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林右旗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病的程序化防治

巴林右旗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病的程序化防治

兽医临床 
毫升,肌肉注射。 
心肌炎型除了采取对症治疗法等措施外,还应 
注意供给心肌营养,减轻心肌负担。 
3抗病毒疗法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上常选用抗病毒药 
物,如“病毒灵”(主要成分为双黄连等)。有条件的 
话可以使用免疫肌蛋白、白蛋白,提高病犬的抗病能 
力,不仅可提高治愈率也可缩短治疗时间。 
4特异疗法 
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和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早 
期使用可提高疗效。犬群中一旦确诊有犬患有本病, 
应立即隔离,病犬应用单克隆抗体和高免血清康复 
犬血清肌肉注射。单克隆抗体每次为5~l0毫升,血 
清的用量为0.5~1.0毫升,千克体重,康复犬血清为 
0.5~2.0毫升/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5天,高 
免血清与其他抗菌消炎药同时使用,可提高疗效。 
5护理方法 
禁食。犬细小病毒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很关 

键,禁食是重要的措施,可使胃肠道得以安静,促使 
损伤的肠黏膜修复。 
投喂。呕吐基本停止后,为了促进胃肠道的功能 
恢复,可投喂微生物制剂,但应禁止食肉、蛋、牛奶制 
品及高蛋白饲料,否则会导致胃肠二次损伤等应激 
反应,体温偏低时,应注意保暖。 
6预防 
疫苗预防。国内生产的犬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 
都与其他疫苗联合使用。使用犬五联弱毒疫苗(犬狂 
犬病、犬瘟热、犬副流感、犬腺病毒、与犬细小细病 
毒)时,对3O~90日龄的犬注射3次,90日龄以上 
的犬注射2次即可,每次间隔为2~4星期,每次注 
射1个剂量(2毫升),以后每半年加强免疫1次。 
消毒预防。日常消毒每星期l~2次,犬群暴发本 
病后,应及时隔离,对犬舍和饲具,用2%~4%苛性钠, 
1%福尔马林,0.5过氧乙酸或5%~6%次氯酸钠反复 
消毒,保持每天1次。对无治疗可能的犬,应尽早扑 
杀,焚烧深埋。 

巴林右旗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病的程序化防治 
朝格巴连日胡 宗泽君2 马 山 黄国成2 陈 雷’ 石 岩2 
(1.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业局内蒙古赤峰025150,2.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内蒙古赤峰024031) 
巴林右旗草原放牧肉牛的寄生虫病种类多,感 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分布广,危害重,是制约肉牛产 业发展的因素。寄生虫病不仅使肉牛生长发育受阻, 产品质量下降,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 某些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根据本地区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 行特点,以预防保健为主,采用程序化防治技术最大 限度地控制肉牛寄生虫病的发生,是促进肉牛生产 健康发展和保障广大牧民身体健康的必要措施。 1发病概况 巴林右旗是以畜牧业为基础经济的牧业旗,畜 牧业产值占农牧业总产值60%以上,是全旗农牧民 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3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 数192.8万头只,其中肉牛存栏13.5万头,受市场的 拉动,肉牛产业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长期以来,寄生 虫病严重制约着草原放牧肉牛的发展,不仅给广大 牧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威胁着牧民的 身体健康。 1.1种类、感染率及优势虫种 区系调查表明,巴林右旗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达 
62种,分别隶属于3门、5纲、4目、21科、34属,平均 
带虫率达85%以上,优势种为牛皮蝇蛆、肝片形吸 
虫、胃肠道线虫、牛痒螨和牛泰勒焦虫,其感染率分 
另0为23.53%~82.09%,57.10%~75.00%,56.50%~83.56%, 
5.O0%~1 8.50%,3.O0% ̄28.10%。 
1.2危害 
放牧肉牛寄生虫的危害主要是消耗体内营养物 
质,给机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肉牛生长缓慢,饲料 
报酬降低,或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寄生虫病还可引起 
肉牛生产性能下降,产品品质降低,传播传染病等, 
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存在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 
威胁。据调查分析,巴林右旗肉牛因寄生虫感染每年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可达500 700多万元。 
2程序化防治 
2-1防治对象 
肉牛的外寄生虫, 蝇、蚊、虻等。肉牛的内 一些线虫、肝片吸虫、绦 包括螨、蜱、蝇蛆及虱、 
虫,主要包括胃肠道线虫 
绦虫的幼虫,还有一些在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 
兽医临床 
特殊环境下发生的原虫病,如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等。 
2.2药物选择 
埃维菌素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广谱、高效、低 
毒、经济实用,用于肉牛体内胃肠道线虫病和体外寄 
生虫病的防治,常用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多 
拉菌素等。 
柳胺类药物的特点是驱虫谱广、高效、较安全, 
临床上可用于体内线虫、绦虫、肝片吸虫及体外蜱、 
螨、蝇蛆等寄生虫的驱杀。“肝蛭净”(主要成分为三 
氯苯唑)用于驱治肝片吸虫。“贝尼尔”(主要成分 
为三氮脒)用于杀灭牛焦虫。 
将埃维菌素类药物、柳胺类药物分别与丙硫咪 
唑或丙硫苯眯唑制成混合制剂,抗虫谱更广,几乎覆 
盖了除牛原虫以外的所有常见寄生虫,是肉牛体内、 
外寄生虫病防治较为理想的药物。 
2.3环境控制措施 
尽量避免在有感染性虫卵或感染性幼虫的草场 
放牧,在草场比较宽松的条件下,根据寄生虫的发育 
规律,可以轮牧,避免牛、羊感染寄生虫。特别注意牛 
群不应到低洼潮湿的草场放牧,严禁肉牛饮死水。保 
证肉牛饲料及饮水的安全卫生,饲料加工调制的各 
个环节要防止被寄生虫污染,定期对饮用水进行虫 
卵检查,确认无寄生虫污染后方可使用。 
采用药杀、火烧、兴修水利、利用天敌等办法杀 
灭外界环境中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通过粪便堆集发 
酵,粪便晒干作燃料,粪便放人沼气池等方法杀死粪 
便中虫卵和幼虫。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对牛舍进行消毒,杀灭各种 
虫卵,及时对舍内的寄生虫如某些硬蜱、虱和蝇等进 
行驱杀,防止虫媒性寄生虫病的暴发。 
2.4制定防治程序 
通过区系和季节动态调查,在查清本地区病原 
种类,流行规律,优势虫种的基础上,确定肉牛生存 
环境,以牛体控虫和药物程序化驱虫为重点,制定出 
适宜本地区肉牛生存地理环境的防治程序,选择广 
谱、高效、安全、价廉的驱虫药物进行适时防治。 
3驱虫程序与技术要点 
3.1以胃肠道线虫为优势虫种的驱虫程序 
以胃肠道线虫为优势虫种的驱虫程序于每年的 
2月、6~7月、11~12月份期间进行驱虫,药物可选用 

I m—q l、 'JIU坐/ 1u~J 
3.2以肝片形吸虫为 

以肝片形吸虫为优 
3月、8-9月期间、11月f;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 

的 
肝 

蛭净”,剂量为10毫克/千克口服。外界环境杀灭中 
间宿主的适期在每年4月末~5月初、7月、9月和11 
月上旬,螺蛳春季出土、产卵和冬季人土前进行,方 
法是暴晒灭螺。 
3.3牛泰勒焦虫病的防治程序 
在发病流行区于每年的5月份注射牛焦虫裂殖 
体胶胨细胞苗,对发病的牛可肌肉注射“贝尼尔”, 
剂量为7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4次。 
综合防治包括圈舍环境灭蜱和牛体灭蜱,圈舍 
环境可用有机磷类药物于每年4~5月份和10~1 1月 
份进行喷洒灭蜱,牛体灭蜱可于每年12月至第二年 
2月份选用有机磷类药物药浴,皮下注射碘硝酚或伊 
维菌素类药物。 
3.4牛皮蝇蛆和牛瘁螨等外寄生虫的防治程序 
在每年的9月末~l0月期间选用伊维菌素或阿 
维菌素等药物以0.2毫克/千克剂量,皮下注射,隔 
7~10天再注射1次,在牛痒螨常发的牛群应在每年 
的5月份再进行1次防治。 
3.5牛皮蝇蛆、肝片形吸虫、胃肠道线虫和牛 
痒螨混合感染的驱虫程序 
选用埃维菌素类药物、肝蛭净分别与丙硫苯咪 
唑按上述剂量合用,驱虫时间为每年2月、7 ̄8月期 
间、9~1O月期间和l2月份。 
3.6程序化防治要点 
放牧肉牛程序化驱虫,要保证密度,重点是防治 
肉牛常见的体内、外寄生虫病。除了按程序驱虫外, 
犊牛于断奶前后进行1次保护性驱虫。育肥牛要于 
育肥开始前和育肥中期(育肥开始2个月左右)进 
行2次驱虫。针对螨病的防治,应间隔7~10天再进 
行1次。新引进牛在隔离期间应进行1次驱虫。 
4防治效果 
连续多年对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采取综合手段 
进行程序化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抽测表明,全 
旗肉牛寄生虫感染率由85%降至15%左右。经程序 
化防治后的牛群胃肠道线虫虫卵转阴率达90%左 
右,肝片形吸虫虫卵转阴率达100%,牛皮蝇蛆死亡 
率达100%,肉牛因病死亡率从1.5%下降至0.2%,对 
巩固本地区绿色牛肉产品基地的地位和提高肉牛养 
殖效益发挥了显著作用。 
草原放牧肉牛寄生虫程序化防治,改变了传统 
的防治方法,提高了综合防治效果。由零星自发治 
疗,间断治疗改为有组织,有计划的多年连续的预防 
性治疗,实现了放牧肉牛寄生虫病防治由单一被动 
向综合科学化模式的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