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跟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跟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1页
内固定与外固定治疗跟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
观察
【关键词】内固定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跟骨骨折;内固定;外固定
跟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既要求固定可靠,又需避免
感染的发生。我院骨科于2000年10月―2004年5月对跟骨开放性骨
折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治疗,总结疗
效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4~68岁,平均
31岁。左侧30例,右侧29例,合并腰椎压缩骨折4例,合并对侧踝
关节骨折2例,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1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
受伤类型以高处坠伤多见,共38例,车祸伤17例,其他伤4例。就
诊时间:伤后3~6h。所有病例均于伤后3~5h内急症手术,采用手法
复位石膏固定1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5例,经皮骨穿针体外固
定24例。钢板内固定组2例切口感染者,取出内固定之钢板,换药后
行以皮骨穿针体外固定。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骨折不愈合者按陈旧骨
折改钢板内固定,术中异体骨植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6个
月,最长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摄跟骨侧位、轴位片,并进行
CT扫描,按Sanders等[1]提出的方案进行分型。Ⅰ型均彻底清创
后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未列入本组病例,对Ⅱ型(20例)、Ⅲ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2页
型(19例)、Ⅳ型(20例)则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缝合原伤口后,手法复位采用三人徒手复位。助手于膝关
节处对抗牵引,术者一手放于足背,另一手拇指与四指相对在跟骨结
节处牵引,试图将旋转压缩的后关节面复位,以恢复Bohler角、
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另一助手用两手掌于跟骨两侧挤压,以试图
恢复跟骨宽度。期间可有明显骨擦感,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
用前后石膏托外固定。
,于跟骨外踝下外2cm处横行打入3mm克氏一枚,与胫骨踝
关节面上方2cm处横行打入3mm克氏针一枚,于第一楔骨垂直于楔骨
打入3mm克氏针一枚,安放外固定架,对跟骨进行上下、前后撑开进
一步加强手法复位效果,恢复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高度。
,手术切口自跟骨结节上方,绕过外踝尖端之下,达跗骨窦
处作弧形切口。手术切口应尽量避开原伤口。显露并保护腓肠神经,
不打开腓骨长短肌腱腱鞘,切断跟腓韧带后,紧贴跟骨外侧壁由下而
上暴露跟距关节面,用骨膜剥离子挺起向下塌陷旋转的后关节面,同
时跟骨结节处予以牵引,帮助复位,侧方挤压增宽的跟骨以恢复其宽
度,骨缺损处取髂骨植骨(髂骨宜提前取好)。固定方法主要根据骨折
情况选用钛合金钢板螺丝钉固定。
2结果
所有患者骨愈合后均选用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1]
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
<50分。结果见表1。表159例跟骨开放性骨折治疗后功能情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页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有4例手术切口出现了较明显的皮肤
坏死,其中1例Ⅲ型骨折,3例Ⅳ型骨折。皮肤坏死均发生于边缘区,
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其中1例出现钢板外露,予以换药,术后1个月
拆内固定后创面愈合,评分40分,差。另外,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
不得不取出内固定之钢板,彻底清创换药后,行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
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组术后X线片Bohler角:7例>35°,
9例>30°,8例>25°。均无感染,Ⅰ期愈合。
3讨论
3.1跟骨骨折的固定是困扰骨科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跟骨
开放性骨折由于伤口大小情况、损伤程度不同,特别是合并足底软组
织缺损或受伤时间较长、伤口污染严重,处理更为困难。骨外固定在
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已得到公认,经皮骨穿针体外固定有近似内固定
一样的牢稳性,又有象石膏一样在体外的随意性,还有同骨牵引一样
的空间,以及良好的可调性,不但能独立固定某一骨,还可跨越关节
行单侧肢体固定或肢体之间的交叉固定等,极大丰富了骨科的固定方
法,提高了某些部位固定的可靠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方便。
3.2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在一些跟骨闭合性骨折中显示了它的
优越性,特别是累及跟距关节的骨折,此方法可在直视下挺起向下塌
陷旋转的后关节面,较易达解剖复位的目的。开放性骨折中切开复位
内固定像是把钉子钉到粉碎的墙上,骨折复位后亦不易维护固定,而
且内固定手术将异物植入损伤区后,对在无生命的异物表面的细菌,
机体抵抗力和有效的治疗都难于充分发挥作用,因而增加了发生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