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研究(1.5)汇总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研究(1.5)汇总

第12卷第2期2010年3月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 l of Soc i a l Sclence of Hunan M ed i ca l Un i versity Vol . 12 No . 2 Mar 2010 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研究 文世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规模、技术服务手段、经营管理理念等的比较, 找出我国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存在的差距, 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比较; 建议[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229(2010 02-0058-03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表内负债, 形成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最近几年, 随着世界金融业的发展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 银行间相互竞争日益激烈, 入增长空间有限, 、银行业展开竞争。, 务的分类、规模、技术服务手段、经营管理理念等作出比较, 以便找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差距, 为我国商业银行能更好地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 1. 分类形式比较 , 范围较窄, , , 。现在我国结算、售汇等筹资、代理类等劳动密集型业务。, 传统的结算类、代理业务收入占比约40%。而技术含量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以及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在我国才起步, 有的基本没有开展。如银行卡业务, 从数量上看增长很快, 但绝大部分是借记卡, 并且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卡是死卡, 为个人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也未涉足。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盈利能力低下, 专业经验积累有限(见图1

。 目前, 美国的商业银行在向金融业监管机构上报其中间业务收入时就是从收入来源角度出发, 采用以下五种分类形式:(1 信托业务收入, 包括信托部门产生的交易和服务收入; (2 投资银行和交易收入, 包括证券承销、从事金融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收入, 如期货、外汇、利率、证券、指数交易;

(3 存款账户服务费, 包括账户维护费、最低金额罚款、无效 支票罚款; (4 手续费收入, 包括信用卡收费、贷款证券化、抵押贷款在融资服务收费、共同基金和年金的销售、自动提款机(AT M 提款收费等; (5 其他非手续费收入, 包括数据处理服务费、各种资产出售收益等。

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体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有所差异。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业务、担保类业务、承诺类业务、交易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类中间业务等九类中间业务

2. 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1] 图1 国内商业银行2008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相比之下, 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 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 实行混业经营以来, 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 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外资银行所使用过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2万种。范围涉及知识含量较高的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 分布均匀, 来源广泛, 对某一业务的依赖性小, 可有效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 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等。他们既可从事货币市场业务, 也可从事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从大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看到, 从图2中可以看

。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 加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 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目前

[收稿日期] 2010-01-06 [作者简介] 文世英(1975- , 女, 湖南常德人,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讲师, 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实务。

第2期文世英: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比较研究 59 出衍生工具的交易收入与信托托管投资管理收入占到整个中间业务收入的40%(见图2

[2]

其操作复杂、易用性不高, 客户望而却步; 或因其安全私密性较差, 客户敬而远之。如许多银行推出的以“便民”为宗旨的代理收费业务, 往往因银行系统故障, 而使顾客奔波于银行网点和电信、税务等服务大厅之间, 造成“便民”举措“不便民”。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 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 速度也有待提高; 客户服务系统滞后, 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相比之下, 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很高, 软硬件设备、支付应用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先进, 网络技术发达, 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应有尽有。特别是发达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拓展了银行的服务时间和空间, 大大降低了成本, 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 。:美洲银行45, 具有多种账户, , 又便于管理, 2008年32亿美元; 大通银行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

5. 经营观念与管理的比较 。 图2 美国大通银行2009年非利差收入占比(% 3. 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近年来, 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量和质上都有所体现:一方面, 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大约为10%, 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 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 也存在一定差距; ,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少, 汇兑、类、、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发展不足, 。2009年上半年, 中国银行集团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9%; 同期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2. 6%; 中国建设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4%。西方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据F I TCH 银行评级公开网站数据, 美国大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比为39. 67%, 小银行为22. 29%新加; 新加坡坡银行为36. 9%; 香港银行为28. 9%; 花旗银行为

[3]

50. 4%; JP 摩根银行为66. 0%。其对比情况(见图3 。 长期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普遍认识不足, 没有将中间业务当作一项主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来经营, 而是把中间业务当作存贷款业务的“派生业务”。一些基层商业银行对开办中间业务的认识, 仅仅停留在依托中间业务的发展来开拓市场、树立形象、带动存款等业务的发展上, 许多中间业务开发的初衷, 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而是作为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 变成了免费的“附加服务”, 使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贡献率很低, 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加之我国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导致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差, 对新兴金融工具的运用不足, 产品单一。在内部管理上, 商业银行没有设立自上而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 中间业务散落在各个机构之间, 形成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被动局面, 使中间业务的开拓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 上下形不成共识, 缺乏完整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程序, 组织管理和考核力度不够, 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

图3 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 非利差收入占比对比(% 说明:其中3家国内银行数据为2009年上半年; 花旗银行、JP 摩根银行数据为2008年上半年数据; 新加坡银行为2008年1季度末数据; 其他银行数据为2007年末数据

的快速、健康发展。相比之下, 当代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突出特点之是中间业务的迅速扩张, 中间业务受到广泛而高度的重视, 并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选择。西方商业银行大多都设有专门经营管理中间业务的综合部门, 并在近年来先后采用了以客户类别为划分主线的机构设置体制。

6. 专业人才匹配的比较 4. 技术、服务手段比较 以电子通讯和计算机为核心的金融电子化是中间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科技化程度低, 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 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 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这使得我们花大力气开发出的中间业务品种或因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 涉及市场、经济、金融、贸易、税收、财会、法律、科技等广泛领域, 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 通晓各种金融商品和投资工具, 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 精通各种投资策

60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 略的理财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 缺乏一支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金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基于上述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六大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 第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认识方面欠缺; 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 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非理性竞争现象突出, 低层次竞争较为普遍; 发展不平衡问题; 对经营效益贡献仍然不足; 中间业务风险认识与计量不够; 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第二,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较多, 包括经济环境、思想观念、法律法规、人才科技、发展战略、开发方式等几方面的原因[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