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果实常见病害

番茄果实常见病害


发生原因

①受精不良,花粉形成时遇到高温、光照不足等条件,使花粉不饱满,不 能正常受精,导致种胚退化,胎座组织不发达; ②栽培管理上,氮肥过多造成植株生长过旺,或土壤贫瘠、低温、光照不 足、灌水过多,光合作用弱而向果实供应养分不足; ③一个果穗留4个以上果,在迅速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 ④需肥量多的大型品种,生长后期营养跟不上,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碳水化 合物积累少等,均能产生空洞果; ⑤使用激素蘸花防落时,浓度过高或处理的花蕾幼小,也易产生空洞果。
发病原因

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 一、缺钙。土壤盐基含量低,酸化,尤其是砂性较强的土壤供钙不 足。在盐渍化土壤上,虽然土壤含钙量较高,但因土壤可溶性盐类 浓度高,根系对钙的吸收受阻,也会缺钙。另外,施用铵态氮肥或 钾肥过多时也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 二、水分供应失调。干旱条件下供水不足,或忽旱忽湿,使番茄根 系吸水受阻,由于蒸腾量大,果实中原有的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 果实大量失水,果肉坏死,导致发病。
成熟,提高产量,不考虑植株死活,因为采收后就拉秧了。

③科学浇水采用滴灌或膜下浇水方式,浇水要适时、适量,保持土壤湿度适中,避免忽干、 忽湿或过干、过湿。低洼地块栽培番茄时,应进行高畦栽培,提高土壤透气性,注意排水。

④科学施肥避免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
四、日灼病

番茄日灼果是在日光温室夏季高温季节栽培中出现较多 的生理性病害。症状表现为:受强烈日光照射后,初期 果皮呈苍白色革质状,后呈黄白色至褐色相间的斑块, 果实向阳部干缩、变硬、凹陷,表面呈漂白色,果肉变 褐。后期病部常被病菌寄生,腐烂,表面有褐色霉层。
8.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番茄及甜(辣)椒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 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 或绿芬威3号1000--15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d1次,连续喷洒2--3次。使用氯 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及时摘除底部老叶,增强田间通透性。

②正确使用乙烯利进行果实催熟处理可进行株上涂果催熟,方法是当果实长到足够大小, 颜色由绿转白时,用800~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直接涂抹植株上的果实,乙烯利应涂在萼片与
果实的连接处(抹药后温度尽量提高到三十度以上,温度过低抹乙烯利也没用。西红柿的颜色更
难看。喷乙烯利也一样)。4、5天后即可大量转色。也可采用全株喷药的方法催熟,方法是在植 株生长后期采收至上层果实时,可全株喷洒800~1000毫克/升的乙烯利,既可促进果实转红, 又兼顾了茎叶生长。在采收最后一批果实前,用4000毫克/升的乙烯利全田整株喷洒,可加快
番茄果实常见病害
目录

一、空洞果 二、绿背果


三、茶色果
四、日灼病 五、筋腐病 六、脐腐病 七、缺镁症
一、空洞果

番茄空洞果,俗称“八角帽”,各地保护地番茄均有发生,特别是 冬春茬发生较多。病果重量轻,品质差,商品性下降。典型的空洞 果,往往比正常果大而轻,从外表上看带棱角,酷似“八角帽”。 切开果实后,可以看到果肉与胎座之间缺少充足的胶状物和种子, 而存在着明显的空腔。轻微的空洞果,虽然外形不带棱角,和正常 果一样,但果实内部的胎座不发达,胎座与果皮之间也存在着空腔。

②白色筋腐果的病因:主要是由于烟草花叶病毒(TMN)侵染后, 其产生的毒素作用所致。
防治方法

褐变型筋腐果: ①选择适宜品种。


②改善环境条件: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采用透光性能 好的薄膜。适当稀植,防止栽培过密,增加行间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土 壤湿度,要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最大限度地 提高光合作用。适当降低夜温,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棚室栽培时,使用无滴膜, 及时清除膜面灰尘。 ③科学整枝:植株定植不要过密,适度整枝,保证通风透光。


预防措施

1.科学施肥 番茄对肥料的需求以钾素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 施肥时要根据番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基肥要施足优质腐熟有 机肥,适时、适量追肥,适当控制氮肥、多施钾肥、合理配用磷肥。
2.根外追肥 番茄是典型的喜钾作物,可叶面喷施甲壳素+0.2%的 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以补充钾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3.调节温度 为防止绿背果的产生,必须调节好棚内温度。 4.深翻土地 定植前深翻土地30厘米以上,使土壤疏松通透,加强 根系吸收能力。

日光番茄日灼果主要发生在春季日光温室内栽培的果实 上,遇高温、干旱或强烈照射诱发,靠近棚膜处温度高 时,果实表面水分消耗量大而形成灼伤。早晨果实上有 露水珠,如太阳光正好直射到露水珠上,露水珠起聚光 作用而吸热,也能灼伤果实。 . 番茄定植过稀或整枝、 打顶过重,或摘叶过多,使果实暴露在枝叶外面被灼伤。 天气干旱、土壤缺水或雨后暴晴,都易形成日灼果。
④科学施肥:采取配方施肥,根据番茄对氮、磷、钾、钙、镁的吸收比率,以及各种肥 料在不同土壤上的吸收速率施肥,保证各种元素的比例协调,改善土壤营养状况。避免 偏施、过施氮肥。多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坐果后,每10-15天喷施1次 复合肥,或喷施叶面肥。发病重的温室注意轮作换茬,这有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 况,促进蔬菜对养分的平衡吸收。在日照短气温低的12月至翌年2月份,适时喷洒1%糖 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复合肥;15-20天1次,连续喷2-3次。 白变型筋腐果: ①选用抗病毒品种。 ②防治病毒病: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五、筋腐病

番茄筋腐果病害主要果实在进入转色期,导致作物果实不转红,严重影响 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筋腐果有两种类型,其中褐变型筋腐果最常见。 ①褐变型筋腐果:多发生在植株下部的果实上,从幼果期开始发病。到果 实膨大期,果面着色不均,进而出现局部褐变,切开果实,可看到果皮内 的维管束呈黑褐色或茶褐色。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 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没有变化,但维管束褐变部 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 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表面变硬凸 凹不平,不堪食用。 ②白变型筋腐果:通常在果实绿熟期至转色期发生,表现为果实着色不良, 果实表面红色部分减少,病部有蜡质光泽。切开果实,可见果肉呈“糠心” 状,果皮及隔壁中肋部分出现白色筋丝。病果果肉硬化,品质差。茎叶上 一般不表现明显症状,严重时,有时可见植株小叶中肋突出,剖开植株距 根部70厘米处茎部,可见茎的输导组织有褐色病变。 以上是资深植保专家总结而成,有什么其他植保技术的可以找我们: /


防治方法

1.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 水。
2.育苗或定植时要将长势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个别植株过大而缺水,引起脐腐病。 3.选用抗病品种。番茄果皮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较抗病,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区可 选用。 4.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能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淋失。 5.使用遮阳网覆盖,减少植株水分过分的蒸腾,也对防治此病有利。
防治方法
①环境调控保护地番茄需要有1000~1100℃以上的有效积温才能开始着色,即番茄黄色素 和红色素交互发生,果实逐渐呈现粉红色。红色素在10~25℃下开始显现,20~25℃显现迅速。 在温度过低光照又弱时,会抑制红色素显现,使果实着色不匀,色泽不鲜艳。因此,果实成熟

期保持棚室薄膜清洁,适当提高温度,保证白天温度在25℃以上,但不能过高。不宜过度密植,
七、缺镁症

番茄缺镁多发生在第二,三穗果快速膨大期,先是靠近 第二穗果的叶片叶脉间开始褪绿变黄,并向上向下蔓延, 开始时叶缘尚绿,严重时全叶变黄,支叶脉间开始干枯 死亡,番茄产量和品质是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系土壤中含镁量低,有时土壤中不缺镁,但由于施 钾过多或在酸性及含钙较多的碱性土壤中影响了番茄对 镁的吸收 防治番茄缺镁重在一个“早”字,早发现,早防治。一 旦发现靠近果穗的叶片叶脉间变黄(缺钾和缺氮是底部 叶片开始变黄),又不是叶霉病和寒害时,就要立即喷 施1%——1.5%硫酸镁溶液进行补镁,隔3——5天一次, 也可随水冲施,每次每亩冲硫酸镁10——15公斤,15— —20天一次。因缺镁变黄的叶片即使补给充足的镁也很 难恢复绿色,补充镁肥只能阻滞缺镁症的进一步发展, 这也是发现缺镁一定要早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上是资深植保专家总结而成,有什么其他植保技术的 可以找我们:/





六、脐腐病

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 斑,后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病斑通常直径1--2cm, 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在干燥时病部为革质,遇到潮湿条件, 表面生出各种霉层,常为白色、粉红色及黑色。这些霉层均为腐生 真菌,而不是该病的病原。发病的果实多发生在第1、2穗果实上, 这些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

防治方法

一是注意合理密植,适时、适度整枝打杈,使茎叶相互掩蔽,果 实上方要留有叶片遮荫,使果实不受阳光直射,果实不受阳光直射。
二是日光温室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通风、促使叶面果面温度下降, 或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


三是阳光过强时可覆盖遮阳网。
四是喷85%比久或0.1%硫酸锌或者硫酸铜,增加番茄抗日灼能 力。



防治方法

1、选择心室数多的品种,不易产生空洞果。 2、防止小苗定植,苗龄70d左右定植。 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特别防止氮肥过多。 4、科学用水,使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发展。 5、做好温、光调控,苗期花芽分化时要避免持续出现10℃以下低 温,开花期白天避免出现35℃以上高温,促进胎座正常发育。 6、使用激素处理时,浓度要准确,用量要适宜,不能重复蘸花, 避免处理花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