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句法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共同对比基础

句法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共同对比基础

语言与翻译 2018年第1期·16·1.引言在进行具体的句法对比分析(syntactic contra-stive analysis ,简称SCA )之前,应先选择特定的句法理论作为描写的理论框架,并确定SCA 的共同对比基础(Tertium Comparationis ,简称TC )。

由于句法理论框架和TC 的选择会影响其他研究环节,如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理想的终点研究环节等,因此在SCA 的研究方法中,这两个研究环节比较关键。

2.SCA的理论框架我们首先介绍主要的句法分析方法、流派和代表理论,以及如何科学地看待和选择适合的句法理论框架。

许余龙(2002:151)指出,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大致有两种:依存关系(dependency )分析法和构成成分(constituency )分析法。

依存关系是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组合支配关系。

依存关系分析法基于依存关系结构,把中心词直接和修饰它的依存成分按照特定的关系连接起来(Kruijff 2007:444)。

成分结构(constituent structure )指句法功能相同的一个或一组词构成的单位。

构成成分分析法不仅关注句子的线性结构,还关注在句子层级结构上的成分结构(Jacobson 2007:58)。

主要的句法理论基本都采用这两种分析法。

例如,依存关系语法(dependency grammars )主要基于依存关系分析法,如词语法(Word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 algrammar )则基于构成成分分析法;还有一些理论综合了两种分析法,如中心语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简称HPSG )。

2.1 句法理论的形式和功能流派Newmeyer (1998a :18-25)认为句法理论可以分为形式主义(formalism )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两大流派,其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语言在三个方面“自主”(autonomy ),即:1)句法自主:人类认知包含一个由句法成分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内容不是产生于语义或篇章,而且这些句法成分的组合原则也不涉及任何句法外的因素;2)语法自主:人类认知包含一个由语言特有的结构成分构成的系统,而且这些结构成分的组合原则不涉及任何系统外的因素。

3)语言知识自主:语言知识类似于语言能力(competence ),与语言使用相对而言。

后者与社会、认知和交际因素相关。

句法自主和语法自主都是语言知识,与其他认知系统相对而言。

语法自主比句法自主内容更宽泛,不仅句法知识,全部语法知识构成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

语言知识自主不关注该知识系统是否只包含语法因素,而是强调这种知识必须与其使用截然分开。

句法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共同对比基础杨春雷(上海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上海 201600)摘要: 确定句法理论框架和共同对比基础(Tertium Comparationis ,简称TC )是句法对比分析(syntactic contrastive analysis ,简称SCA )的重要研究环节。

首先,介绍SCA可选择的句法理论框架、所属流派,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

然后讨论影响SCA的理论框架选择的多种因素,包括句法理论的研究重点、SCA的研究的目的与对象、对语言解释的理解等。

最后,根据所选择的句法理论框架所属的流派,分别介绍并讨论了SCA可采用的相应TC 。

关键词:句法对比分析;句法理论框架;共同对比基础;对比语言学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823(2018)01-0016-0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短语结构语法及其计算实现研究”(16BYY136);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课题“语言量化现象的多维度研究”(2014BYY001);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项目“跨语言视角下的短 语结构语法”作者简介:杨春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语义学和计算语言学。

句法对比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共同对比基础·17·生成句法理论承认所有三个自主假设。

换言之,生成句法把理清句法构成成分间的形式关系作为中心任务,这些成分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不是研究重点。

此外,宁春岩(2000)从认识论基础、理论对象和理论方法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形式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即:1)承认语言具有生物遗传属性,而且是第一位的;2)语言能力和物化这种能力的人脑语言系统是形式语言学的理论对象;3)自然科学的公理系统推导法是形式语言学的理论方法。

此外形式句法又分为转换生成句法和其他生成句法。

Newmeyer (1998a :11-12)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1)前者用转换规则连接多层次结构;而后者则直接面向表层结构。

2)模块化的程度不同:前者是“深度模块化(deeply modular )”;后者的模块化的程度较轻,或者反对在句法内部划分模块。

3)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前者认为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唯一联系是逻辑式这一抽象层次(它其实是转换操作的产物);后者中的多数认为每条句法规则都有相应的语义规则。

另一方面,功能主义模式并不完全承认所有的自主假设,反对的焦点在于句法自主。

功能句法不对句法形式进行内部分解,强调句法形式具有的强大表意功能,与其语义、语用功能间有密切联系,其特征以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它在交际中的表意功能为理据。

功能主义的解释和类型学调查相结合,能解释为什么一些句法特征相对更普遍,为什么一个句法特征的出现会预示其他句法特征的出现。

关于功能主义模式的内部分类和代表理论,可参看Newmeyer (1998a )和Butler (2005)。

Newmeyer 还特别主张用generative 取代formal-ist 指形式句法。

多数语言学家都使用formalist 指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但该术语一方面有“与形式相关”的意思,与意义和用法相对;另一方面还有“形式化”的含义,即用数学般精确的词汇表述阐释自然语言。

但是,形式语言学不仅研究语言形式,也研究语言意义。

而且,形式化表述的语言学不一定就是形式语言学。

例如,计算语言学中的形式表述不能算作形式语言学,只能算作一种应用技术;而形式语用学虽然有一套完善的形式化描写体系,但由于不承认句法自主,它仍属于功能主义理论。

基于以上讨论,表1概括了主要句法流派、代表理论和著作。

关于表1,有两点需要说明:1)由于篇幅所限,表1仅列出了部分代表理论和著作,还有许多句法理论和有影响的著作未被列入,如功能主义的自发语法(Emergency Grammar )(Hopper 1987,1988)和哥伦比亚学派(Columbia School )(Garc ía 1979;Diver 1995)。

2)关于形式和功能的区分并不总是泾渭分明,各理论之间也并非平行关系,有些理论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彼此存在交集。

以上的分析是基于Newmeyer 的标准,这些标准和归类尚存在争议。

例如,有语言学家认为认知语言学根本不属于功能主义派(Newmeyer 1998a :14)。

又如,从转换生成句法诞生之初到生成语义学,到认知语言学,再到构式语法的发展进程中,一直都存在继承和批判的关系(Harris 1993)。

再如,原则参数理论中的特征核查操作是借鉴了HPSG 语法中的合一操作(uni-fication )(Carnie 2010:368),而后者又借鉴了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又称Functional Unifica-tion Grammar ,简称FUG )(杨春雷 2014:30)。

最后,还有一些随着理论发展而转变立场的句法理论,如词语法的早期成果集中于句法层面(Hu-dson 2007:639),面向表层结构,并兼顾研究句法成句法流派 代表理论代表作 形式派早期经典理论 Chomsky 1957标准理论(Standard Theory ) Katz & Postal 1964 Chomsky 1965 扩充标准理论(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 Chomsky 1970 修正的扩充标准理论(Revised 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 Jackendoff 1977管约论(The Government-Binding Theory ) Chomsky 1981 原则参数理论(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 ) Chomsky & Lasnik 1993转换生成句法 最简方案(The Minimalist Program )Chomsky 1995配价语法(Valency Grammar ) Tesnière 1959格语法(Case Grammar ) Fillmore 1968 生成语义学(Generative Semantics ) Lakoff 1971 树邻接语法(Tree-Adjoining Grammar ) Joshi et al. 1975 词汇—功能语法(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 )Bresnan 1982关系语法(Relational Grammar ) Perlmutter 1983 词语法(Word Grammar ) Hudson 1984,1990 广义短语结构语法(Generalized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Gazdar et al. 1985范畴语法(Categorical Grammar ) Steedman 1993中心语驱动的短语结构语法(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 )Pollard & Sag 1994;Sag et al. 2003其他生成句法 基于语符的构式语法(Sign-based Construction Grammar )Boas & Sag 2012 功能派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 ) Dik 1981;Dik & Hengeveld 1989 角色参照语法(Role and Reference Grammar ) Foley & Van Valin 1984; Van Valin 1993 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 Halliday 1985 功能句法(Functional Syntax )Kuno 1987Kuno & Takami 1993 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 ) Langacker 1987,1991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Goldberg 1995表1 主要的句法流派、代表理论和著作语言与翻译 2018年第1期·18·分间的句法和语义依存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