金融及其他一些领域的商人,他们参与农工综合体是为了使自己的业务多样化,以便减少金融风险。这表明,俄罗斯的农业在投资不大和投入较少精力进行经营的情况下就能给投资者带来高的回报。当然,对农业企业所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转轨期间,俄罗斯的农业部门一直伴随着财政上的危机。随着价格自由化的实施,居民的购买力日益下降,再加上价格剪刀差问题、缺乏相应的信贷机制以及不合理的农业政策等,都使农业部门的财政资金面临着长期不足的状况。国家的补贴并没有降低农业部门的财政压力,一方面这 些补助最终很难到达农业生产者手中,另一方面由于受预算所限国家补助非常有限。自2000年秋开始,国家将农业预算资金用于支付商业银行的信贷利率,以鼓励商业银行向农业贷款。2001年,农工综合体的银行贷款同比增长了5倍,但与此同时所有银行部门的信贷总额只上涨了1倍,预先规定的用于补贴的预算资金(130亿卢布)也全部用尽,212家银行对8 000多家农工综合体企业发放了165亿卢布的信贷。2004年,俄联邦财政对农业贷款利率的补贴达到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8卢布),这些措施有利于农业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

(四)居民个人副业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有 所提高 当传统企业就业人数出现下降的时候,从中所释放出来的人员把个人副业作为自己的主要出路,但个人副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明显的现金收入,而主要是解决了人们食品方面的自我保障问题。从全俄来看,个人副业处于从属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比市场信号更能反映出居民的生活水平。转轨初期,俄罗斯个人副业所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产值不断增加,1992年初个人副业的生产总值比1989年增加了20%,此后该指标的变化并不大,近几年都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目前,居民个人副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

二、俄罗斯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保护程度不高 农业是需要国家大力扶持的基础产业之一,通常各国政府都在信贷、投资及税收等方面为农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目前,俄罗斯对农业的支持水平大大低于美国、欧盟,俄农产品的加权平均进口税率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对农工综合体的支持方面地区预算所占比重很大,约占农业预算的70%。而在美国及德国这些联邦国家中,地区预算只占10%的比重。

(二)农业预算发生变化 目前,俄罗斯的农业预算主要以地方预算为主,地方预算约占农业预算的2/3。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支持主要靠地区预算,这就引起了各地区 之间的独特的“贸易战”。尽管在90年代中期,市场参与者已基本上取消了某些农产品地区进出的限制,但为了排挤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各地区制定了加大对本地农业生产者补助力度的纲要。如鞑靼斯坦和巴什基尔斯坦加大了对本地牛奶生产者的补助,从而恶化了楚瓦什的牛奶生产者的状况;秋明州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积极支持本州的家禽饲养业后也排挤了邻近地区的市场进入。因而,有必要制定联邦法或联邦主体协议,对各地区支持农工综合体的措施加以规范,不允许脱离国家的统一经济空间,这应成为联邦法或联邦主体协议的主要内容。

(三)为了完善市场功能,国家仍像原来一样 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一些国有或半国有的机构为了完善市场功能,近年来在俄罗斯建立了俄罗斯农业银行、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俄联邦市场调节处(国营单一制企业)及其他一些地方类似机构。这些机构不合理地代替商业机构,发挥着它们的职能。由于这些商业机构处于一种非竞争状态,因而无法合理地发挥出它们应有的职能。这些国家机构首先可以获得免费的流动资金,而对于任何商业机构来说这些资金的使用都是需要付费的。其次,对于这些商业机构来说,国家有意地为其设立了垄断条件,如只允许通过俄罗斯农业租赁公司进行联邦租赁等。这样,国家在建立置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四)国家在市场调节中忽视了自身转型特点 俄罗斯国家在市场调节中力图效仿西方国家的做法,却完全忽视了俄经济所具有的转型特征。购买化肥的补偿费和对粮食市场的干预就是这方面的最好例证。目前,俄农业市场刚刚建立,还不完善,市场参与者对国家的干预还不完全适应。因而,国家不应当干预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而应对市场机制的建立给予帮助,使其逐渐完善。如为了提高国内市场的粮食价格,需要对粮食出口给予扶持。同时,还应对出口港的建设进行投资。

(五)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 目前,俄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严峻。首先,农村人口的出生率比城市下降得更快。其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农村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再次,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上世纪90年代农村人口移民数量高达40%,而且移民主要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目前,农村老龄人口的比重高于23%,而城市老龄人口比重为20%左右。

(六)某些地区的农业边缘化问题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和生产的下降使得一些在苏联时期生产农产品的地区正变为农业边缘地区,这些地区不能生产正常利润的农产品,相应地这些地区的商业型农业生产也将会消失。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农民将不得不移民,或者将转向非农业就业,这里主要指的是俄罗斯的北部地区。

(七)农业拖欠问题仍旧严重 目前,农业拖欠问题尚未解决。无论是债权人欠款还是债务人欠款的规模仍然很大。2001年,债务人欠款平均每月增加2.1%;而债权人欠款大大高于债务人欠款。

逾期欠款增长的幅度低于全部欠款增长的幅度。债权人欠款结构发生了变化。从1996年起,供应商在债权人欠款中所占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1996年末,这一比重为45.6%,而2001年末降为38.7%。

国家预算外基金债务比重由1996年末的29.1%上升到2001年的37.5%。目前,近60%的大型和中型农业组织都存在着逾期拖欠工资的问题。2002年1月1日这笔债务占农业组织逾期欠款总额的5%。2001年末,农业中逾期拖欠工资总额为83亿卢布。

(八)有劳动技能的工人数量有所下降 目前,俄罗斯有专业劳动技能的工人数量有所下降,这是改革的一个后果。近年来,在全俄失业严重的同时,一些劳动岗位却出现了空岗的情况,且呈上升的趋势。在农业相对工资急剧下降的条件下,这种趋势特别明显。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农业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就业人员比重最低,而只受过基础教育或者没受这种教育的人员比重最高。如果说1987年99%的农业企业领导人都具有高等或中等专业教育文凭的话,那么目前大部分领导人已经没有这种文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