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2.传播途径 由传染源排出的虫卵、幼虫、卵 囊等,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到 达新的宿主体上。而且,许多寄生虫在传播过 程中,还必须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与传播者体内 发育,甚至繁殖后才能达到感染期而对新宿主 具有感染能力。
动物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经土、饲料、饲草和水传播
这主要是直接发育的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寄生虫的虫卵、 幼虫、卵囊等,随宿主粪、尿等排至外界,在适宜的条件下发 育至感染期,污染土、饲料、饲草、水,再传播至新的宿主。
(六)异宿主寄生虫 整个发育史中需更换一个 或二个以上宿主的寄生虫,又称多宿主寄生虫。
四、宿主的类型(书上全面)
1、终末宿主 :寄生虫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2、中间宿主: 寄生虫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3、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在其幼虫发育期中需 要两个中间宿主,其第二个中间宿主称为补充宿 主。
4、贮藏宿主:有些寄生虫的虫卵或幼虫可进入 某种动物体内,在其体内保存生命力和感染力, 但不能继续发育,该动物被称为贮藏宿主。
②中间宿主或生物媒介在摄食宿主血液或 组织时感染寄生虫,再经它们传播给新宿 主;
③感染性幼虫期寄生虫主动寻找并侵入宿 主。
2、侵入的寄生虫多经移行到达寄生部位。
3、寄生虫进入适且宿主,到达相应器官 和组织定居。定居后寄生虫生长发育,直 到性成熟或一定的幼虫期。
寄生虫在侵入、移行、定居和生长发育过 程中,对宿主机体均有致病作用。
5、转续宿主:在中间宿主或补充宿主体内发育 到感染期的某些寄生虫,进入非终末宿主动物体 内后,幼虫在其体内不发育,长期保持感染力, 这种动物称为转续宿主。
6、保虫宿主:保虫宿主有多种函义,在兽医学 上,是指某些种寄生虫以多种动物作为终末宿主 时,把那些不常被寄生的动物称为保虫宿主;在 医学上,某些种寄生虫既寄生于人也寄生于动物 时,通常把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三)对宿主机体的影响,外界条件(气 温、降雨量、放牧条件、饲料质量、饮水 性质等)直接影响机体抵抗力。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概念:研究某种寄生虫病在动物群体中的 发生、传播、流行及转归等客观规律的科 学叫寄生虫病流行病学或称寄生虫病流行 学。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某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 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动物。只有当这三个环节在某一地区 同时存在并相互关联时,才会构成寄 生虫病的流行。
第三节 寄生虫的发病条件
寄生虫病的发生,必须具备有致病力的寄 生虫、易感性的宿主、寄生虫感染宿主的 途径以及促成寄生虫病发生的外界因素等 最基本条件。
一、寄生虫有其致病力 (一)机械损伤 1、固着 2、 移行 3、 压迫 4、阻塞 5、 破坏
(二)营养消耗 1、夺取营养 2、干扰代谢 3、 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三)毒素及有毒产物的影响 (四)变态反应 (五)接种与激活病原微生物
四、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寄生虫的影响
外界条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 水。只有在适宜温度下,寄生虫的体外发 育阶段才能完成,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 发育停止,甚至死亡。
(二)中间宿主和生物传播媒介的影响
有些寄生虫子的发育必须有中间宿主参 加,有些寄生虫的传递必须靠生物媒体完 成,因此,在一定区域某些寄生虫的中间 宿主和生物媒体存在与否,是该种寄生虫 病能否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传染源
传染源通常是指寄生有某种寄生虫的宿主, 包括患病动物、病人和带虫者。病原体(虫卵、 幼虫、虫体)通过这些宿主的粪、尿、痰、血 液以及其它分泌物、排泄物不断排出体外, 污染外界环境,然后经过发育,经一定的方 式或途径转移给易感动物,造成感染。
绦虫节片
(二)、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某些传播因素,侵 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1.病原从传染源排出 寄生虫的种类和寄生部位不 同,从传染源排出时所处的发育阶段和排出途径也 不相同。多数蠕虫以虫卵或幼虫期随宿主的粪便、 尿液、痰液排出;一些丝虫的微丝蚴进入血液中, 随中间宿主那龙线虫、鸟蛇线虫, 在宿主伤口侵入水中时,幼虫即进入水中;
(二)固定性寄生虫 必须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经 过一定发育期的寄生虫。它又可分为永久性寄生 虫和周期性寄生虫。
(三)外寄生虫 生活于宿主体表或与体表直 接相通的腔、窦内的寄生虫。
(四)内寄生虫 生活于宿主体内组织、细胞、 器官和体腔中的寄生虫。
(五)同宿主寄生虫 整个发育史中只需一个宿 主的寄生虫,又称单宿主寄生虫。
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基础知识优 秀课件
第二节 寄生虫和宿主的类型
二、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又称发 育史,是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 程。
三、寄生虫的类型 寄生虫按营寄生生活的时 间、寄生部们和发育特性,可分为以下主要类 型。
(一)暂过性寄生虫 在整个生存期中,只短 期侵袭宿主、解除饥饿、获得营养的寄生虫。
旋毛虫在宿主肌肉中形成的包囊幼虫被新的宿主 吞食后幼虫才开始进入其体内。
寄生于消化道的原虫常以卵囊或包囊阶段随宿主 粪便排出。一些血液原虫,如梨形虫、住白虫、疟 原虫等则是在血细胞内形成配子体,随传播者吸血 昆虫的吸血而离开宿主。
寄生于宿主生殖道的原虫,如马媾疫锥虫、胎儿 三毛滴虫则是在病畜同健康家畜交配时,虫体直接 侵入健康家畜。
如:捻转血矛线虫产出桑葚期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在外 界发育为第三期感染性幼虫,幼虫爬到牧草上或被冲入水中, 当羊吃草或饮水时即引起羊的感染;
结肠小袋虫及贾第虫的包囊、球虫的感染性卵囊也是通 过这种途径而传播到新的宿主;
猪蛔虫产出单细胞期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在外界发育 成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污染土、食物和水,当猪吃 食、饮水或拱土时食入这种虫卵,即引起感染。
二、宿主及其易感性
在易感动物中,不同年龄的宿主对寄生虫的易 感性也不同。
在同一个畜群中,同年龄的不同个体,对寄生 虫的易感性也不一致。
影响宿主个体易感性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 是机体的营养状态。
三、寄生虫的侵入和定居
1、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有三种:
①宿主吞食寄生虫感染期的虫卵、幼虫、 卵囊或其中间宿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