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在新高考改革制度的影响下,学校对于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度明显提高,意
在通过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尽早走向生涯发展道路
当中。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面临地位边缘化、内容狭窄化等困难,
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此,文章主要对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
涯规划教育创新进行具体阐明,仅供参考。
标签:新高考改革;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近几年,我国高考改革进程取得的改革成果较为显著,改革步伐较稳。但是
综合来看,传统高考制度遗留下的隐患问题并未得到全面消除,亟待解决。针对
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普及力度与教学力度,为在校生和未升
学的学生提供指路明灯,明确职业教育内涵等。
一、现阶段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1.生涯规划教育观念过于功利化
传统应试教育存在的局限问题较多,无法与现代化的教育进程相匹配。虽然
应试教育方式逐渐被取消,但是应试教育理念与模式并未得到完全消除,多数学
校仍旧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未能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谋和。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沦为考试奴隶。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提
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教育学科,在以往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并未得到应有的
重视。这主要是因为教育者认为生涯规划教育并不在高考范畴内,并不需要加以
重视。如此一来,当下教育就变得过于功利化,无法真正地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
发展。
2.生涯規划教育地位过于边缘化
目前,除了部分试验区学校外,多数学校并未将生涯规划教育视为主要课程。
在课程体系的制定方面、教师资源的配置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使得生
涯规划教育环节较为薄弱的情况比较普遍,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最重要的是,
学校教育者对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使得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位置
严重偏移,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归于狭窄化
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要求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因
材施教,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正
式教学方面,并未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方面多为机械化讲解,学生没有切
实地了解到生涯规划教育的真正目的,内容过于狭窄化。如此一来,这就使得生
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并未得到有效体现,与预期的教学要求严重相悖。
二、基于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改善社会风气
改变当前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观念关键在于走出传统应试教育
的局限性,改变社会对于生涯教育的功利性观念。这就要求学校方面应该把“立
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教学基点与根本任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在
日常授课中,教师人员应该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目标,如向学生讲述学好生
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提高生涯规划教育地位
学校方面应该把生涯规划教育放在重要教学位置,规避以往生涯规划教育边
缘化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生涯规划教育是为他们未来发展提供导向作用的课
程,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重点讲解。
3.优化配置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学校方面若想优化配置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就必须正确意识到“生涯与规划”
的相关内涵。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
值。学校方面应该结合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制订符合个人特点的教
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指路明灯,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
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让其树立崇高的理
想与信念,并为之不断付诸实践与努力,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使学生在实现自
我价值的基础上,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长远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普通
高中加强对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现阶段高中生涯规划
教育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学校方面必须及时加强,解决不足之处,确保生涯规划
教育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子豪.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8
(12):47-49.
[2]陈云红,叶向东.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福建教育,2016
(Z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