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捕捞资源情况调研报告.doc
海洋捕捞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
县,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海岸线76.7 7公里,海洋资
源丰富,海产品种类多质量好,收到了广大人们的欢迎,当地目前仍
以海洋 渔业为主要产业。
我们通过采访海洋与渔业局和当地从事捕捞业的人们了解当地
的捕捞资 源情况。
本文综述了当地当地的海洋资源与捕捞情况,从生态保育方面分
析了当地捕捞的 合理性及禁渔期的重要性,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
建议。
关键词海洋资源 捕捞 生态保育 禁渔期 中图分类号s9 1.活动
概况 2010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
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调研 小组针对南澳渔业严峻的状况,我们深
入了解南澳近几年渔业的发展情况和禁渔期的实施 力度,亲自走进
南澳渔民的生活,进行实地采访和考查,进一步分析南澳人们的海洋
资源 的利用是否合理,找出南澳岛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
不足之处,从而探讨出南澳 海洋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
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一方面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等方法对
南澳岛的海洋资源利用提出 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当地渔民的
生态保育意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极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咨询专家,采纳他们有建设性的建议,在
渔民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 尽可能地减少渔民违法、违规的捕捞方
式,让保护好海洋资源的知识普及到每个渔民家庭 。
2.南澳海洋捕捞概况[1] 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其中主
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海岸线76.77公里, 人口7.2万,目前仍
以海洋渔业为主要产业。
该县拥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捞业发 达,为全国水产百强
县[1]。
渔业向来就是南澳人民的生计之业,全岛大概有一万人口以渔业
为业。
千百年来当地人民已养成了靠海吃海的“讨海”模式。
但由于近几年海洋生物逐渐地减少,出海的成本比往年高出许
多,原本每天扬帆出海,满载 而归的热闹景象已成为南澳渔民的回忆。
再加上近几年”单拖作业”盛行,加上炸、电、潜 捕等违法、违规
的捕捞方法,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减少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捕捞业 急剧萧条,渔民的生计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导致很多
渔民不得不改行换业。
3. 调研采访过程 2010年7月19日我们于南澳县后宅镇后江渡
口采访了渔民。
渔民给我们介绍了南澳捕捞 的相关情况。
整理归纳如下 3.1捕捞概况 南澳渔民以捕捞鱿鱼为主,也有捕
捞石斑鱼和龙虾。
该渔民采用的捕鱼工具为海山制造, 渔船吨位在37-38吨之间,
渔船编号由渔政局统一编号,到派出所办证。
捕捞工具主要有 鱼钩钓和单层网。
冬天撒网捕各种鱼夏天用钩捕鱿鱼。
政府禁止采用炸、电、潜捕等违法 、违规的捕捞方法,同时,
禁渔期禁止使用三层网,防止鱼苗等被捕。
3.2捕捞工具 调鱿鱼的鱼钩最早采用日本产的,后来采用台湾
产的,现在主要从内陆购买。
由于鱼钩有 荧光,利用鱿鱼的趋光性,无需鱼饵既可捕捞鱿鱼,
并可多次使用,有很大的经济有效。
荧光在白天也能发挥效果,故白天也能吊到鱿鱼。
由于鱼类对反差较大的物体比较敏感, 因此, 在一些渔具的设计
中, 往往采用与海水颜色较接近的网线。
如拖网一般使用绿色网 线, 刺网以及钓具用线一般都使用透明
色。
在钓具作业中, 通常使用拟饵可以明显提高捕 获效果。
另外,利用海洋生物的生性行为,利用其游泳的特征、集游等行
为特征,布置拖 网、围网、地钓具、耙刺等捕捞工具。
3.3收成情况 每次都不一定相同,少则几十公斤,多则上百公
斤不等。
而从农历一月份到现在七月份, 半年左右的时间,每人平均能
赚一两万,少的也有七八千,而一条船常雇五六人。
今年捕 的鱿鱼比前几年好,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
五月到八月份是打捞最好的时段,而七月 份最佳,销售情况主
要返乡卖给鱼贩或运到内陆卖给鱼贩,转运至内陆的鱼贩要加收5 的
税。
3.4船只的动力情况 船只以柴油作为动力能源,耗油情况主要
取决于船只大小。
360匹马力的船只7天约用1 千多升油。
现在政府会补贴油差价,补贴数目依据船只的马力而定,而补贴
金主要分给船 长及长工,临时工则没有。
3.5船上生活 出海前,要备用食物,食物包括蔬菜,猪肉,水
果,米、以及饮用水等生活使用品。
分配 人员负责炊事工作。
而船上的垃圾直接扔进海中,因为没有接到相关管理局的禁止通
知。
在捕捞方面,一般抛下鱼钩后,一般两小时后起钩,偶尔抛下
鱼钩后如果没有收获则换地 方 3.6海洋生态情况 随着我国海洋捕
捞业渔获量的增长,捕捞能力也显著膨胀,渔船捕捞能力过剩以及有
效管 理的缺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我国沿岸及近海主要鱼类种群枯
竭。
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
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 中其他种类
的组织结构。
据渔民所了解,在近些年来,不可否认一些非法的捕捞行为影响
了海洋资源的平衡,但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此外,最近海洋很少 发生赤潮现象。
4.当地捕捞业存在的问题 经采访总结,我们归纳出渔业捕捞现
状存在以下问题 4.1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体素质依然较低。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普及,成人
教育广泛开展都有效地提高 了人口的文化素质,但从事渔业捕捞的
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高学历人员 更少从事渔业捕
捞生产,捕捞人员受教育程度多半是高中以下。
4.2年龄日趋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
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捕捞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而传统渔民
的年龄更偏大。
呈现出年龄 结构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的状况。
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渔业生产大部 分船只经济
效益低、社会效益不高,劳动力价值较低,生产作业环境不如陆地,
外来年轻 人员不愿意从事捕捞业生产。
再加上传统渔民子女不愿意从事如此高投入、高风险、生产 环
境差的捕捞业生产,传统渔民生产人员越来越少。
4.3外来人员所占比重高,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生产,缺乏安全生
产意识。
非传统渔民即外来人员从事捕捞行业的人数占较高比例。
据了解,非传统渔民无证人员约 占30左右,这些人员没有足够
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更不用说 规避相应
的岗位操作风险,往往发生事故的就是这些非传统渔民。
4.4传统渔民参股多,雇工人员参股少。
从调查数据来看,传统渔民参股人数占捕捞传统渔民人数的近
一半,而非传统渔民参股人 数占捕捞非传统渔民人数的比例小。
传统渔民中未参股人员享受不到国家渔业柴油补助政 策的好
处,再加上受到外来人员的冲击,未参股的传统渔民工资待遇也受到
影响,这些使 渔业生产管理更加困难。
4.5渔民社会化保障体系有待建立。
据了解,南澳统一的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所有传统渔民退休人员无退休金。
只能 依靠先前的积蓄或者转移行业维生。
4.5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渔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上的限制,生态保护意识弱。
捕捞过程中,若没有相关部门的明文规 定,渔民往往会因一时
的方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对海洋生态不利的行为,甚至,会 因
一时的冲动,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过度捕捞,或捕捞国家保护的海洋
生物。
5.建议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整理出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和
建议 5.1加大岗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