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3月第3期 城市道桥与防洪 技术创新 141
梁整体顶升技术在湖州南林大桥整体顶升施工中的应用
一 吴正菊 (上海天演建筑物移位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2036) 桥梁的整体顶升就是将桥梁从原标高
顶升至规定标高。一般
适用于以下几方面:一
是建成年代较近,结构
完好的桥梁;二是桥梁
著名建筑物,属保护范围不宜进行拆除;三是由
桥下航道不能满足净空要求,为了节约资源,避
投入大量资金重建,可采用桥梁顶升的技术进
改造。顶升后的桥梁将保持原貌和原结构形式,
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 力。与重建相比,能有效缩短建设工期,减少建
垃圾及污染,为城市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可以分为分
顶升和整体顶升两大类。分段顶升是把桥梁分
若干段落,逐步对每个段落进行顶升,其施工过
不需同时装配大量机械设备,能有效节约成本,
施工工期比整体顶升长,控制每段顶升难度也
高;整体顶升不需将桥梁分段,用大量的设备整
将桥梁顶升,原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构件,其顶升
位后整体性比较好,但所投入的设备较多。施工
案设计应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整体强度(刚
)、地理位置、现场施工条件、经济投资比较等
种因素综合选定。
浙江南林大桥主桥由东南大学设计,引桥由
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
主桥结构形式为3跨连续箱梁,计算跨径为 m+60 m+36 m,桥面净宽为2 m(人行道)+16 m
廷车道)+2 m(人行道),设计荷载为汽车一20
,挂车一100,桥面纵坡2.5%,横陂1.5%。
北侧引桥与G3l8国道交接处形式为Y字形 交叉,分东西弯道,均由7跨16 m带悬挑整体空
心板梁桥组成,弯道半径为90 m,超高段坡度为
4%,超高缓和段坡度为1.5%~4%,北引桥单幅
宽度为10.5 m。
南引桥横坡为1.5%,宽度为20 m,为7跨16 m
带悬挑整体空心板梁组成。 引桥每两跨设置一道伸缩缝,靠桥台最后一
跨单独设置伸缩缝。 南林大桥总长度为16 m×7(北引桥)+132 m
(主桥)+16 m×7(南引桥)=132 m,桥梁总面积达
7 216 m ,其中主桥初步估算约5 000 t。
下部结构,主桥为桩柱结构,有承台。引桥均
有桩基,其中南引桥为三柱盖梁结构,北引桥因上
下行分叉,采用二柱盖梁结构。
主桥桥面标高(吴淞高程系)为11.200 m,跨
中连续梁底标高为9.500 m,最高水位4.000 m,
常水位2.750 m,最低水位2.400 m,净空为6.750 m
左右。 因此该桥在顶升过程中具有如下施工特点和
难点: (1)顶升重量大。主桥为3跨连续箱梁,主桥
重量即达5 000 t。南引桥7跨,北引桥又分东西
引桥各7跨,跨需顶升设备、施工人员较多,给顶 升点的选择及布置增加了难度。桥梁顶升托换体
系多样化(随桥墩结构形式及尺寸等的变化而相
应变化。
(2)顶升面积大。在面积达7 120 m 范围内实
现同步或分步顶升,要求桥面不裂、不倾斜,这对 大面积多点同步控制设备的精度要求较高。
(3)顶升高度较大。顶升循环次数多,临时垫
块使用多,这对反力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
性的设计要求较高。顶升限位支撑体系的技术设 142 技术创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0年3月第3期
计的严谨性,对顶升的安全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
用,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快顶升速
度以节省工期。
(4)限位控制技术要求高。在顶升过程中,梁
与盖梁之间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相对位移,在确保
墩柱中心线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解决梁端位移引
起的力系平衡变化问题。 (5)该工程对顶升的同步性和控制精度要求更
高。在顶升过程中,对液压控制系统提出更高的
同步性能要求,该系统应能平衡偏心荷载,保持
平稳。
图1为顶升中的湖州南林大桥。 随着近年来对桥梁顶升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该项技术日益成熟,不论分段顶升还是整体顶升
均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完全有能力完成一般
桥梁(结构物)的顶升工作。目前该项技术已应用 图1 顶升中的湖州南林大桥 ● 于桥梁顶升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的整体 顶升平移工程。如我公司已完成的济南燕山立交
桥整体顶升工程、浙江岂风大桥整体顶升工程、
上海音乐厅等的平移抬升工程及上海中环云岭
西路顶升等工程均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苏州轻轨一号线开始铺轨预计最快年底实现轨通
苏州轻轨1号线的建设又有新进展,近日,长25 m、宽1.435 m、重达12 t的首幅轨排 准确落在木渎站敞开段道床内,这标志着苏州轻轨1号线进人轨道铺设阶段,预计最快将
于今年年底实现轨通。 当天开始铺轨的地点是在轻轨1号线木渎站敞开段,也称天平车辆出入段,是苏州轻 轨1号线地下至地上的过渡段。轻轨列车将从这里由地下行驶至地上车辆段进行检修和 维护。出入线双线0.7 km为地下线,最大坡度为29.9%;双线0.33 km为地面线,曲线半径 为220 m。为了保证精度,提高今后乘客坐车的舒适度,苏州轻轨1号线的正线轨道铺设 采用预制轨排、整体道床等,并采用与高速铁路相同的工艺进行无缝焊接。同时,在环保等 方面的标准也很高,在40组9号单开道岔中,有5组减振道岔,用于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减 振降噪,全线双向共有53.273 km将使用减震组件,以此让苏州轻轨1号线沿线的居民几
乎感受不到地下有轻轨列车通过。 根据工期计划,今年8月,苏州轻轨1号线全线将完成地下盾构,实现洞通,年底前完 成全线轨道铺设,实现轨通,全市第一辆轻轨列车将停进天平车辆段。明年5月底,这一线
路将实现电通,2012年6月开通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