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 2011年第7期 学科教育
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喻安东(贵州省织金县第三中学552100)
摘要: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更
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多样性课堂,提
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转变;灵活多样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场所。积极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基础教
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
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迎接高考,并
取得良好成绩,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吃透新历史课程标准,将实践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提出了历史教学的
三维教学目标。新的三维教学目标与以往的教学目标不只是文字
表述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新的教学目标分为三大
板块,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教学
过程和史学方法的培养,就是说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
是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教学评价不只是看结果,更重要的
是看过程,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格的养成;强调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取代过去的思想教育,历史是一门感性与理
性并重的学科,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理性认识,历
史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营造浓郁的历史氛
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知历史,亲近历史。在价值观方面,既
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认识人类文明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走向整
体,由隔绝走向交融的过程,也要树立民族意识,全球化不是一
体化,文化的多元才是全球化的特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弘扬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激活高中历史课堂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发历史教学资源,大胆地
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
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与归纳历史材料,辨认历史
事实、运用历史知识,让学生成为“跳起来摘桃子的人”,而不
是“盛桃子的筐”让学生记住历史知识,又具备解决、探究历史
问题的能力。
2.师生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
谐的课堂氛围,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通过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
花,充分体现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人。
3.情感互动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
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
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
会。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
理解,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通过探究,可使
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促
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充分发展。
4.鼓励观念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
一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
现。教师只有内心如火一般炽热,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
1 66 责,为全体学生服务,才能不断掌握、积累和发展自己的课堂教
育艺术。课堂上的即兴评价尤其对于学困生我们要经常给予他们
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有可能取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其实
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这个问题
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
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
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还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
信心。很有可能从此这个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而乐于学习,
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群体将采用不同的
教学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认
真研究了教材,研究了学生就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教法。
1.材料学习法
材料学习法是新课程教学中最重要和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
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实事求是求证历史
的方法,并形成有尝试的历史认识。如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
论,说明观点;针对不同材料的证据,就内容和可信度做比较;
选取某一主题,罗列来源不同的材料,让学生整理归纳,并且解
释其中的差异,进而形成自己的推演,得出自己的结论。由于材
料学习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的过程,因此具有探究式学习的特征,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实质的
要求。
2.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适用于原因、影响、评价类型的问题,一股采
用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内外所接触的史实,通过分组讨论、汇
总,使其对历史问题有一个更全面、清楚的认识,通过分组讨
论,形成一个小组综合意见,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激
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激情,还有利于对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
更全面、清楚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辩论法
辩论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思辨性较强,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会
有不同结论,目前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如上选修
④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小结阶
段可以组织学生辩论秦始皇的功过问题。在教授第二单元第1课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课时,可以举行一个辩论会,辩一辩孔子
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
之。通过辩论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以及使之从中感悟历史是丰富
多彩的,历史结论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比较法
比较法教学是历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组织学生
比较一些相似的或相异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历史事件
的复杂因素,学会灵活分析问题。例如,在教授《开辟新航路》
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异
同,尤其是对中西社会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在教授日本明治维
新时,比较中国戊戌变法与其异同。通过比较法教学能有效培养
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一定的历史观点去
解决纷繁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
5.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且在新课程教学中
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 教育科学 2011年第7期 学科教
高中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探究
张瑁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七中学816000)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备课、授课、课外辅导、作业和考
试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备受重视,
教学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教法学法双主体转化,但是大多
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 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探究上,而作业批改的研
究却遭遇漠视。
作业既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
知识程度的方法,而作业批改是继备课、上课之后的又一基础环
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
生对教师评判的关注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可见,
优质的作业批改可以促进有效教学,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
手段,因此探究好的作业批改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数学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为“全批全改”,
这种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一)“改”与“教”已不是辅助循环,而是趋于恶性循环
批改作业应是教师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发现
在授教中所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合理安排下一段教学
的重要依据,然而我们现在传统的“全批全改”方式极大地增加
了教师的劳动量。现在高中数学教师一般要担任两个以上班级的
课,按每个班50个学生计算,100个学生每天每生5道题(按最少
量计算),每个数学教师每天至少要批改500道题,仅作业批改
这一项,教师要花去4个小时,尤其当批改几何作业时,还需化
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授课、课外辅导,完成学校临时安排
的工作,通常在上班时间里是很难及时批改完作业,下班后必须
加班.由于批改作业占去了相当多的时间,教师就没有更多的精
力去备课。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课堂教学
质量不高又使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量增加,无形中又加大了教师
的作业批改量。
(二)反馈时间过长,违背了循序渐近的学习过程
由于目前高中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作业施行全
批全改,有时造成每次作业批改时间间隔过长,学生作业中出现
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信息得不到及时强化,作业返回学
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好几天,教师也没能及时强调和辅导学生
出错的知识点,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失去了信息反馈的最佳时
机。加上作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订
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不利
于教师对教学反思调控和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自我整理、自我
反思、系统化、深化的过程,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三)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得的信息失真
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每天都上数学课,每天都有数学
作业,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批改”完全处于被动地
位。学生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草草了事,有时 在批改作业时,出现了答非所问的答案,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抄袭
作业或找人代替做作业的不良现象,失去了作业批改的信息价值。
二、作业同班分层批改方式探究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在布置作业时,教师须对
学生有所要求,凡作业都要写的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美
观,使学生在做作业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发生,也能使教师在
批改作业时看清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证题步骤。
(2)一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经常强调独立
完成作业是学生应尽的职责,独立完成作业也是检查自身对当天
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有得过且过这样坏习惯的学生应慢慢培
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时常给予帮助,关怀和鼓励,使他
们渐渐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细心检查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
生写完题目后不要盲目地去做题,要认真审题,分析清楚解题过
程,再开始动笔做题。解完题后,教育学生一定要仔细检查。
(二)同班分层,作业分层设计
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优、中、
差三个等级, (中等级人数要占总人数的一半要多)而课后作
业针对三个等级也相应设计作业,分别是必做题、基础题、提
升题、品味高考题、探究创新题。要求差等生完成基础题、必做
题,适当考虑提升题;中等生完成必做题、提升题,考虑品味高
考题;优等生完成提升题,品味高考题,考虑探究创新题,让不
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教学,
完成不同的作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差等生的作业,实行面
改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指导;对于中等生作业实行课后 批改,及时了解学生整体对所学新知识的程度;对于优等生则实行
抽查检查或公布答案并解说解答过程,让他们之间互相批改,鼓励
学生解题多样化,寻找巧妙新颖的思路,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三)建立错题笔记本,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
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笔记本,将自己作业中做错的题整理在
错题笔记本上,同时也将全班整体出现的错误题也要求整理在各
自的错题本上,引导学生对他们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
用有色笔在错题后面注明是没分析清楚题目出错,是计算过程中
的疏乎计算错误,还是概念不清导致错误等做错题的原因,让学
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经常犯的错误。
总之,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这种批改方式使教师从繁
重和机械式的批改作业中解脱了出来,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
况,及时强调和辅导学生出错的知识点,错误得到及时纠正,同
时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发
挥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完善和
改进我的这种方法,用“同班分层”批改作业法为数学教学增添一
道亮点。
点问题,尤其是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思维能力难以达到的问题有
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方法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
历史知识、教学能力和水平上的优势,引导学生更好地分析、解
决问题。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外,还有讲叙法、观察学习
法、实践学习法、图表法等。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
情况合理利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环境下,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
是,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踏踏
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是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
主战场,是我们历史教师全面推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
和实施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整体效果。
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