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 姓名:杨再顺 班级:2013级非师一班 学号:222013332022004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近现代起源于西方并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扩张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至今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紧紧围绕民族主义这个主题先后阐述了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传播的历程,运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分析了它出现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从积极的消极的两个方面对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文章最后还分析了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对待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应有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关键字 民族与民族主义 起源 发展 影响 态度价值观
一:民族与民族主义 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民族主义这一社会思潮的起源发展史,就要先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在近现代西方和中国的各大相关文献中,民族主义往往是和民族分不开的,民族主义实在一个民族内部的生产实践当中所萌发的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在阐述民族主义起源发展史之前就很有必要弄清楚何为民族,何为民族主义,明确这两个概念,对解决我们的论文课题是基础性的,首要性的问题。 民族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共同体形式,它最早起源是原始社会末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氏族,部落经过部落联盟发展而来。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民族学观点,民族是从野蛮向文明,从部落向国家过渡的的产物,也就是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1所以,,总结前人的观点,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何为民族,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在特定区域形成的,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并在历史上培育起来的有共同意识和情感的共同体。民族可谓是人类群体脱离蒙昧野蛮走线那个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类演进的高级形式。 民族形成之后,便随着历史的前进而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封建时代已有初步的民族主义形成,如历史上有名的基督教“十字军东征”则被认为是在民族主义的思想驱动下所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清洗战争,但是真正的民族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萌芽有着密切的关系。民族主义最早出现于1844年,它最早的概念是指变现与族际关系上的强烈情绪化的意识形态。2这个概念一直并引用并延续着,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型和广泛的思想性。一方面,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心理现象,着重强调着本民族的利益,得到民族内部广泛的认同。一方面又是一种有力的精神支撑,它对于民族内部的成员的生活甚至是斗争,战争极有刺激性。从外延来看,根据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民族主义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以部族和部落为基础的族裔民族主义,它包括部族民族主义和种族民族主义;以建立民族国家为主要宗旨的政治民族主义;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经济民族主义;以思想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民族主义;最后是令当今世界特别注意的宗教民族主义。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04页
2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匡萃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5页 二:民族主义的历史发展 民族主义自萌发以来,就深刻的打下了资本主义的烙印,它起源于西方,经由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传播到全世界,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宗教,民族问题的此起彼伏,更加受到各国统治阶级以及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民族主义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民族国家的诞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民族国家的矛盾冲突,现代民族主义在国际社会的蜕变几个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与西方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政策分不开的。 民族主义起源有着丰富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诞生。从最初的13到14世纪近百年的积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内部的工商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离出来,并在经济地位得到提高的同时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封建统治者即罗马教会加大对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盘剥,于是一场以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改革——文艺复兴,便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的代表市民阶层要求结束长久以来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强有力的王权来实现民族的统一,以扩大销售市场,促进新兴经济的发展。《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就认为,只有建立权力集中的君主制才有利于意大利的统一和强盛。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由于市民阶层经济上的不成熟和政治地位的相对弱小,只能通过绘画,音乐,雕塑,小说等艺术形式反抗强大的封建统治,但是它开启了民族主义的大门,为以后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对以落马教廷为首的封建统治者拉开了序幕。 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伴随着资本主义残酷而野蛮的扩张进行的。首先是民族主义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传播。文艺复兴以后,市民阶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启了民智,促进了整个国家内部的民族主义意识的高涨。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方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涨时期。这一时期,以英国,法国,美国为首的国家纷纷进行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各国领导人物的语录中可以看出对民族主义的重视。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曾说过:我们要以一个更伟大的名字来称呼整个殖民地,那个名字就是“美利坚”,一切隔阂都应在“美国”的名义下消除净尽。3法国大革命后国民议会就宣布:主权是属于整个民族的。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出民族主义思潮第一次高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两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而民族主义在其他殖民地国家的发展则是一种被动下的主动。一方面,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人们饱受资本主义境界政治上的摧残,精神上的奴役,使得人们的反抗精神高涨,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更加刺激了人们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于是一大批拉丁美洲和亚非国家的民族运动便日益高涨起来,经过多次本民族内部的反抗斗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伴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终于得到了解放,民族国家终于建立起来了。 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则主要表现为民族国家的矛盾冲突,这中矛盾冲突不仅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冲突,也变现为土著人之间的民族冲突,而这种冲突往往则表现为宗教为典型代表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主义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表现突出,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明显表现出一种民族主义的思潮,本民族的优越性,自豪感强行加在其他民族的身上构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美国内部的种族歧视,美国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丹麦与格陵兰岛
3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匡萃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73页 土著居民萨阿米之间的冲突都需要双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相互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的解决。 三:西方民族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自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以来,西方的民族主义逐渐在近代中国得到了迅速的传播。一方面,西方民族主义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也表现在多个不同的方面。民族主义促进了近代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高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压迫,自古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的中国人便一次又一次的展开抗争,从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到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中国民族意识像火山般迸发出来,反抗封建统治和殖民主义,中国也迎来了第一个革命浪潮的高峰。孙中山更是把民族主义作为其革命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这种民族主义带有明显的缺陷。随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明确把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各民族和谐统一的民族国家写进党章,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当然随着西方民族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由于自身各方面的不成熟也犯下了许多错误。如在新文化运动中过分的追求西方的优秀民族文化,学习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而对我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完全抛弃,过分贬低我国传统文化,崇洋媚外的思想在社会各界甚嚣尘上,毁孔庙,烧古书则是对文化继承性的极大摧残,这种思潮延续到五四运动时期,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的历史的哲学思维在中国范围内传播才真正的使得这种不科学,不理性的民族主义得以消减。 四:当代对待民族主义思潮的正确价值观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民族主义也在当今网络上形成了一种十分大众化的潮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可喜可忧参半的,尤其是对于思想比较活跃但是尚未形成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特别要注意自觉抵制极端,超越性的民族主义对身心的不良影响。可喜的是我们能在网络上在法律约束范围内自觉的讨论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发表评论,拓展我们的思想阅历和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可忧的则是西方一些仇视社会主义的不良分子利用网络渠道大肆传播消极的民族主义,过分强调西方的民族主义观,极度渲染西方民族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贬低甚至侮辱我国的民族观,进而诋毁整个中华民族,对于青少年来讲,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制和封杀不良言论,在社会生活方面加大我国优秀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普及,让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 总结:民族主义思潮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它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超越性的民族主义则带来了国家主权,宗教等消极影响,局部战争,世界大战也明显带有民族主义的色彩。当代中国,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理性的对待民族主义。人们也应该自觉抵制消极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健全的价值态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