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种植培育项目

村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种植培育项目

楼房村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种植项目

建设可行性报告

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委会

2012年3月3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市场预测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四章 场址条件

第五章 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

第六章 原材料供应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

第九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章 研究结论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楼房村平欧大果榛子种植培育项目

2、项目申请单位:丹东市奥林榛子种植培育园

3、承办单位概况: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全村现有住户1428户、4748人,11个村民组。全村有耕地4340亩,林地18876亩,粮食平均亩产704斤,人均年收入8883元。村级经济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作物为玉米、大豆等。

4、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对此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生产基地为纽带,将我市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已被确定为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这一指导思想下,积极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积极发展规模种植,培育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地点:项目建设在楼房镇楼房村四组。该地区位于辽宁东部山区,距丹东市内20公里,人口4748人,11个居民组,现有耕地4340亩,有利于发展平欧杂交大果榛子项目。

2、项目法人:李存荣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规模与目标

楼房镇楼房村,在中共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鼓舞下,充分发挥山区土地资源条件,带动更多农民富起来,加快奔小康进程,提出在全村发展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生产项目拟建苗木基地30亩,生产基地40亩,(5年时间实现800亩)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榛子生产,使这一具有辽东特色的坚果生产走向规模化,对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实施后,经过3年进入开花结果期,预计年产优质榛子5000公斤,6年后进入盛果期,预计年产优质大果榛子1.5万公斤。

5、主要建设条件

⑴、肥沃的土地资源:项目实施地块为富含丰富有机质的土地;

⑵、有利的气候条件:项目区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气候明显。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具有人类生存和发展农林业的有利条件。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最热平均气温34.5摄氏度,最低日平均气温20.5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为810mm,无霜期180天,全天日照时数220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5201.4—5358.2ml/㎡。

6、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67.87万元,争取惠民资金30万元。

第二章 市场预测

一、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近几年来,野生榛子连年丰收,价格却连年暴涨。个人承包的荒山所收获的上等榛子,每斤高达12元,坐在家里就有客商进行收购。沈阳地区一些专卖店经过包装后,每斤高达35元,且供不应求。现在国际市场榛子的需求逐年增加,特别是平欧杂交榛子,唯有我们中国才有,全世界独一无二。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榛子。但是由于我国榛子生产面积总量太少,连国内消费还供不应求,每年还需要进口几千吨榛子来供应国内市场。按每年每人消费1斤榛子计算,每年就需要60万吨。全世界榛子年总产量才有63吨,缺口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发展优势果大、高产平欧榛子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当勿之急。按亩产500斤计算,还需栽植榛子200万亩,也满足不了国内市场。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迅速提高,人们对榛子的需求量将成几倍、十几倍的增长。而我国现有大榛子人工栽植才刚刚起步,产量微乎其微,要满足市场需求那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榛子市场需求量巨大,它给榛子栽植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也给山区实现脱贫致富开辟了渠道。特别是适宜本地栽植的个大、质量最佳的平欧杂交大果榛子,一是种植形成规模后,将取代进口榛子和野生榛子市场。

二、产品目标市场分析及市场策略分析

榛子属于坚果类果品,具有耐运输,不易破碎,耐储藏的特点,

所以为榛子的市场选择提供了广阔的交通运输条件。针对于本地市场,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所以只要市场价格满足项目的利润要求,就可以就地销售以节约成本,同时对于外地市场,可以利用本地榛子的优质率高,果实粒饱满等特点抢占外地市场,积极打开外地市场,为未来的市场拓展铺平道路。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1、苗场规模

项目计划利用30亩土地作为榛子树幼苗的培育基地,果木株数为3300株,年产幼苗20000株。

2、种植基地规模

项目计划利用40亩土地作为榛子种植基地,果木4400株,盛果期预计年产大果榛子1万公斤。

二、产品方案

项目采用的是本溪桓仁出产的抗寒大果榛子品种,该品种可长成5米高左右的榛子数,树体寿命约50年,可抗-32~35度低温,在北纬32度-42度的范围内的山地、平地、沙地等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栽植,具有欧洲榛子个大、丰产、皮薄的特点,又具有野生榛子抗寒耐旱,三年生树开始结果,榛果扁圆形或椭圆形,平均果重2-2.5克,榛果大如橡子,味似野山榛子。

第四章 场址条件

一、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实施地位于振安区楼房镇楼房村四组

二、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实施地块为大田地,属于产粮地块。

三、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实施地属于阳面大田地,地势比较平缓。

四、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7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为810mm,无霜期180天。

五、水质条件

本地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无工业污染,同时距离河流较近,地下水资源丰富。

六、交通运输条件

楼房村距离镇所在地2公里,紧靠201国道,交通便利。

第五章 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苗场生产技术

苗场采用压条繁殖生产技术,当母树的萌生枝、根蘖枝长到60—80厘米高时(约6月中旬—7月上旬)进行压条。秋季落叶后,把压条枝与母株分离。

2、种植基地种植技术

⑴、栽植:①株行距:2X3米,每亩栽111株。②定植穴:直径60—80厘米,深50—60厘米。回填时底土与有机肥混合放在定植穴底部,定植穴上部回填表层熟化土。③定植时间:春栽,大地化透即可。④定植前先修剪根系,大约剪掉根系长度的1/3,使根系见新茬。⑤栽苗要深浅合适,栽植深度不能超过10厘米,千万不能栽太深,栽苗踩实后浇足水,水渗下后封树埯,再盖上地膜。⑥栽苗后立即定干,定干高度20厘米,剪口下要有4—5个好芽,定干宁低勿高。

⑵、整形修剪:丛状树形通常保留均匀向四周伸展的3—4个基生枝作主枝,1年生苗,应垂剪苗干,仅留20厘米左右,促发基生枝。2年生苗定植应按不同方向选3—4个健壮枝作主枝,对主枝进行中度短截,约剪留苗干的1/2,其余基生枝一律从基部剪除。第三年,继续短截已选留的主侧枝的延长枝,形成开心形树冠,内膛枝一般不修剪,注意及时除去萌蘖枝。榛树修剪可以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两个时期。幼树修剪应以扩大树冠为主,调整开张角度,对主侧枝延长

枝进行轻短截,剪去1/3。对于长的延长枝要中度短截,以防止下部出现“光杆”现象。内膛小枝不剪。

(3)盛果期树,主侧枝延长枝短截其长度的1/3—1/2,促发新枝。内膛小枝除弱枝、病虫枝、下垂枝剪除外, 其余小枝仍不修剪,培养成结果母枝。为了增加花芽量,提高产量,对中庸枝、短枝不修剪,只短截主侧枝延长枝。反之,为了减少结果,促进强壮枝生长,恢复树势,应重剪发育枝。在主枝确定后,每年需除萌芽枝2-3次(繁育苗木除外)。在冬季修剪时,为了防止枝条失水抽干,较大剪口涂抹石蜡。

(4)土肥水管理:榛树秋季施肥以果实采收至土壤冻结前的9-10月为宜。每年施2次,第一次在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上中旬进行。在株丛(灌丛)下均匀撒有机肥或化肥,然后浅翻土。2-3年生树株施粪肥15-20公斤;4-5年生株施30-40公斤。幼龄榛园每亩需纯氮4公斤、纯磷8公斤、纯钾8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2:2)。复合肥(含氮磷钾三元素)全年施肥用量为:1年株施100克;2年株施150克;3-4年生施300-500克;5年生以上施2000克。新定植的苗木,必须及时灌水。灌水可结合施肥进行,一般在生长前期需灌1次水。如果灌水两次,第一次发芽前后;第二次于5月下旬-6月下旬,即幼果膨大和新梢生长的盛期。第二次灌水是保证当年产量的关键。要注意排水。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可再灌1次封冻水。

二、工程方案

主要建筑物特征、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如下:

1、加工车间,采用砖混结构的厂房设计形式,高3.5米,宽10米,长20米,占地面积200㎡;

2、办公场地,采用砖混结构的居住房屋形式,高3米,宽6米,长15米,由两间办公室和一个会议室构成,共占地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