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高度厚朴的产量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分析
摘要:选取生长在1000m、1200m和1400m三个海拔立地条件相
一致的14~15年树龄的厚朴,进行厚朴产量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海拔高度的厚朴的产量,厚朴酚与和
厚朴酚的含量是相似的;生长海拔1200m处的厚朴的产量高于生长
在海拔1000m和1400m处的厚朴产量,而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
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长。可见,厚朴的产量及成分的含量与海拔
高度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厚朴;海拔;厚朴酚;和厚朴酚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灾区药
材资源恢复重建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及示范”项目专题(项目编号:
2009bai84b00);“厚朴种植恢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专
题(项目编号:2009bai84b03)。
1前言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为木兰科
(magnoliaceae)落叶乔木,高5~15m,树皮褐色,小枝粗壮,淡
黄色或灰黄色[1-2]。生在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林地间,在我
国的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
四川中部和东部等地均有种植[3-4]。不同产地的厚朴由于地理环
境的差异,产量也有所不同[5]。厚朴的树皮、根皮、花、种子及
芽皆可入药,以树皮为主,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长30~35cm,厚
2~7mm,为著名中药。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
痛之效[6-7]。其中药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所
以其活性成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厚朴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8-9]。
然而由于人们对厚朴开发上缺乏科学认识,导致滥砍滥伐,使
厚朴的数量日益减少,尤其是其优良品种正在渐渐消失,这不仅违
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厚朴的供给更难以维继,同时也使生态
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10-12]。本实验着眼于研究不同海拔处厚朴
的生长情况以及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产量,旨在找到最有利于厚朴
生长及其药用成分积累最优的生长环境。
2材料与方法
试验测定的厚朴来源于阿坝州松潘县白羊乡(海拔990m~
4680m)。产地全年降雨量8384mm,生态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
达85%以上。地处岷山山脉中段,属青藏高原东缘。地形起伏显著,
寒冷潮湿,冬长无夏、春秋相连、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布不均,
但干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气
温57℃。
厚朴分别于1000米(n∶31°53651′?e∶104°41
116′),1200米(n∶31900234°?e∶1046899748°)和
1400米(n∶31°53277′?e∶104°40439′)海拔处采集
所得。选取生长立地条件相一致的样地进行测定,厚朴林行距2
5m×25m,林木生长状况良好。
在海拔为1000米,1200米和1400米生长的厚朴林区,在每个
海拔高度随机选择3个样方,每个样方设置30个重复,选取的厚
朴树龄14~15年。高度用米尺测得,胸径用测树围尺测得,干皮
鲜重采用手掌秤测得;hplc测定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
hypersilbds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0∶
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4nm;柱温:25℃;进
样量:20μl。
3结果与讨论
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三七(panax notoginseng)、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3]等的生物特性测定试验表明,生物量的大小与海拔
有关。不同海拔高度,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厚朴产量有很大不同。
由表1可以看出,在海拔1200米生长的厚朴,产量分别比生长在
海拔1000米和1400米的厚朴高3875%和3383%。说明1200
米海拔的地理环境更适合厚朴的生长和产量的积累。
表1不同海拔高度的厚朴的树高、胸径和干皮鲜重的测定
海拔/m树高/m〖〗胸径/cm干皮鲜重/kg1000129910518
981200149113011246140011631100931平均
138111511025同时,不同海拔高度,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的含量也是有差异的。作为厚朴药用活性的有效成分,不得不引起
我们重视。由表2可以看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在1000米的海拔含
量最低,1400米的海拔含量最高,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厚朴酚与
和厚朴酚的含量成递增关系。说明高海拔有利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
的积累。
厚朴在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为以湖北、重庆和陕西南部为主
的“川朴”产区和以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和湖南永州为主的“温朴”
产区。作为药材的厚朴,历史悠久,在中医、中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药用活性成分主要是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以前关于不同地域的厚
朴的组织培养技术和种子萌发、形态,以及厚朴的不同炮制方法等
方面研究的较多,然而很少涉及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厚朴生长情况
以及其药用活性成分对比研究的比较少。
表2不同海拔高度的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测定结果
海拔/m厚朴酚含量(%)和厚朴酚含量(%)总量(%)10002
27130371426427120025624039542957814002
84130421632629本实验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阐述了厚朴在不同
海拔生长状况的差异,不同的海拔高度由于其空气、温度、光照等
诸多因素的影响,厚朴在1200米的海拔生长最为旺盛。然而,厚
朴酚与和厚朴酚产量与海拔成正相关的关系。可能是由于高海拔地
区,厚朴生长缓慢,更有利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积累。这个发现,
对提高厚朴今后的种植、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建明,林勇.厚朴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
2008(02):125-126.
[2]陈笈,王伯初.厚朴的药理研究进展[j].重庆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5(09):140-143.
[3]张永太,吴皓.厚朴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2005(05):96-99.
[4]卫莹芳,龙飞,谢达温,等.厚朴叶和皮不同提取部位的药
理作用比较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05):772-775.
[5]任坚忍,余凡,张诗蓓,等.厚朴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现
代农业科技,2011(21):127-128.
[6]林桂芸,谢生发,谢鸿,等.和厚朴酚抑菌作用的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18-20.
[7]殷帅文,何旭梅,郎锋祥,等.厚朴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
究概况[j].贵州农业科学,2007(06):133-135,132.
[8]李晓琳,邵爱娟,陈敏,等.道地产区不同产地厚朴种子的
电泳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22):3075-3078.
[9]杨永康,向极钎,刘海华,等.恩施地道药材gap基地建设
与药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2):
20120-20121.
[10]杨华,张兴友,向青,等.凹叶厚朴生长与立地因子关系研
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1(05):88-90.
[11]尹奉月.低质低效林改造经营项目的示范作用研究[j].林
业建设,2008(04):25-27.
[12]孙晶波,满东斌,李双池.加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是提
高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j].防护林科技,2005(03):48-50.
作者简介:庄国庆(1977-),男,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
向:林木遗传育种和栽培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