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兽医临床 反刍兽绦虫病的诊断要 占 ,l'、 及防治措施 张彦春 (黑龙江省铁路兽医卫生处佳木斯段154007) 反刍兽绦虫病是由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卯黄腺 绦虫寄生于绵羊、山羊和牛的小肠所引起。其中莫尼茨绦虫危 害最为严重,特别是羔羊、犊牛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甚 至可引起死亡。3种绦虫既可单独感染,也可混合感染。该病在 全国广泛分布,但在三北牧区流行更为普遍。 1病原 莫尼茨绦虫常见有贝氏莫尼茨绦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 二者外观难以区别。莫尼茨绦虫虫体呈带状。由头节、颈节及 链体部组成,全长可达6米,最宽处16—26毫米,呈乳白色。头 节上有4个近于椭圆形的吸盘,无顶突和小钩。节片短而宽, 但后部的孕卵节片则长宽几乎相等而呈方形。成熟节片具有2 组生殖器官,在两侧对称分布,即卵巢和卯黄腺围绕着卵模构 成圆环形,位于节片的两侧。其输精管、雄茎囊和雄茎均与雌 性生殖管并列,亦开口于节片两侧边缘的生殖孔内。睾丸有数 百个;分布在节片的两纵排泄管内侧,但靠近纵排泄管处较为 稠密。扩展莫尼茨绦虫在每个节片后缘有8~15个泡状节间腺 单行排列,其两端几达纵排泄管。贝氏奠尼茨绦虫的节间腺则 呈密集的小颗粒状,仅排列于节片后缘的中央部位。莫尼茨绦 虫的孕卯节片内子宫会合呈网状,内含大量呈三角形、圆形或 不整立方形的虫卵。虫卵长50~60微米,内含1个被梨形器包 围的六钩蚴。曲子宫绦虫虫体可长达2米,宽约12毫米。每个 节片有1组、生殖器官,偶然也见2组。排列成环状的卵巢、卵 黄腺和卵模靠近生殖孔一侧。生殖孔不规则地交替开口于节 片边缘。睾丸位于纵排泄管外侧。孕节的子宫有许多弯曲,呈 波浪状。在子宫侧枝的末端有许多子宫周围器。每个子宫周围 器含有3 ̄8个虫卵。虫卵近于圆形;无梨形器。 2生活史 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及无卵黄腺绦虫的中间宿主均 为地螨。寄生于羊、牛小肠的绦虫成虫,其孕卵节片或虫卵随 粪便排出后,如被地螨吞食,则虫卵内的六钩蚴在地螨体内发 育为似囊尾蚴。当终末宿主羊、牛等反刍动物在采食时连同牧 草一起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地螨后,似囊尾蚴在反刍动物 消化道逸出,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 3诊断要点 3.1临床症状 患羊症状表现的轻重通常与感染虫体的强度及体质、年 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可表现为食欲减退,出现贫血与水 吊在肛门处。被毛粗乱无光 轻。若虫体阻塞肠管时,则d 臃 养殖技术顾问2010.2 体的一段 重迅速减 甚至因肠 破裂而死亡。有时病羊亦可出现转圈、肌肉痉挛或头向后仰等 神经症状。后期,患畜仰头倒地,经常作咀嚼运动,口周围有泡 沫,对外界反应几乎丧失,直至全身衰竭而死。 3.2剖捡变化 剖检死羊可在小肠中发现数量不等的虫体,其寄生处有 卡他性炎症。有时可见肠壁扩张,肠套叠乃至肠破裂,肠系膜、 肠黏膜、肾脏、髀脏甚至肝脏发生增生性变性过程。肠黏膜、心 内膜和心包膜有明显的出血点,脑内可见出血性浸润和出血; 腹腔和颅腔贮有渗出液。 3.3实验室检查 查找可疑羊的粪便中是否排出有虫体的节片,必要时亦 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取可疑粪便5 10克,加 入10~20倍饱和盐水混匀,通过60目筛网过滤,滤过液静置 半小时至1小时,则虫卵已充分上浮,用直径5—10毫米的铁 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以蘸取表面液膜,将液膜抖落在载玻片 上,覆以盖玻片即可镜检。对因绦虫尚未成熟而无节片排出的 患羊,可进行诊断性驱虫,如服药后发现排出虫体或症状明显 好转,即可作出诊断。 4防治措施 4.1治疗 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20毫克,制成l%的水悬液,口 服。 氯硝柳胺,每千克体重100毫克,配成10%水悬液,口服。 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75~100毫克,包在菜叶里口服, 亦可灌服。 砷制剂,包括砷酸亚锡、砷酸铅及砷酸钙、各药剂量均按 羔羊每只0.5克,成年羊每只1克,装入胶囊口服。 硫酸铜在使用时,可将其配制成1%水溶液。为了使硫酸 铜充分溶解,可在配制时每1 000毫升溶,液中加入l一4毫升 盐酸。配制的溶液应贮存于玻璃或木质的容器内。治疗剂量 1-6月龄的绵羊15~45毫升,7月龄至成年羊50~100毫升;成 年山羊不超过60毫升。可用长颈细口玻璃瓶灌服。 仙鹤苹根芽粉,绵羊每只用量3O克,1次口服。 4.2预防 在虫体成熟前,即羊放牧后30天内进行第1次驱虫,再 经1O 15天后进行第2次驱虫,此法不仅可驱除寄生的绦虫, 还可防止牧场或外界环境遭受污染。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科 学轮牧。尽可能避免雨后、清晨和黄昏放牧,以减少羊吃人中 间宿主——地螨的机会。结合牧场改良,进行深耕,种植优良 牧草或农牧轮作,不仅能大量减少地螨还可提高牧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