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参叶的研究进展

丹参叶的研究进展

丹参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2-06-14T16:45:36.9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 作者: 孙国平1徐亚莉1 司亚楠2

[导读] 目前,丹参叶还没有作为一种药味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其在临床上可用于扁平疣的治疗。

孙国平1 徐亚莉1 司亚楠2(1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0;2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 本文对丹参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相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等脂溶性成分,含

有丰富的丹酚酸类、微量元素类成分。丹参叶具有脑梗死保护作用、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降血糖及抗氧化等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

扁平疣的治疗,疗效显著。丹参叶可作为新的药用部位进一步深入开发。

【关键词】丹参叶 丹参酮类 丹酚酸类 微量元素类 抗氧化 扁平疣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128-02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临床上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量较大,目前丹参的主要药用部位为根,但近年来关于丹参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的研究亦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且研究发现,丹参叶中含有和传统入药的根相似的丰富的有效成分[1],具有广阔的研

究开发前景,同时丹参叶资源丰富,如果可以合理利用。可以避免根部采掘造成的土壤流失和环境变化,对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都大有

好处。本文对丹参叶目前的研究情行了文献查阅,就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丹参叶作为新的药用部位开发

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目前对丹参叶的化学成分系统研究较少,根据目前研究情况,丹参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皂苷类、香豆素类和微量元素等成分[2],由于目前对丹参中的有效成分研究较多且比较明确,对于丹参叶的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丹参酮类和丹酚酸类。

1.1 丹参酮类成分

丹参酮类亲脂性成分是丹参中的抗炎抗菌有效成分之一。周凤琴[2]等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丹参叶中的丹参酮ⅡA进行了鉴别,最终结果表明,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成分。王新胜[3]等对丹参的地上活性部分进行了TLC分析,以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为

对照品对丹参叶中的亲脂性成分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丹参叶中不含有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冯柯[4]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根和

丹参叶中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叶中不含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齐永秀[5]等对种植丹参和野生丹参不同部位进行了成分分析

比较,发现丹参叶中亦几乎不含丹参酮ⅡA。李香[6]等应用RP-HPLC法对泰山产的3种丹参根、茎、叶部位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终结果表明丹参叶中的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含量甚少或几乎不含。杭[7]等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成分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研

究结果亦表明两种丹参叶中均不含丹参酮ⅡA等脂溶性成分。根据目前的大部分研究结果可以表明,丹参叶中几乎不含丹参酮类脂溶性成

分。

1.2 丹酚酸类成分

丹酚酸类亲水性成分是丹参抗氧化抗血栓的有效成分之一。周凤琴[2]等对丹参叶中的丹酚酸B和原儿茶醛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丹参叶中几乎不含原儿茶醛,主要含丹酚酸B,并对不同产地的白花丹参叶和紫花丹参叶中的丹酚酸B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丹参叶中的丹

酚酸B的含量为0.57%-6.06%,其中4个样品含量远高于丹参根及根茎的国家标准(≥3%),同时推断丹参叶中丹酚酸的含量可能与采收季

节密切相关,紫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远高于白花丹参叶。

王新胜[3]等通过薄层鉴别得出丹参叶中含有丹参素、丹酚酸B酚酸类成分,且发现:4月份丹参叶中有效成量最高,随着植物体的生长,逐渐转化降低,至8月份生殖生长期含量最低。冯柯[4]等通过比较丹参根、叶中成分差异得知:丹参叶中不含原儿茶酸,其中丹酚酸B、丹参

素钠、原儿茶醛、咖啡酸的含量远高于其根中含量,其中叶中对香豆酸和阿魏酸的含量略高于根中含量,另外叶中含有大量迷迭香酸。

杭亮[5]等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紫花丹参叶总酚酸含量为8.67%,白花丹参叶中总酚酸的含量为8.86%,均高于根、茎部位总酚酸的含量。同时对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等3种水溶性成分单体进行了含量定, 其中两种丹参叶中丹

参素、丹酚酸B含量差别不大,均为0.4%,1%左右。紫花丹参叶原儿茶醛含量为0.007%,白花丹参叶原儿茶醛含量为0.04%。李福荣[8]等

采用HPLC-MS法对白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花丹参叶中含有丰富的丹酚酸B,丹酚酸B的含量约为1.7%。

薛治浦[9]对对丹参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采用比色法测得丹参叶中总酚酸的含量为6.082%,为根和茎的1.07和6.81倍。同时对丹参叶中7

种酚酸单体成分进行了成分初步分析,各成分含量顺序为迷迭香酸(88.03mg/g)>咖啡酸(0.76mg/g)>丹酚酸B(0.41mg/g)>丹参素

(0.34mg/g)>阿魏酸(0.28mg/g)>丹酚酸A(0.14mg/g)>原儿茶醛(0.11mg/g)。

1.3 微量元素成分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关系十分密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张玲[ ]等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叶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白花丹参叶中、铬、镉、硼、铁、锌、锡、钡、锶、钒、镍和铅等11种元素含量高于紫花丹参,而镁、

锂、锰、钴、铜、钛等6种元素含量低于紫花丹参,并推断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可能是两种丹参叶药理作用不同的原因之一。沈晓芳[11]

等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丹参根、茎、叶HNO3-HClO4(4∶1)混酸消化液中的五种人体必需的金属元素K, Cu, Zn, Fe, Mg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丹参叶的K, Cu, Fe, Mg的含量大于根和茎,根、茎、叶中的锌铜比值均较小,并推断此可能与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联系

(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普遍有较低的锌铜比值)。

1.4 其它成分

此外,丹参叶中还含有鞣质、多糖及苷类、多肽、迷迭香酸甲酯等芳香酯类[12]熊果酸等甾体类、异槲皮苷等黄酮类等物质[13]。

2 药理作用

2.1 对脑梗死的保护作用 王贤军[14,15,16]对白花丹参叶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其采用光化学发光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以白花丹参叶水提液灌胃给药,实验结果表明白花丹参水提液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推断热休克蛋白

(HSP70)表达的增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减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及坏死的减轻,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2.2 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焦鹏[17]等以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为靶细胞,运用四氮唑盐法(MTT法)观察白花丹参叶制剂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花丹参叶制剂可制BCaP-37的生长,并并能促进BCaP-37细胞的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

2.3 降血糖作用

李大为[18,19]通过对白花丹参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的研究发现,白花丹参叶水提液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同时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20],并推断此可能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脂质过氢化,提高

脑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改善脑组织的能量供应等机制有关。

2.4 抗氧化作用

薛治浦[9]对丹参不同部位不同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的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丹参叶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最强,其还原力、DPPH皝自由基清除率、对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分别相当于维生素C的1.08、1.01和5.89倍。

3 临床应用

目前,丹参叶还没有作为一种药味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其在临床上可用于扁平疣的治疗。研究发现[21,22] 丹参叶治疗扁平疣有较好疗效:疣体全部消失,皮肤光滑,不留疤痕,无不良反应,治愈率达90%以上。

4 结语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临床上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对心肌细胞逐渐表现出有较大的损伤作用,许多制剂也都避免丹参酮类成分的引入,而丹参叶中不含丹参酮类成分,同时含有丰富的丹酚酸类成分,而丹参酚酸类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种丹酚酸类制剂在临床治疗

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地位日益突出,丹酚酸含量丰富的丹参叶中可以作为提取丹酚酸等的原料,尤其是白花丹参叶中含量较丰富,是值得

开发利用的种质资源。

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白花丹参叶作为新的药用资源,表现出的新的药理作用,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需进一步阐明和研究,并进一步扩大其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允生,齐永秀,李珂,等.白花丹参茎叶水提物对小鼠耐缺氧作用的影响

[J].中国临床康复,2005, 9(1):115.

[2] 周凤琴,黄尚荣,王婷,等.丹参叶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07,31(6):504.

[3] 王新胜,吴艳芳,赵瑞娜.丹参地上部分活性成分TLC分析[J].海峡药学,2007,19(27):46.

[4] 冯柯,赵鑫,郑丽玲,等.3种鼠尾草属植物有效成分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6):140.

[5] 齐永秀,曹明亮,王晓丹,等.泰山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根、茎、叶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比较[J].药物生物技术,2006,13(4):279.

[6] 李香,齐永秀.泰山产的3种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5):362.

[7] 杭 亮,王俊儒,杨东风,等.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2):217.

[8] 李福荣,史卫锋,夏作理.HPLC-MS法测定白花丹参叶中丹酚酸B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8):1650.

[9] 薛治浦.丹参叶抗氧化活性及相关酚酸类成分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

[10] 张玲,蔡洪信,夏作理.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茎叶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比较[J].中国现代中药,2008,10(1):20.

[11] 沈晓芳,张勇, 秦雪梅.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草药丹参不同部位重金属的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26(1):187.

[12] 杭亮.丹参地上部化学成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13] 仲惟燕.丹参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

[14] 王贤军.白花丹参叶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5.

[15] 王贤军,夏青,蔡洪信,等.白花丹参叶制剂对局灶性脑梗死HSP70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2):140.

[16] 王贤军,曲世清,夏青,等.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9的表达及白花参叶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3):83.

[17] 焦鹏,常起,王欣农,等.白花丹参叶制剂对乳腺癌BCaP-37细胞株增殖抑制的体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350.

[18] 李大伟.白花丹参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

[19] 李大伟,蔡洪信,张玲,等.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成药, 2008,30(5):764.

[20] 李大伟,张玲,赵晓民,等.白花丹参叶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632.

[21] 马继榕,岳玲,公海玲.浅谈丹参叶治疗扁平疣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2,18(13):39.

[22] 马世香,刘晓晨,刘爱兰.鲜丹参叶外擦治疗扁平疣2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1):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