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节能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 一、政策方面 1. 节能服务国际政策 1) 美国 美国是ESCO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ESCO的发展,把这种支持作为促进节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政策措施。其中在有关节能环保法案方面,于2005年8月公布《2005能源政策法》;在建筑节能方面,1998年,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联合推动主要针对商用建筑的“能源之星”标识。2008年,加州通过“建筑物绿色标准法规”。美国还建立了相关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纽约等州还实施了包括建筑节能审计在内的能源审计项目。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美国能源部(DOE)组织制订了一系列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发布了各种类型合同的标准模式,编制了“联邦政府能源项目的方法和验证指南”。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首先在电力规划中采用了综合资源规划方法(IRP)。在财政政策及资金支持方面,2003年美国决定对能源效率、替代燃料和可再生燃料等领域实行减免能源税政策,对新建建筑和各种节能型设备根据所定的能效指标不同,实施10%-20%的减税额度。
2) 加拿大 制定节能政策和法规,1993年,加拿大出台《加拿大节能法》,赋予联邦政府制订和执行有关节能措施和寻找替代能源的权力。1998年,加拿大自然资源部专门成立了节能办公室,以指导公众提高在家庭、工作和交通等方面的能源使用效率。带头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1992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实施“联邦政府建筑物节能促进计划”(The Federal Buildings Initiative,简称FBI计划)。从财政和资金支持方面,2011年9月加拿大政府投资推节能计划,未来2年投资7800万加元,提高能效的计划还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加拿大联邦和省2
两级政府通过开征特定税种、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节能环保事业发展。 3) 日本 日本早在1972年就设立了热能源技术协会,于1978年成立了节能中心,全面协调,指导国民和企业的节能以及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于1979年6月22日颁布《有关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并前后经过了1993年、1998年、2002年和2005年四次修订。此外,政府还向能源服务产业给予事业资金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税制支持政策。如在国家预算中安排专门的节能资金,并于2009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适用对象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以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
4) 中国 2011年9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十二五”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2010年4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节能服务产业实行税收扶持政策。我国对符合要求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暂免征收营业税,所得税三免三减半,对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对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政策,节能公司审核备案需按所在注册地区逐级申报,国家发改委对最终审核通过的节能服务公司,将批注获得财政部提供的财政奖励资金。
2. 启示 相比于国外节能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我国节能服务行业法律、法规仍需完善。首先,应规范ESCO市场,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能源服务公司的资质。其次,完善现行节能法律,加强能耗监测和管理。最后,在税收方面给予ESCO优惠。ESC0提供的是综合性服务,决不是简单的设备销售或技术咨询。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减轻ESCO的税收压力。 3
二、节能服务领域 1. 国外节能服务领域 1) 美国 美国能源服务公司(ESCO)主要面向大型客户进行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美国的节能服务业市场中,包括MUSH市场、联邦机构的节能服务市场、公共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居民节能服务市场、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和商业节能服务市场。其中MUSH市场占据的产值份额最大,2006年为58%,产值超过20亿元。这一市场包括对市政府和州政府、大学院校、中小学校及医院的节能服务。
2) 欧盟 在欧洲前期发展中,大部分项目都在公用领域,主要原因是这些客户回款有保障,同时很多国家(德国、奥地利、西班牙)都有针对公用设施的节能改造促进计划。各国主要以楼宇厂房和公用设施的照明、供暖通风(HVAC)为开端,随后进行热电联供和可再生能源项目。
3) 加拿大 加拿大ESCO的主要业务市场为政府大楼、贸易建筑、学校、医院的节能改造,产业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居民用能设备的升级。
4) 中国 2004年发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指出节能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工业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建筑节能,其中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为主要领域,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4
图1 节能重点领域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分析了2004年和2005年节能服务公司(ESCO)已实施项目在建筑领域、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的分布,从项目数量上来看,建筑领域最多,工业领域的项目数量增加也比较明显。从总的投资额来看,工业领域的投资较大,交通领域的项目比较少,占的份额很低。但是已实施的项目已经涵盖了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等各行各业。
2. 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节能服务主要在公共建筑(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和公共设施等领域,针对住宅用户的节能服务虽有涉及,但开展业务比较少,不是发展重点。国内的节能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在电力行业虽有涉及,但尚不是发展重点。所以对于整个国内外的节能服务市场来讲,电力行业和住宅用户的节能服务市场还相对匮乏。
三、运营模式方面 1. 投资模式 1) 美国 美国EPC市场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节能投资渠道的多样性。节能服务公司得到来自政府、保险公司、融资机构、电厂或公共机构等多方的支持,另外一些则是自筹。 5
2) 英国 电力行业通过输电附加费筹集资金,投资提高能效项目。英国大部分ES C O采用第三方融资的模式,通过银行取得项目资金。ESCO项目对银行和信贷机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英国ESCO的繁荣发展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即项目融资发展成熟、企业的创新精神、优越的市场结构。
3) 德国 德联邦经济部与德复兴信贷银行设立中小企业节能专项基金。例如,欧盟专门为金融机构创建一个网站,来宣传ES C O,激励金融机构支持能源服务项目,提供资金上的扶持。
4) 西班牙 具有较强的融资和投资的能力,西班牙的节能服务公司可以向银行贷款或第三方融资方式。(第三方融资:针对拟投资的项目成立专门的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具体落实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和维护。)保险公司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担保,能源多样化与节约协会支持节能服务发展等。
5) 启示 我国在拓展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时,可以选择引入多机构、多方位的融资模式。首先,激励国内金融机构参与能源服务行业。为金融机构建立更多的信息库,同时为先行进入这个领域的金融机构提供激励。其次,在金融机构设立能效工程资金专用窗口。由专业的职员评估能效工程的风险和可行性,从而决定提供贷款的规模。最后,国家及地方可以安排相应的节能专项资金,扶持节能效益好的节能项目,并将节能工作的实施效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6
2. 运营机制 1) 美国 美国ESCO的几种类型:第一种,独立的ESC0。这些公司的业务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常常有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 第二种,附属于节能设备制造商的ESCO。一些节能设备和产品制造商通过ESCO的服务推销他们所生产的设备和产品,随之他们自己创办附属的ESCO。第三种,附属于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的ESCO。
2) 英国 英国大约有20家能源服务公司,这些公司主要包括石油公司、电力公司以及大型跨国设备公司的附属公司。很多小型ESCO只提供单一的组合服务。
3) 启示 电力行业是能源提供的主体,我国电力行业具有较好的用户基础,且随着智能电网技术及其他创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具备开展节能服务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优势显著。因此,电力企业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运营机制具有一定可行性。以节能服务公司附属电力行业的发展形式,适合我国目前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且能够更好地保证用户享受节能服务的标准和质量。
3. 运营模式 国内外节能服务企业所采用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其中,节能效益分享模式和节能量保证支付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两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又出现了能源费用托管模式、改造工程施工模式、能源管理服务模式,以及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等复合型商务模式。 7
1) 美国 美国结合自身发展,大力推进ESPC模式,使得ESPC在美国能够很快成熟。目前美国的EPC项目最为普遍的采用保证节能收益的合同方式。节能效益是由电力公司向政府机构应交的电费的一部分收取转给节能服务公司。
2) 日本 日本ESCO合同主要形式是节能效益分享型。政府选定拟改造的建筑物,为确定节能策略先进行初步诊断、咨询,然后通过招标确定ESCO,由中标ESCO投资进行详细节能诊断,设计改造方案,进行改造施工,直至运行调试。产生节能效益后,双方进行分享。
3) 西班牙 西班牙除了类似美国和加拿大的分享节能收益合同外,还有BOT(建设、运行、转让),BOO(建设、运行、拥有)和BLT(建设、租借、转让)三种形式。
4) 中国 我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客户主要是商业企业,政府机构等公共事业建筑比例偏小。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费用托管型、效益保障型(ESPC)及效益分享型都同时发展,政府没有明确支持或优先发展那种模式。
5) 启示 我国在推进节能服务发展时应考虑适合的模式,或者混合的模式优先推进。目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居多,例如,今年年初投产运作的江苏常州的“中国能效网”也是采用效益分享模式。这种提供一体化能源管理平台的方式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工业节能领域的发展需要。因此,电力行业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充分利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及智能用电、能效管理等技术,能够构建这样的网络平台,提供一整套的节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