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广东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田玥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7年第05期
摘 要 广东省作为全国粮食主销区,需要存粮于田,保障其粮食供给十分必要。利用1978—2014年广东省粮食生产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广东省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与化肥用量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广东省粮食生产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分析;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3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给不仅保证粮食数量更要保证粮食质量。广东省虽然经济发达,但人多地少,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仅为32%,与黑龙江省、河南省等粮食生产大省相比,差距很大,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为6 242.19万t,河南省为5 772.30万t,而广东省只有1 357.34万t,保证广东省粮食供给、粮食安全任务艰巨[1]。为此,研究影响广东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对确保广东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增强粮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 影响广东省粮食产量的因素 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很多,首要考虑的是和粮食产量有着直接关系的播种面积,其次是生产资料的投入,如化肥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劳动力等,再者,广东省遭受自然灾害较多,也会对粮食产量产生影响,此外,还有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由于政策方面的因素很难量化,故模型中没有引入。
1.1 粮食播种面积 耕地是粮食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较早年整体在减少,197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582.53万hm2,而2014年只有250.701万hm2,但近年来是有稳定增长的趋势[2]。
1.2 化肥施用量 化肥对提高粮食单产贡献很大,化肥的施用占粮食生产的成本较高,广东省的化肥施用量是在逐年增长,由1978年的54.91万t增长到2014年的249.58万t,37年间增长了约354.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成灾面积 广东省地形起伏及受季风的影响,加之本身的地理位置,极易出现年降水量过多、冬季强寒潮湿气、夏季高温天气异常、强对流天气频繁等现象,从而酿成了种类繁多、持续时间较长、波及范围较广的洪涝、干旱、台风等灾情,使广东成为成灾面积广泛的灾害大省。成灾面积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受灾情况,对广东省粮食产量具有负面影响。
1.4 农业机械总动力 农业机械总动力反映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一般情况下,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会使粮食单产有所增长。广东省农业机械动力不断增长,特别是实行农机补贴政策以来,大大激发了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机使用的增加也节约了不少劳动力。
1.5 劳动力 劳动力是粮食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但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替代了大量劳动力,再者,考虑到缺乏广东省直接参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据,本文未把农村劳动人口作为重要解释变量。
2 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 本文搜集了广东省1978—2014年的粮食总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成灾面积和化肥投入纯量等数据,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本模型[3],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本文估计的广东省粮食生产函数为:
模型中相关变量涉及的数据是时间序列数据,为了更好地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变量取对数,转变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其中,Y表示广东省粮食产量,万t;X1表示广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hm2;X2表示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X3表示成灾面积,万hm2;X4表示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万t,a1、a2、a3、a4分别表示相应的产出弹性,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预测系数a1、a2、a4的符号为正,a3符号为负。通过运用Eviews7.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得到相关结论[4]。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用OLS法估计模型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R2较大且比较接近于1,而且F=60.954 60>(4,32)=2.67,检验显著,所以认为广东省粮食产量与上述解释变量之间总体线性关系显著。但是,由于lnX2、lnX3前参数估计值没有通过t检验,因此认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2 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更全面地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对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进行分析,见表1。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lnX2与lnX4,lnX1与lnX4,lnX1与lnX2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可以判断该模型存在着多重共线性。
为了减少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作lnY与lnX1、lnX2、lnX3、lnX4的回归,整理见表2。
由此可以确定X1为解释变量,接下来做逐步回归,结果见表3。 由表3数据可知,引入解释变量X4后,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且参数符号合理,F统计量和各t检验统计量都显著,所以将解释变量X4纳入回归方程。接着再进行逐步回归,综合整理得到表4。
根据表4可知,引入解释变量X2后,拟合优度虽然再次提高,F检验也显著,但是X2的参数未能通过t检验;去掉X2,引入X3,拟合优度略有上升,F检验显著,但X3的参数的t检验不显著。所以,能够纳入解释变量的只有X1和X4,广东省粮食生产函数拟合结果如下:
3.3 异方差性检验 通过剔除变量的方法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但是如果剔除了重要的变量可能会引起异方差性。因此,采用White检验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nR2=4.455 591
3.4 自相关检验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以及DW检验法,可以知道D.W.=0.894 906,对样本量为37、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的显著性水平,查DW统计表可得到,dL=1.364,dU=1.590,模型中D.W.
由上述回归模型的回归可得残差序列et,为估计自相关系数ρ,用e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见表6,可得到回归方程:et=0.552583et-1。
因此可知ρ=0.552 583,对原模型进行广义差分回归,可得回归方程为: 其中 由于使用广义差分数据,样本容量变为36个,查5%显著水平的DW统计表可知dL=1.354,dU=1.587,模型中D.W.=1.771 81,dU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差分方程: 由此,得到最终的广东省粮食生产模型为: 以此模型预测2015年的粮食产量,由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15年各解释变量的数值如下:X1=250.58、X4=256.46。代入模型中得Y=1 398.99,而2015年广东省实际粮食产量为1 358.13万t,误差率为3%,模型效果良好。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修正后的广东省粮食生产模型可知,农业机械总动力、成灾面积对广东省粮食产量贡献不够显著,模型中剔除了该变量,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两者均对粮食产量产生正向影响。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广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每增加1%,则广东省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0495%;如果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每增加1%,则广东省粮食产量平均增加0.418 88%。
为了保障广东省粮食供给、粮食安全,本文在设立模型的基础上,对提高广东省粮食产量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种粮面积。加强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严禁变相圈地行为,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要盘活城乡存量土地,减少耕地占用;不断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确保基本农田不被转化为非农用地。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广东省天气炎热、暴雨多,地表植被若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加强坡改梯土地的治理,退耕还林,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耕作措施,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防止土壤盐碱化;规范化农田管理,加大对于中低田的改造投入,推动耕地质量升级,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农民保收建设目标。
第三,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对耕地数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短期内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一项直接方法。“谷贱伤农”,收入弥补不了成本的粮食生产会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保护进行长期投资。政府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提高农民的收入,保证其生产积极性,避免其生产行为趋于短期化。
第四,稳步增加粮食生产投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尽管化肥使用对粮食生产的弹性为正值,但影响已较小,而且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一方面会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对粮食产量的效用也在减少,因此,应大力研发、推广绿色有机生态肥,逐步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焦宇航,汪红梅.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6(7):1872-1879. [2]李响玲.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5. [3]欧阳浩,戎陆庆,黄镇谨,等.基于粗糙集方法的广东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6):100-106.
[4]高倩倩,邢秀凤,姚传进.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2010(9):145-147.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