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UII I U I Ohlna Education lNnOV ̄t10n Herald 

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宋守富 (固始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固始465200) 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千人一面的程式化作文成为难以消解的囊疾。疗救方略不少,终因病因不明,药不对症而收效甚微。真正的 应对策略——有效的扎扎实实的作文指导,基础的读写训练却成为灯下黑。 关键词:作文教学 千人一面 雷同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一0080-02 

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大量的无物之文, 

无我之文,无文之文成为作文主流,千人一 面的程式化作文成为难以消解的痼疾。疗 

救方略不少,比如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比 

如推行情景作文,比如采用话题作文,比如 

提倡个性写作、创意表达、生命作文、真实 

作文,终因药不对症而收效甚微。真正的应 

对策略——扎扎实实的作文指导,基础的读 

写训练却成为灯下黑。 

1难以消解的痼疾:雷同.套话,程式 化 

写作是最具有个性的活动,因此也是 

最忌讳雷同的。但是目前学生写作出现的 

最突出的现象就是雷同,雷同成了学生作 

文的通病。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千人一 

面,千思一辙现象,让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 

工作者汗颜。千人一面的妈妈,千人一面的 

老师,千人一面的帮助推车帮助过马路,千 人一面的为了用虚情假意感动人让好人死 

亡,叫我们老师无语。 

“小朋友,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我 

叫红领巾。~买东西的时候阿姨多找了2角 

钱,我低头看到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就退回 

去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 

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他们比起来, 

我的心里惭愧极了……”由网友总结出的 

这样的小学作文必杀句,时至今日还在小 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 

2药不对症的方略:真实写作、消解 意义 改变体式 

面对惨淡的作文现状,面对雷同、套 

话、程式化这些难以消解的作文痼疾,专 

家、学者和众多的语文教师积极查找病因, 

于是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比如提 出真实写作、生活作文、情景作文、个性写 

作、消解意义、改变体式。方子开了不少,一 

个 见的事实是痼疾没有消解,问题依然 

是问题。 分析上述作文痼疾产生的原因,有一 

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学生缺少生活阅 

历所致,真实写作、生活作文、情景作文等 

疗救措施应运而生,似乎为学生创设情景 

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就能高涨写作欲望, 

就能快乐作文了。诚然,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生活阅历浅,知识贫乏很难写出好文 章,但缺少生活积累是导致作文千人一面 的原因之一,却不是根本原因。作文能力是 

随着学生年龄学龄的增高而逐步提高,不 

同的年级段不同的作文要求并没有超出生 活所限。校园有材料,家庭有新闻,社会多 

热点。校园生活、互联网、日常交往足够我 

们的学生描绘,亲情、师生情、同学情足够 

我们的学生抒发,满分作文是同为缺少生 

活积累的学生所写,历年高、中招作文题目 

有几个是让我们学生感到陌生、感到距离 

遥远、感到无话可说呢?总不能等到学生成 年了才让学生作文,真到那时学生已不是 

学生了。事实上他们贫乏的只是阅读和思 

想,而不是生活——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 

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还有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 

雷同化的根源在于这种一元化、同质的思 想教育的过度要求,在于思想对教学的控 

制、压制、利用、改造和遮蔽,强调“思想感 

情积极健康”的作文教学,在本质上与“代 

圣人立言 的作文教学没有差别,也是泯灭 “个我”成为“代社会立言”的“大我”的实践 

过程。目前学生普遍“不喜欢学语文,害怕 

写作文”,其实就是对这种一元化、同质“思 

想”和负载这种一元化、同质“思想”载体文 

字以及试图通过语文教学培养这种思想 

“复制能力”的厌倦,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 

求创造性的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文以载 

道是作文个性湮没的罪魁祸首,于是提倡 消解意义、个性写作,似乎淡化甚至取消语 

文课(包括作文课)的思想教育,学生思想自 

由了,表达能力就上去了,作文就能够“灵 

性”就能百花齐放了。然而,试想不从中心、 

主题着眼,怎能衡量出文章的语言表达水 

平?思想专制只能用思想自由去克服,不能 

用思想逃离去克服。而思想自由和自由思 

想,这本身不是一种思想教育吗?专制使人 说谎,奴役使人愚昧,这是铁的事实。但是, 

在精神缺失的背景下,又将出现什么状况 

呢?价值消解,精神空虚,物欲横流,所以从 

没有一种文化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不从“育人”、“做人”着眼,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就能提高了?恐怕结果是适得其反;即 

便提高了又怎样?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公民, 我们总不能不考虑这一点吧? 

第三种观点以王荣生为代表,认为我 

国语文课程里学生在学、在写、在考的文 

章,是“文学性的散文”——小学是“记叙性 

(描述性)的散文”,初中由“记叙性的散文” 

8o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Pald 过渡到“议论性的散文”,高中则主要写“议 

论性的散文”,或者叫“夹叙夹议”的“随 笔”。而“好的文学性的散文”有两个标志: 

其一,内容新鲜;其二,表述生动。“内容新 

鲜”的含义,就是“独创”。从逻辑上讲,“独 

创”的内容来源干自己(作者)的真情实感。 

“表述生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结构巧妙,二 

是语言“带有文学的意味”,即有“好词好 

句”;两者合二为一,也就是形式的“独创”。 

内容“独创”、形式“独创”的好散文,具有 “不可教性”。首先“要内容‘独创’、形式‘独 

创’,作者(学生)只可自遇而不能他求外 

人。”语文教师只能起到“催生”的作用—— 

“情景作文 ,“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倡“个 

性写作”、“创意表达”、“生命作文”等,其实 

都是“催生”的办法。第二,写作教学的“教 

学”,如果按通常的意思把它理解成“训练” 

的话,那么就很可能阻碍、乃至扼杀学生的 

“独创”。…“形式的‘训练’与‘真情实感’的 自然抒发在本性上有矛盾、相冲突。冲突的 

结果,是形式‘训练’压倒了‘真情实感’的 

自然抒发。也就是说,在语文课程里的写作 

中,学生不得不为了形式的‘训练’去选取 

内容,内容不得不迁就形式的需要,乃至为 

了某种形式不得不去假造内容。”[11,于是王 

荣生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改变作文体 式,放眼“文学性的散文”之外。遗憾的是他 

自己也没有具体方案。 

3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和基础读写训 

练是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缺少大量的阅 

读和作文训练是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文之 无物、无我、无文,千人一面,套话连篇的根 

本原因,加强作文指导和基础读写训练是 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经。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现在很少老师上 作文课,有效的作文指导更少,教师在作文 

教学中缺位。这早就不是秘密:在我国中小 

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我曾利 

用培训机会对我县七百多所学校近两千语 

文教师做过调查,也对部分学生和其它地 

区的一些同行进行了解,结果让我震惊: 

90%以上的学校是每两周布置一次大作文 

(即课堂作文),一次小作文(即个人练笔); 即便是大作文也是布置题目了事,很少有 

教师指导作文;基本没有教师面批作文;很 

(下转82页)

 (UII I U Z1 Chin8 Eduaat1on Innovation HeraId 

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所以“比较”是一 

切思维的基础,它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获得对事物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得到 

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比较式”教学法在发展学生的类比 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较差,学生缺乏感 性认识。如果教师引导他们有目的、有系统 

地比较、归纳、总结、存档,那么学生经过多 次比较、归纳,就能提高对相近或相反现象 的识别能力。既节省学习时间又能发展学 

生类比推理思维。比如不等式与绝对值相 

结合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 的,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用绝对值中只 含一个字母的处理办法延伸到绝对值中含 

有式子的较复杂的习题。利用“若 =一日, 

求a的取值”的解题思想可类推到解决“若 

1m一5I=5一m,求111的取值”;利用“lxl<5, 

求X的取值范围”的方法类推到处理 

“IX一3l<5,求x的取值范围”。 

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比较式”教学法同样也有利于培 

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实际教学中主要通 

过“比较式”提问、“比较式”操作,“比较”多 

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 

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 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 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 

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比如在验证著 名的勾股定理中,我发现采用“比较式”教 

学既能使各个教学环节紧扣相连又能很好 

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致的过程如 

下:首先让学生接触毕达哥拉斯验证法:剪 

四个与图1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 

它们拼成图2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 以表示为(口+6) ,又可以表示为c +2ab。 

要求学生“比较”两种表示法,看看能不能 

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 

接着让学生体验美国第20届总统的验 证法:利用图3的面积表示式验证勾股定 

理。 学生通过细致“比较”这两种表面看似 

不同的验证法,悟出实际上采用的解题方 

法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表示同一图形的面 

积。当我把学生的感悟总结出来:这种根据 

图形可以及其简单地直观推论或验证数学 

规律的方法,简称为“无字证明”时,学生就 

很自然的接受了此方法。最后在加深此方 法的应用时,我有意识给学生提供了两个 

既相像又有区别的图形要求学生验证勾股 

定理。如图4,5所示。 

当学生能利用面积法从不同图形不同 角度验证该定理时说明已经激发了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 

课后我还让学生思考:(1)根据下列图 教育教学方法 

形写一个等式;(2)此题的解题方法与课堂 

的勾股定理的验证法是否有相同之处,如 

有是什么?如图6所示。 

大部分学生在分析与对比中发现 

“无字证明”也可以验证某些代数恒等式。 事实上如果学生养成“比较”式学习方法的 

话,就会容易独立发现很多数学规律,同时 

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就会变得轻 

松自如许多。 

综上所述,“比较式”教学法是众多学 

法与教法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它在学生学 

习初中教学时有广泛的应用作用。“比较 

式”教学法的优势是能使课内外知识紧密 联系,新IEl知识串联贯通,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显增强。能使一些不轻易直接从理论上 

理解的看似深奥难懂的数学问题,若将其 与一些相关知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 

易的较果。同时采用“比较式”教学法能从 

多方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能力的 

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 

用比较法,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 

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 

淆,提高辨别能力,进而总结数学规律,从 

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上接80页) 

少语文老师每学期作文指导课上到两次, 平均不足一次,并且多集中在毕业班那里 

或邻近期末考试的作文技术指导上。不上 

少上作文指导课的原因很多,或因顾不上, 

或因见效慢,或因“不可教”,或因担心限制 

学生思路等等。原因姑且不论,但只有作文 

任务,没有作文指导,或教学无法,指导无 

效,教师无所作为,学生无所适从,作文能 

力何以提高?但作文要交,考试要考,不写 还不行,于是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段,或 

无病呻吟,“优秀作文选”成为作文法宝和 

源泉,于是无我、无物、无文之文大行其道, 

雷同、套话、程式化作文充塞课堂。文无定 

法文有法,教无定法教亦有法,显而易见: 

让教师归位,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和基础 

读写训练是作文走出困境的根本途经。 

首先,加强作文的有效指导,要重视提 高学生的全面修养,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 

于写作客体的理解、把握能力。作者对于客 

观事物的反映总是能动的积极的,作文的 

内容和形式不仅是学生作文意图和表达能 

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他思想、情感、阅历、个 

性特征、文化水平和个人风格的折光,正所 

谓“文如其人”。所以与“消解意义”论者相 

反,锻炼思想,陶冶感情不仅不能淡化、削 

弱,反而要浓化、加强。只有在广阔的社会 生活中锻炼思想,陶冶感情,才能更好地增 强写作激情及发现新事物、看出新问题的 

能力。重视全面修养还包括积累生活,拓展 

知识:包括训练思维,提高智能。丰富的生 

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不仅能提供大量的信 

息,还可以激发表达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 

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文章更充实,更准确, 更生动。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 

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环,学生在认 

识和摄取客观事物时需要观察能力,分析 

能力,采集能力;在构思过程中需要综合、 

分析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想象和创造能 力;在表达时需要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和修改能力;作文正是以思维为核心组织 

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多写多改,“在游泳 

中学会游泳”。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 

跃文思;可以汲取和丰富作文材料;可以积 

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可以学习写作 

方法,掌握写作规律。古人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是有道理的。阅读要得法,所谓 

“三百首”就是阅读量要大,“熟读”则要求 阅读深度到位,不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看书要像挖井一样,只有垂直地挖才会出 

水。阅读完后,要长时间地体会,努力与作 者的灵魂沟通,默默地寻找自己的生命在 

书海中的轨迹。 ,只有让自己有所震撼, 

有所感动,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 

82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内心精神资 

源也才会有充实的积淀。作文能力的提高 

最重要的途径还是学生的实践,在多读的 基础上多写多练多改。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这句因为学生作文经常使用而被百般诟病 

的“套话”(套话不是不好,相反,它常常是 真知灼见,不然不足以成为套话,我们反对 

的只是用套话湮没“个我”),恰好说明学生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 

程,要不得急躁冒进,来不得揠苗助长,只 

能循序渐进,靠的是教师扎实有效的指导 和学生的读写训练。显见的方法成为灯下 

黑,和目前充斥教育界的喧嚣浮躁和急功 

近利是分不开的。看到教师缺位却回避矛 

盾;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却要“淡化”甚 

至取消思想教育;要求高水平的作文又要 

抛开刻苦努力,只想“愉快教学”、“快乐学 

习”、 陕乐作文”,其结果不言而喻。镜花水 

月,痴人说梦似地美好的愿望永远只能是 

愿望。 

参考文献 

【i】王荣生.我国的语文课为什么几乎没有 

写作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7(I2). 

[2]余秋雨.现代人的阅读困惑【N】.扬子晚 

报,1998—09一l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