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海南精细化项目二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次信息发布报告书简本
1、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海油海南精细化工项目二期工程
(2)项目地点:位于中海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预留空地
(3)项目所属行业:基础有机化学原料制造
(4)建设性质:新建
(5)项目内容:在建设中海油海南精细化工项目一期工程,即DCC项目的
基础上,经调整后每年富余18万吨丙烯,干气8万吨产品,对剩余产品进行了
多方案研究,考虑建设二期项目,干气8万吨用做生产乙苯/苯乙烯;18万吨丙
烯用作生产丙烯腈的原料,同时配套建设副产品装置,以及供电、循环水、污水
预处理、稳高压消防管网等公用工程设施。
二期项目包括20万吨/年丙烯腈装置、7万吨/年MMA装置和12万吨/年乙苯苯
乙烯装置,以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设施及辅助设施。
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功能区划
①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根据《东方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东方工业区为八所地区划定
的工业区内,本评价范围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功能区,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东方市近岸海域划分为食盐工业用
水区、北部养殖区、工业用水区、倾废区和排污混合区,分别对应《海水水质标
准》(GB3097-1997)中的二、三、四类环境功能区。根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划:东方化工城生产/生活污水和清净下水拟排放近岸海域的海域环境功能为工
业用水区,该工业用水区为八所港往南至高排沿岸海域,岸线长9km,面积30km2,
属于《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三类区,海水水质目标按二类控制;该工业用水区中
规划有八所排污混合区(D26Ⅳ),位于八所港以南,距罗带河口0.8km,地理坐
标为10803735ˊ〞E,1900408ˊ〞N,该排污混合区控制面积为3km2,岸线范围
为3km,排污混合区中心2km2边界水质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
的三类标准要求控制,但混合区3km2边界水质须达到二类标准。
③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东方市城市环境功能区划》,东方工业区所在地属于工业集中区,噪
1声控制目标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
(2)现状环境质量评估
①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②近岸海域水质、底质现状
本区海域水质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
③声环境现状
工业区外的周边村庄声环境现状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
准。
3、评价范围
(1)大气: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评价范围以工程排放点为中心,按
评价范围的R=7 km。
(2)废水
本工程生产装置产生的含氰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
深海排放。生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废水经装置内新建废水焚烧炉进行烧却处理。
(3)噪声:
根据本工程状况,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规定三类标准,周边居民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规定二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2009),
结合本工程噪声源强和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特点,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评价范围为二期工程厂界外1米范围。
(4)环境风险:距离事故源点不低于5km范围。
4、评价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对策分析、总量控制分析、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
5、主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位于中海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预留空地。项目与评价范围内重要的环境
敏感点的距离、方位见表1。 与项目二期用地边界相对最近位置 项目 关心点 方位 距离(km)功能区划分 保护目标
鱼鳞洲 NNW 2.0 一类鱼鳞洲风景区 东方市市政府 NE 3.0 二类办公环境 东方市区 NE 3.3 二类城市居民,城镇人口约3.3万人 中海化学生活区 NEE 2.6 二类公司职工,约4000人 八所港生活区 N 2.8 二类八所港职工,约3000人 八所村 NE 1.4 二类八所村居民,7298人,2040户 居龙村 NEE 1.9 二类居龙村居民,3500人,760户 环境 空气
罗带村、罗带小学 E 2.5 二类罗带村居民及罗带小学师生,4425人,825户
2十所村 SEE 1.1 二类十所村居民,6650人,1300户,待搬迁 福久村 SE 3.5 二类福久村居民,1946人,391户 那悦村 SE 4.1 二类那悦村居民,993人,307户 月村 SE 5.3 二类月村居民,634人,205户 高排村 S 4.5 二类高排村居民,2480人,468户,待搬迁 那斗村 SE 6.2 二类那斗村居民,3668人,628户 部道村 S 7.2 二类部道村居民,792人,198户 道达村 S 7.6 二类道达村居民,1550人,295户,待搬迁 八所近岸海域 —— —— 二类八所近岸海域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 鱼鳞洲风景区 N 4.0 二类风景旅游区水质、生态 八所渔港珊瑚礁 N 7.5 二类珊瑚礁带 幼鱼、幼虾保护区 NW 12.0 二类幼鱼、幼虾 蓝圆鲹、沙丁鱼幼鱼保护区 NW 12.0 二类蓝圆鲹、小沙丁鱼
东方南港滩涂养殖区 S 10.0 二类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和GB18421-2001一类海洋生物量标准 北部养殖区 N 10.0 二类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和GB18421-2001一类海洋生物量标准 感城滩涂养殖区 S 17.0 二类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和GB18421-2001一类海洋生物量标准 八所港附近盐田区 N 3.0 二类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 海域
墩头至面前海沿岸海域盐田区 N 11.0 二类符合GB3097-1997二类海域水质 声环境 厂界 —— —— Ⅲ类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要求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工程分析
本项目分析遵循政策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原则,对项目概况、污染影响因素、
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措施及厂址选择、总图布置等内容进行分析。
本项目所选择的工艺路线目前在国际上是先进的,三废排放量少且有可靠的
治理措施,工艺是可行的。
生产装置对三废治理从设计上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由污染物产生量、去除
量、外排量计算说明采取这些措施对减少环境污染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生产装置产生的含氰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深海排放,
生产装置产生的高浓度含氰废水经装置内新建废水焚烧炉进行烧却处理;大气方
面丙烯腈、氰化氢、烟尘、烃类物质是主要特征污染物,因此本项目对生产工艺
废气配置AOGI系统、火炬系统进行烧却处理,对于低浓度工艺废气配置洗涤设
施,对废水焚烧炉产生的烟气配置布袋除尘器。本项目储罐均采用内浮顶加氮封
以减少无组织排放气对环境的污染。
本项目通过采用全过程污染控制,实施清洁生产及落实“三废”治理措施后污
染物实行达标排放,投入了必要的环保设施投资。
(2)水、气、声、固废等环境影响
A、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选择估算模式对项
3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
本项目采用大气导则推荐的AERMODE模式进行大气预测,本项目预测因子
为AN、PM10、HCN、氨、乙腈等。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结果,本项目选址位在
中海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预留空地。项目总图布置是合理和可行的。
本项目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能确保污染源的排放符合排放标准,有组织和无组
织排放均能达标排放;预测表明,本项目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叠加环境现状本
底后,满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达到大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是可行。
B、废水纳管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工业废水经预测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针对精细化
工项目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因此本工程运行产生的废水纳管是可行
的。
C、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在中海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预留空地,离最近的居民点1.1公里以
上,项目新增噪声源种类、噪声值对化工区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噪声声源强度叠加
效应不明显。本项目实施后,化工区厂界噪声水平基本维持现状。
D、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废通过综合利用措施,以及依托区域内现有的固废处置体系,均可
以得到有效利用或处置,最终排放量为零。本项目固废正常情况下对环境影响较
小。
(3)环境风险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评价等级划分条
件,本项目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装置区、罐区、管线储运存在环
境风险。建设单位从建设、贮运等各方面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按照风险防范措
施和应急预案三同时检查表要求,加强和完善环境风险防范、减缓对策和应急措
施,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同时,事故环境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在设定
最大可信事故,最不利气象条件下,各污染物在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最大浓度均没
有超过IDLH和LC50浓度。因此,从环境风险角度本项目选址及重大危险源布局
是合理、可行的。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主要污染防治及(或)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吸收塔尾气主要含丙烯腈和烃类物质,送AOGI系统进行烧却处理。
丙烯腈单元稀硫铵浓缩产生的不凝气体,含微量的丙烯腈和HCN,乙腈单元脱
氢化氰塔产生的不凝气体,含微量的HCN,上述废气引入水洗塔洗涤后,通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