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试论费孝通的家庭社会学思想和理论)))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
潘允康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费孝通先生的家庭社会学思想和理论)))以/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0为中心的婚姻家庭本质论、以/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0为模式的婚姻家庭结构论和以/双系抚育0为中心的婚姻家庭功能论。婚姻从表象上看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看是社会行为。现代社会变迁使婚姻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并没有动摇它的地位。维护家庭结构的相对稳定,使家庭功能得以有效发挥,对于社会的整合和绵延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键词 家庭 结构 功能 社会行为
费孝通先生是当代中国社会学、人类学一代宗师。1949年9月,费孝通的名著5生育制度6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他在该书中阐述了他的家庭社会学理论和思想。一、以/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0为中心的婚姻家庭本质论 人为什么要结婚,社会为什么要有婚姻家庭制度,一直以来人们对此有不同理解和解释。费孝通认为人类之所以需要婚姻家庭制度,是为了传宗接代。11婚姻家庭制度是生育制度。/生育制度)))包括求偶,结婚,抚育0¹,就是人们所说的婚姻家庭。费孝通从制度论出发,将其论述婚姻家庭的著作命名为5生育制度6。费孝通阐述了人为什么要结婚,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家庭。在他看来,婚姻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为了满足/生孩子,把孩子领大0的需要,因此在该书第一章他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婚姻家庭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为了社会新陈代谢作用的重要,社会上必须预备下这负责抚育的基本团体来完成这任务。每一个社会所容许出生的孩子必须得到有人抚育他的保证。所以在孩子出生之前,抚育团体必须先已组成。男女相约共同担负抚育他们所生孩子的责任就是婚姻。0º
21婚姻的基本意义不是限制两性关系,而是为孩子确定社会性的父母。费孝通说:/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从婚姻里结成的夫妇关系是从亲子关系上发生
52 天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¹º费孝通:5生育制度6,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9页。的。这种说法也许和我们通常的看法不同,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时常会使人觉得夫妇关系是两性关系,婚姻是确定两性关系和个人开始性生活的仪式。可是在很多民族中两性关系并不以婚姻始也并不限于夫妇之间,而同时特值我们注意的是夫妇之外的性生活无论如何自由,并不会引起婚姻关系的混乱。这使我们觉得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因之,我们似乎不应把限制两性关系视作婚姻的基本意义。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之所以受到限制还是因为要维持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的抚育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因素。0¹这里深刻阐述了婚姻本质。按常识,婚姻的确立标志着两性关系的合法化,但费孝通用民族学的调查研究结果(如初夜权,宗教性的神女,成年礼时的性交,借妻,以妻待客,交换妻子以及情人制等,常是最受人喜谈的风俗)说明婚姻关系和两性关系并没有绝对的联系。他反对关于婚姻家庭的世俗看法,指出婚姻家庭的本质在于传宗接代。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婚姻家庭的本质时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0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0»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费孝通先生不仅从宏观层面上确认婚姻家庭制度的客观存在,是因为社会需要确立一个基本单位来实现/人类种族绵续0,而且,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婚姻是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他把亲子关系区分为生物性的亲子关系和社会性的亲子关系,他说:/我们应当把生物性的亲子关系和社会性的亲子关系,在概念上,加以区别。婚姻的目的是在确定社会性的父亲,对于生物性的父亲的确定,倒还属于次要,事实上父与子的生物关系的要求确定本身是一种社会的规定。0¼3.婚姻从表象上看是个人行为,从本质上看是社会行为。正是因为婚姻与两性关系,与个人的情爱没有绝对的联系,是为了完成人类的传宗接代而设立的一种社会制度,所以婚姻是个人行为,更是社会行为。婚姻从表象上是个人行为,是说婚姻需要当事人的参与。今天实行婚姻自由的原则,一个人要不要结婚,和谁结婚,什么时间结婚都是个人的自由,是个人决定的事,他人和社会都不会干预。婚姻从本质上是社会行为,是说婚姻是一种承担重要社会功能的制度,为社会所关注、参与和干涉。费孝通先生在5生育制度6中对于婚姻行为的社会性有十分生动的阐述。他说:/婚姻是用社会力量造成的,因为依我所知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地方把婚姻视作当事人间个人的私事,别的人不加过问的。婚姻对象的选择非但受着社会的干涉,而且从缔结婚约起一直到婚后夫妇关系的维持,多多少少,在当事人之外,有别人来干预。这样,把男女个人间的婚姻关系弄成了一桩有关公众的事件了。这并不是一般人的无理取闹,或是好事者的瞎忙,而是结合男女成夫妇所必需的手续,因为,让我再说一遍,单靠性的冲动和儿女的私情并不足以建立起长久合作抚育子女的关系来的。0½婚姻行为的社会性,使它被社会的法律、道德、舆论、宗教、习俗所干预,为公众所关注,/婚姻在人类生活上既是这样重要,而同时又不常和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倾向相符合,于是社会得立下法律来防止轶出规范的行为。单靠法律的制裁犹嫌不足,于是把其他经济关系等渗入婚姻关系中,并扩大向婚姻关系负责的团体,这样使夫妇间的联系加强,即使夫妇间一时感情失和,每会因牵涉太多,不致离异。可是这还不能使这种人造的办法根深蒂固,不易撼动,于是进一步,婚姻关系获得了宗教的意义而神圣化了。婚姻有关的法律,社会,以及宗教的制裁,在它们功能上说是相同的,都是在维持人类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抚育作用。0/在西洋,婚姻仪式须在教堂里由牧师来主持,把婚姻视作一种向上帝负责的契约。在我们自己,一方有月下老人的暗中牵线,一方有祖宗的监视,一方还有天地鬼神来作证,这样把确立个人关系的婚姻弄成了一件热热
53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¹º»¼½费孝通:5生育制度6,第29、31、33页。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页。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页。闹闹的社会举动,更把这和生物基础十分接近的俗事,转变成了好象和天国相通的神迹。0¹二、以/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0为模式的婚姻家庭结构论 和费孝通先生以/人类种族绵续的保障0为中心的婚姻家庭本质论相关的是以/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0为模式的婚姻家庭结构论,包括以下三点:1./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0的家庭稳定模式理论。/两点成一线,三点成一面0是几何学中的原理。通过一点的可以有无数条直线,而通过两点的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成一线;通过两点一线的可以有无数个平面,而通过三点的只有一个平面,即三点成一面,结构就有了确定性和稳定性。费孝通先生借用这个理论,阐述了他的家庭结构论观点。他引用了雷蒙德#佛思的话说:/舞台上或银幕上的三角是二男一女(近来也有二女一男)间爱的冲突;可是从人类学者看来,社会结构中真正的三角是由共同情操所结合的儿女和他们的父母。0他说:/二点之间只能划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并不能固定任何一点的地位,两点尽管可以不改变这距离而四处移动。若要固定这两点和其间直线的位置,只须再加一点,划成一个三角。三点之间要能维持三条直线的长度就只有一个三角的形式。两点地位的固定得靠第三点的存在。这是结构学上的原理,在社会团体的形式中也常常看见,两人间的关系靠了第三者的存在而得到固定。0º男女结合成夫妻,还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还没有稳定的家庭结构,只有孩子出生,家庭中有了第三点,才有了稳定结构,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这个家庭结构的思想和理论与他的婚姻本质论是一致的,即婚姻家庭制度存在的根据是生育和种族绵续,为此而造就了家庭这样的社会结构,它必然是三点的,而不是两点的,只有三点式结构,才有有效的家庭功能、稳定的家庭结构,符合社会传续的需要。2./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0的家庭关系理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是同义语,结构也称模式,常常是从关系的总体上说的,而关系则比较具体,常常是指两种角色间的互动。费孝通先生在阐述婚姻家庭结构论时,还论述了家庭三角结构中的两种主要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从形式逻辑上说,先有夫妇关系,再有亲子关系,换句话说,先结婚产生夫妇关系,再生育,出现亲子关系。而费孝通先生说,/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联的社会
关系)))夫妇和亲子。这两种关系不能分别独立,夫妇关系以亲子关系为前提,亲子关系也以夫妇关系为必要条件。这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短缺的。0»这是一种深刻的辩证逻辑,就是说,没有亲子关系的目的和结果(即没有生育),就没有夫妇关系,也没有所谓婚姻,这从结构和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婚姻家庭的本质。他列举了广西花蓝瑶的例子,/花蓝瑶不但在实际生活上,而且在仪式上,特别强调孩子的出生是夫妇关系完成的条件。0¼孩子出生后夫妻的婚姻关系才真正确立,夫妇才有了家庭中的地位和名分。费孝通先生还从现代社会生活角度论述了亲子关系对夫妻关系的调适作用和稳定作用。他引用了帕克教授关于人所生活的世界是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0三度的观点,指出/两性的享受不带有对于将来的瞻望,各人为了自己的满足不易有个共同的憧憬,这种生活不是三度的,因之各自被习惯所支配,使他们不易和洽。要打破这历史的不同习惯的障碍,必须创造出一个共同的向未来的投影。孩子不但给夫妇创造了一个共同的将来的展望,而且把这空洞的将来,具体的表示了出来。结婚若是只是指两性的享受,这种关系是不易维持的。可是结婚却开启了另一种感情生活的序幕,孩子出生为夫妇两人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0½。这里论者从婚姻的本质上进一步揭示了两种主要的家庭关系的相互作用,而且给现代那些把婚姻等同于如痴如醉爱情的人一种启示。婚姻家庭中不仅有爱情,还有生活琐碎事物和生育抚育责任;婚姻家庭中不仅有夫妻关系,还有亲子关系,没有亲子的支撑,就没有长久的夫妻。
54 天津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¹º»¼½费孝通:5生育制度6,第36~37、65、65~66、66~67、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