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

道德直觉主义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杨昱然 思政专业 2012级 学号2126902017)

摘要:直觉主义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道德直觉主义又是直觉主义伦理学的核心。道德直觉主义反对“自然主义的谬误”认为伦理道德最基础,最原初的东西,例如“善”,“义务”等是不可被定义的。而道德直觉主义也因为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难免于诘难。但直觉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过程中的“道德模糊区”又的确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道德决策的客观性和慎重性辩护。这当中积极的因素可以被道德教育借鉴和吸收。

关键词:道德直觉主义、非自然主义、不可定义、道德教育

我们做每件事的时候都能够找到充分的理由吗?我们找到的每个理由都具备天衣无缝的逻辑吗?为什么同样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人们会对同一件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做了某一个选择,却很难完全说明每一个选择它的原因。种种生活中的确存在的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道德直觉主义的存在价值。

直觉主义伦理学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一个影响重大的派别, 它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伦理学的开端, 主要流行于英、美等国。直觉主义者断言, 善、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 不可能用理性和经验来认识, 而只能用“ 道德直觉” 来认识。伦理直觉主义就是由此而得名的。英国的直觉主义源于英国的新柏拉图学派和西季威克的直觉主义思想。到二十世纪初形成了直觉主义的完整的伦理学体系。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英国, 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当时流行于英国的伦理学说, 主要是功利主义和进化伦理学。直觉主义者看到这些伦理学说在人们中已失去其影响, 于是企图另辟蹊径, 寻找维护资产阶级道德价值的更方便更有利的手段。他们用给善恶、义务、正当等道德概念下定义的“ 新” 方法来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基础。

直觉主义伦理学分为价值论直觉主义和义务论直觉主义。直觉主义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摩尔、罗斯和普里查德等人在哲学上都是新实在主义者。新实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和逻辑分析方法是摩尔等人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西季威克说:“当我把任何关于行为正当性与错误性的判断当成‘直觉性’的时候,我不是在预先判定这一判断在从哲学角度思考的终极效准问题;我仅仅是指它的真实性是被当下明显地认识到的,而不是作为推理的结果而被认识到的。”①直觉在于其“自明性”,这种“自明性”在道德那里,体现为道德的真实性是不需要被证明的,它的真实性存在于人们的本性当中。

道德直觉主义是人们对道德的综合判断形式,它融合了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各种因素。对道德判断在各种因素综合于一体的情况下,通过道德直觉直接而迅速的把握道德价值,进行道德判断。但道德直觉主义也因其强调的“自明”性,“不可定义”,“非自然主义”等特点,使得它的理论局限性也不可避免。所以对道德直觉主义的借鉴只能是该理论在一定条件下的适用性成分。

一、“非自然主义”的代名词

柏格森认为:“所谓直觉, 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 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 以便与其中独特的、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②伦理直觉主义以其鲜明的反对自然主义伦理学的倾向,而从通过直觉来把认识和把握道德价值而建立。 自然主义认为,客观世界都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被列入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时候,人们把自然主义与唯物主义联系起来;有时候和经验主义联系起来;有时和科学主义联系起来。大多数情况下提到的“自然主义”都是认知主义的伦理自然主义。“自然主义声称伦理命题就像经验科学命题一样,可以是客观地为真或为假的。”③也就是说伦理判断和道德原则,是可以像科学一样,客观的为真或者假。道德直觉主义认为对道德的价值判断不来自所谓的逻辑式的证据推理,而来自对道德价值的内心体悟。在这一方面摩尔通过“开放问题论证”进行了论证。

二、“善”的不可定义

在摩尔等人看来“ 善乃是单纯的对象或概念, 没有部分” , 不能分析, 所以“ 不能被定义” 。摩尔不能给善下定义, 不可否认他实际上脱离具体的经验主义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来考察善恶。

1、摩尔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

“善”的概念是单纯的,就如颜色“红”、“黄”一样,不能被再分,可以利用它们是描述别的事物,而很难用别的什么再对其加以描述。任何企图给“善”下定义的做法都被认为陷入了“自然主义谬误”当中。他提出了“开放问题论证”。

① (英)亨利·西季威克着.廖申白译.伦理学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31

② [法]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3 -4.

③ 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P123

把善与许多道德概念相等同,例如“善等于快乐吗?”,“善等于公正吗?”结果发现善是一个最简单的,不可以被定义的概念。摩尔对善的定义,其目的在于揭示“善”这种元伦理概念的独特性,而不是把它弄得神秘和子虚乌有.这为元伦理学提供了一天新的路径,就是对伦理基本概念的深刻反思。

2、区分了目的善和手段善的不同。在摩尔看来“善”是不能被分解成部分的,但是善的事物却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善”与“善的事物”是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说“善事物”是“善”的各种外在表现,“善”也只有通过“善事物“来表达自己。

“目的的善”指的是:本身就具有善的性质的事物。这类事物“必须是公认的无需证明的”④“手段的善”指的是:发挥善事物的工具和引起善事物产生的原因。摩尔在其晦涩的《伦理学原理》中对“善”进行了分类:纯粹善和混合善,并对其分别进行了阐述。“纯粹的善”是不掺杂任何恶的因素的,完全内在具有的目的的善,例如对事物审美过程的善是纯粹的。“混合的善”更像是“手段的善”,为了达到善的结果不可避免含有恶的因素。总之对善的各种划分,显示了道德直觉主义在规范伦理之外,去深思基本道德概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三、“义务”的不可定义

价值论直觉主义产生后, 首先批评穆尔的是普里查德。他一九一二年在《道德哲学能建立在错误上吗? 》一文里提出了义务论直觉主义的基本原则,把“ 义务, 当作伦理学的主要范畴。后来罗斯和凯利特在《伦理学墓础》和《道德理论》等书中发展了普理查德的思想。在三十年代又出现了以布洛德为代表的新义务论直觉主义。他一方面认为“ 义务”是伦理学的主要范畴, 另一方面又否认义务和善之间的依赖关系。他们断言“ 义务”、“ 正当, 是“ 自明的” , 只有道德直觉能够对人指明, 义务是什么, 什么是正当的。人们在道德向题上所以会发生分歧, 是由子人们并不都具有同等发达的道德直觉。而义务论直觉主义,必须要通过经验,才能使生活中的义务性由明显达到自明。罗斯认为;“从我们生活的开始义务的原则就是明显的,但不是自明的。”⑤通过经验,我们发现了2×2=4,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直觉到正当的自明性,并通过特殊的义务行为经验,进

④ 摩尔.伦理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228

⑤ W.D. Ross: The Right and the G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P3 一步理解到自明义务的一般原则。⑥这说明对义务的直觉,虽然不能被证明,但也无法脱离从经验中去得到的归类和总结,并通过经验去体会这些不必费力证明的道德条例。

罗斯制定了七组自明的职责或义务: ( 一) 忠实的职贵, 即说话诚实, 履行诺言. (二) 知愚,以德报德, ( 三) 行善, 要人改善所有其他人的状况, (四)

赔偿给他人造成的损害, (五) 不做恶事, (六) 正义或公正, 要人注意同等地分布善和恶, (七) 自我修养, 要求人经常在道德上和智力上完善自己。这些义务或职贵是永恒不变的。(这七组“自明”的道德要求,在划分上并不明确。它们更倾向于个人的自身道德,而不涉及对整个社会的整体性,公共性道德。并且在内容上也缺乏完整的概括性,不能涵盖道德的所有方面。这样的划分仅仅在道德自明性上给出了一些直觉经验性的具体化的常例。它的积极意义在于,让一切道德判断的论证和推理不必过于纠结于逻辑形式,尤其是对基本的元伦理性道德,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自生于人类本性当中的东西,不需要过多的去说服任何人去认识它的合理性,因为真正的合理性不需要劳累的说服工作,它应是“自明的”。

四、直觉作用于道德判断的方式

道德直觉主义的“自明”,“不可定义”等特征我们已经了然于心。但直觉主义并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依然从属于实在主义,因为它是承认道德价值为或真和或假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它必然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中发挥不容小视的作用,其目的无疑是为了寻找道德价值的真谛所在。

1、直觉在“道德模糊区”的权重把握

罗斯反对功利主义的做法,把一个行为带来的善的量作为决定这个行为是否是正当的标准。他认为行为有多个方面可以去道德相关联。比如诚实、感恩、公正、等等。他把这些与道德具有明显相关性的行为归来“显见”义务。通过显见义务来判断行为的正当性。而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道德行为,而哪个行为对于整体事件而言更为正当,取决于哪个拥有最大权重。而来罗斯看来,“如何决定权重最终取决于我们日常的反思意识,直觉是伦理问题的最终上诉法庭”⑦在实际的道德两难或多难选择中,道德直觉发挥作用的区域是微小而模糊的,可以称为“道德模糊区”。正如在数学领域,有模糊集理论和直觉模糊

⑥ W.D. Ross: The Right and the Go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0,P3

⑦ 程炼.伦理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P139 集的概念,它们的被提出使得数学由研究精准问题扩展到了模糊现象的领域。当道德面临多重选择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类似上面提到的模糊区域。在客观的事物的复杂性,人的主观偏好,外在的客观偏好,以及道德因素的暴露不完整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下,人往往难以准确找到道德选择的权重。但在对带有最大权重的道德行为特征的认定过程,本身达到了对道德行为进行慎重选择的效能。直觉性道德判断,是在道德的模糊区域进行的高级、综合、迅速和带有强烈反思的认知反应。

2、进行以道德信念为基础的道德判断

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道德理想和道德本质以及道德内容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个体的道德信念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形成无法脱离社会实践与个体经验。当道德信念形成之后,人们在面对道德情境的时候,会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德信念偏向力的影响。道德信念是个体道德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的固定的、稳定的、深刻的道德认识。“它是个体道德心理发展到成熟、自觉阶段的重要标志。”⑧道德直觉就象是为道德信念辩护一样,当个体通过道德直觉来判断和选择道德行为时,实际上是以道德信念为基础的。

就如,“当看到有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起来?”成了近年成了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当我询问的10个人之后,发现答案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看到跌倒情形不严重的,并且有他人在场情况下,举手之劳直接扶起;二是,情况复杂或者无法确定跌倒者动机的情况下,可以报120,让专业人员来提供帮助。

无论如何选择,当人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具有成熟道德信念的人脑子里会出现“见义勇为是对的”,“帮助他人关乎社会正义”,“见死不救是不对的”这样的基本信念。在这个基本信念下,道德直觉发挥的作用仅仅是快速的判断,哪种行为的选择是更为恰当的。这就回到了之前所说的关于行为的道德的各种道德特征的权重问题

五、伦理直觉主义对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借助道德直觉在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提取道德直觉主义当中的合理内涵。宾克莱认为摩尔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

⑧ 白臣.道德自觉论[D].博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2.3.17:P9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