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途径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途径
[摘 要] 该论文主要介绍的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如何促进农民
增收的问题。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我们当前
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当前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
了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促进
农民增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思路 途径
怎样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我们当前建设新农村
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中央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题,出台了若
干政策,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和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总的指导思想,创新工
作思路,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事实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
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开辟农民就
业、增收的渠道和领域,又要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既要从当
前出发,采取见效较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
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一、坚持与时俱进,解决思想观念转变问题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靠传统做法已难以奏效。当前,一些农村的
干部农村群众还存在着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如思想上体现为不思
进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严重。封建落后的“小农”
思想观念的束缚还没有彻底摆脱,旧的传统风俗习惯,成为农民走
向现代化的思想障碍。因而,要真正增加农业收入,提升农民收入
的增幅和增速,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创新思路上促发展、
开门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解决思想观念问题,从干部层面讲,
具体要落实并做好“三个到位”:一是促进农民增收思想认识要到
位。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也是农村的长期工作;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因此,从思想上要摒弃“农民增收顺其自然”观念,把如何解决加
快农民增收作为至关重要的大事来落实。二是领导责任要到位。把
农民收入是否增加、城乡差别是否缩小,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
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都要加强对农民增收的分析研
究,做到身其位、言必行,谋其政、出效果。三是政策要宣传到位。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大力宣传促进农民增收政策。通过宣
传达到增收政策家喻户晓,用足用好政策,用政策来引导农民,让
农民自觉为增收而忙。
二、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区域
特色,发挥当地优势,促进农民增收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宜工则工,宜农
则农,宜商则商。不仅要把握区域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当地条件,
确定发展思路。多作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多听取广大农民的建议,
找准当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发挥当地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
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新形势下
抓好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的根本性措施。要抓好农产品的优质化,推进特色农业、特色村的
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扬长避短,培育特
色主导产业。要进一步扩大优良品种生产规模,下大力气发展特色
品牌,因地制宜推行“一乡一色”、“一村一品”,抓好“短、平、
快”且少投多增收项目的开发,创新农民增收的工作亮点。从一定
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
利益机制,既使农民从种养业生产中获利,又使加工、流通环节的
利润反哺农业和农民,不管哪种经营形式,只要能带动农户,与农
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
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鼓励和培育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力,从农民工中开发
增收途径
发展农村经济,各个乡镇各有优势,各不相同。但共同的都需要
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无论是工业型的乡镇,或者是农业种植型的乡
镇、还是蔬菜栽培型的乡镇,都离不开企业的带动。因而,培育和
壮大龙头企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农村企业的加快发展,
拉动了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村工业化,使农民就地转化为工人。
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问题,而且使他们有了可观的工资
收入,关键是促进了农民收入来源的多途径增长和快速增长,另外,
更要做活“回归”文章,因为外出务工的农民一方面获得了一定的
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积
累了资金。各级政府应积极为返乡人员搭好创业平台,鼓励有能力
的打工者回乡承包、建设、开发,在政策上做到“只要回来,就有
舞台”, 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四、以资源为优势,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背景,以欣赏和提高自身修养
为目的,寻找“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新感觉。生态旅游是集衣、
食、住、行、娱、游为一体的综合行为,不仅能带动餐饮业、服务
业、运输业等三产发展,而且能带动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的生产
销售,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农民增加收入方面发挥乘数
效应。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充分利用
本地区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开发
充满绿色优美环境和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据外地旅游业
显示,旅游业可带动大批沿线农民加入旅游服务链,促进农村服务
业发展,又可带动当地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一次投入,长久受益。
因此,要以创建“省级旅游强县”为契机,加大对生态旅游业发展
规划的研究和实施,按照“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分期实施、多渠
投入、市场运作、合理分益”思路,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努力把
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持续增长点。
五、发展合作经济,以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增收
分散的生产经营,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农村
大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信息
来源渠道不畅,市场导向能力弱,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盲目性大。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
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最主要的形式是“公司+基地+农户”,既解
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又达到公司、农户利益“双赢”效果。实践证
明,进行订单种植,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效
扩大种植规模,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农民经济发展,为农
民增收找到一条新路。我国以前对农业主要补在流通环节上,补在
价格上,中间环节流失多,农民得到少。因此,在农村工作中,各
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积极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的
办法,从支持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支持农民收入增长,逐步建立对
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增加。
六、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做好农民增收服务
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放在搞好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上。一要增
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直接投入,从夯实农业基础上增加农民收
入。要协调部门增加支农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技
推广、生态环境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要大力抓好农业信
息“进村入户”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改变农
民自己,也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依靠
科技增收。三要千方百计转移农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长远看,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务工
收入的出路。促进农民增收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既有相互联系,又
有各自独立利益。因此,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调整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职能,各负其责,形成服务农民增收的强大合力。特别是
涉农部门,要在直接或间接服务农民增收工作中有所作为。要加快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低收入农民最低生活保
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
养”的“新五保”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以服务促动增收。
我们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找准农民增收的着力点,侧重针对性,
讲求实际性、提倡可操作性,促进农民增收要落实措施注重实效,
农民增收,也要创新增收途径。在挖掘当地资源潜力上多下功夫,
还有许多农民增收的新方法、新途径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开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