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顺德区龙江镇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李白《送友人》诗中对仗工整、抒发离情别意的两句是:□□□□□,□□□□□。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请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白居易《卖炭翁》)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4分) (1)近些年来,zhòu rán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 ) (2)如此diān bǒ,我生平从未有过。( ) (3)排排黄浪shà shí碎成堆堆白雪。( ) (4)我看见了潭边的 tínɡ tái lóu ɡé,看见了花与树。(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3分) A.中央巡视组上月入住..,南航两高管被立案侦查。 B.虽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多数人都能自觉排队。 C.大巴车上,有些班级齐唱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 D.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上海。期间..,我参加过两次围棋比赛。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实施、制定消费升级计划,内需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18年中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已达76.2%。(“实施”与“制定”对调) B.“西南联大名人手迹”拍卖专场呈现了闻一多、陈寅恪、朱自清、燕卜荪、钱穆、汤用彤等名家的诗文手稿近七十余篇。(删去“近”) C.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小演员们迅速戴上了高高的红帽子,宽宽的红斗篷。(“宽宽的”前面增添“穿上了”) D.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元首在这份倡议书上签字。(删去“间”)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12月12日,位于新疆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的中秋1井试井成功,获高产工

业气流,预示着秋里塔格中段有一个1000亿方级凝析气藏。据介绍,中秋1井所在的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南天山造山带交接部位,是塔里木油田建设3000万吨大油气田的主战场。库车坳陷由北向南划分为“三带三凹”,分别为克拉苏、依奇克里克、秋丽塔格构造带和乌什、拜城、阳霞凹陷。其中克拉苏构造带历经20多年艰难的勘探历程全线突破,发现了22个油气藏,探明超过1万亿方大气田,奠定了库车坳陷西气东输起源地的资源基础。 (1)请给上述消息拟定一则合适的标题。(2分) (2)请完成下列对联。(2分) 上联:西气东输,输气输财输温暖; 下联: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10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选贤与.能( ) (2)不独子其子.( ) (3)盗窃乱贼.而不作(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男有分,女有归。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本文描述了大同社会民主推举的人才选拔制度。 B.“天下为公”“夜不闭户”“教学相长”等成语都与本文有密切关系。 C.《礼记》的理想社会已包含福利保障制度,从“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见。 D.介绍大同社会时,本文使用了“外户而不闭”等形象具体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课外文言(9分) 令仪被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

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释】①市井人:生意人。②忤物:这里是得罪人的意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3分) A.如其欲与.之/吾谁与.归 B.汝素.寡悔/可以调素.琴 C.得.十千足以衣食/一狼得.骨止 D.卒为良.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请用“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谓 曰 汝 贫 甚 夜 负 十 千 以 归 恐 为 人 所 诘 11.于令仪的做法,有人称赞,也有人批评。你怎么看?谈谈你的立场和理由。(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如何辨认身边的聪明人 ①首先要明确的是一些基本原则。

②首先,具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代表聪明。比如一个下水道工人和一个挖掘机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职业领域的老手,哪个更聪明?这就不好说了。所以分辨的标准不应该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而应该是普适的。 ③再比如看学历,也不一定靠谱。我们抛开盖茨、乔布斯这些辍学的不谈,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博士生哪个聪明?这也不好说,说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间就做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聪明吗?说不准的。 ④还有比如看出身,也不靠谱。因为个人经历和交友圈的关系,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北清复交牛剑HYPS什么的很多,很多聚会上名校学生的数量远比非名校的多,那这种情况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虽然名校出来的普遍会让人觉得聪明点(具体原因可以参考下文),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人,也会有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聪明程度的差别。 ⑤那么我会通过什么来辨别聪明人呢?我有六个标准,两两一组分为基础指标,现实指标,和高层指标三个类别。基础、现实、高层的分类不是想说明轻重和高低,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⑥基础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 ⑦元认知能力,就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关于知识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过程的思考。关于元认知,网上有不少资料,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一下通俗的材料,感兴趣的也可以找相关的心理学文献读一下。 ⑧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现是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 ⑨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这些人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⑩基础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有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跳跃能力。 ⑪一般的交谈过程,通常就是先讲A,再讲B,再讲C,再讲D…… ⑫但是我发觉,当和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聊天的时候,或者看其他的聪明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着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讲A,再讲D,再讲F,再讲J……这样。这种ADFJ的交谈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谈方式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并不是随机的思维跳跃,而是一些中间的逻辑步骤,因为交谈的双方都已经提前想到,并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讲一遍,直接说下一步就好了。 ⑬比如之前有个我觉得比我聪明好多的做医生的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在厨房做饭,客人们在闲聊,中间聊到癌症的事情。我就想到个段子,然后说“骑摩托车戴安全帽也能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这个段子其实说的还是蛮直接的,我也觉得对方肯定听得懂,所以就没有补充或者继续讲,而那位医生朋友就直接回了一句“是啊,上次和主任一起去查房,主任就说其中一位老太太比其他病人更可能得癌症,因为she has the syndrome of having too many birthdays。”然后大家就会心一笑。 ⑭跟聪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谈起来跳跃的节奏是很舒适的,逻辑上也能很自然的过渡。但是如果两个人节奏差别过大,一方要经常说完A后补充说B和C才能继续说D,甚至中间还要加个B1、B2,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⑮现实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好奇心。其实,前面提到的元认知和思维跳跃,都属于聪明的下层建筑,而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好奇心。一个聪明人,通常是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充满了广泛的好奇的,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知识。好奇心和聪明程度是个鸡和蛋的情况。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如果好奇心不够,那他也不会去了解各种新东西;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物的广泛了解,他就很难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就不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⑯现实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经常能在知乎等网络社区,看到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专业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他们会很热心地花很多时间讲问题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种外行人很难看懂的公式、推导过程和专业术语,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读者大多没看懂,双方都不开心——“我都花了这么多功夫讲了你们怎么还是听不懂”和“你讲了这么一大堆不明觉厉,我还是不懂。”而我接触到的一些很聪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这些聪明人的共同特点是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会刻意避免使用别人可能听不懂的大词、黑话和专业用语。 ⑰刻意的选用简单的语言,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角度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评估能力的体现;其次,很多专业用语和大词其实是专家直接沟通的工具,当你面对的听众不是专家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这些工具“偷懒”,这样对于说话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上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统计学、健身等等专业领域的用户,解答问题时通常都有这样的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