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光学基础自然光按光产生的条件撒开光人工光集合光光源分类光束分类平行光热光源像散光按能量转换分类冷光源光的直线传播:一束平行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当光线射到两种媒介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返回原来的媒介里继续传播光的折射:光由一介质射入另一不同介质时,在两介质交界处,一部分被射回到第一介质中,另一部分射回到第二部分,在两介质交界处改变方光路可逆:沿着一定线路传播的光线,可以沿着原路从相反方向返回,通过发光点光的独立传播:两束光在传播途径时互不干扰,其传播方向及其他性质都不发生改变,在交会点上,光强度为各光束简单叠加三棱镜(1)光学作用:1)有屈折光线的能力,无聚焦能力2)使光向基底偏斜,虚像,向尖端移位(2)标注基底方向:1)BU BD BI BO2)360°底向标示法:5 △(底向37°)3)直角坐标底向标示法:底向X方向:4 △底向Y方向:3 △透镜1、球面透镜:各子午线弯曲度相同,屈光力相等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正透镜或会聚透镜;+表示;对光起会聚作用。
相当于很多基底向中心的三棱镜组成(2)凹透镜:负透镜或发散透镜;-表示;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相当于很多尖端向中心的三棱镜(3)球面透镜特性:即改变光线方向,又改变光线聚散度(4)常用名词:1)主焦点:平行光经过透镜折射后与主轴交点2)主轴:通过透镜两球面相应球心的直线3)光心:主轴与两球面的交点。
4)光轴:通过光心的直线,包括主光轴和副光轴5)曲率:球面的弯曲程度面镜度:F=(n2-n1)/r屈光度:透镜的折射能力1)屈光力:以F表示2)单位:1D ;D=1/f3)球镜的表示形式:对于凸\凹透镜:F f 4)决定透镜屈光力大小的因素:F=n2-n1(7)凸透镜成像1)物体位于主焦点处,无像形成2)物体位于主焦点稍微远处,像大于物,且为倒立实像3)物体位于两倍焦距处,像与物等大,且为倒立实像,4)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之外,但未到无限远,像小于物,且为倒立实像5)物体位于焦距以内,因折后光像散开,要将它向后延长相交,则像为直立虚像(8)凹透镜成像:所成的像总是直立的,虚的,且小于物柱面透镜(1)柱镜的光学特性:1)弯曲的表面是圆柱面,有屈光作用。
2)在轴方向上,表面不弯曲,无屈光力。
3)经正柱镜,光线会聚4)柱镜同样可以看成由无数三棱镜组成。
(2)轴向标示法:TABO法:观察者右侧水平方向为0;逆时针递增至180.。
太阳穴标示法鼻端轴向标示法(3)表示形式:Dc 矫正单纯散光例如:+2.00Dc*90(4)光学十字图:能表示屈光力和轴位置的十字图+2.00D -1.00DC*90 +3.00DC*180球面圆柱透镜(1)定义:既有球镜镜度又有柱镜镜度的透镜(2)特性1)两个主子午线均有屈光力,但大小不等2)用于矫正复性散光(3)斯氏光锥眼睛要能看清外界物体,必须具备的条件?透明成像完整且功能正常光进入眼球后的路程变化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以及它们的各个屈光界面组成的屈光系统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率为1.333 房水屈光率为1.336 眼的全部屈光力量为58.64D,来自角膜和晶体1、角膜(1)角膜屈光力强大的原因1)空气与房水之间折射率差别大2)角膜表面弯曲度(2)角膜特性:周边部与中央部平坦2、晶状体结构特点:从外向内逐渐增加屈光介质的密度及其表面的弯曲程度,因而是晶体形成一个周边向中央逐渐增加其屈光力的凸透镜模型眼与简化眼1、模型眼(1)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第一焦点:角膜前15.7mm 第二焦点:角膜后24.38mm第一主点:角膜后1.348mm 第二主点:角膜后1.602mm第一焦距:15.7+1.348=-17.05mm 第二焦距:24.38-1.602=22.78mm第一结点:7.078mm 第二结点:7.332mm(2)共同轴:通过眼球前极、结点、回旋点、后极回旋点位于角膜顶点后13.5mm处(3)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24.387mm ;眼总屈光力:58.64D (静态时)(4)模型眼分类:调节静止状态,极度调节状态2、简化眼(1)曲率半径为5.73mm (2)n=1.336,(3)总屈光力:58.64D (4)一个主点:该曲面位于角膜后1.35mm(5)一个结点(光学中心):角膜后7.08mm (6)前焦点:角膜前15.7mm 前焦距:-17.05mm(7)后焦点:角膜后24.13mm 后焦距:+22.78mm光瞳1、光阑概念:起限制成像光束作用的透光孔,是一个中心与光轴重合且垂直于光轴放置的通光孔屏。
2、孔径光阑:是光阑中的一种限制光轴上成像光束边缘光线最大倾角的光阑3、人眼屈光系统中,瞳孔为孔(镜)径光阑4、入射光瞳:瞳孔发出的光线被角膜折射后所形成的像5、出射光瞳:瞳孔发出的光线被晶状体折射所形成的像眼的轴和角1、光轴: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眼的结点、回旋点的直线,可由瞳孔线代替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3、固定轴: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的连线4、Alpha角:视轴与光轴在结点处的夹角5、Gamma角:固定轴与光轴夹角6、Kappa角:眼外注视点和角膜前极连线与光轴所成的角视网膜成像1、视网膜成像大小计算公式:物∶像=物距∶像距以简化眼数据计算:像大小=(物体大小×17.05)/(物体与眼距离+7.08)↓等于物体到结点的距离2、视角: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结点处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增大则视网膜像增大3、视网膜成像因素总结:(1)视网膜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及物距有关(2)调节作用,使结点前移,视角增大(3)视角相同则视网膜像相同视网膜与结点位置4、影响视网膜像的因素1、人眼的像差:像差↑→清晰度2、瞳孔的形状和大小:(1)作用:调节入眼的光量,减少像差。
(2)大小:一般状况3—4mm,变动1.5—8mm(3)环境暗(4)环境亮3、视网膜照度(1)光流量:单位:流明(2)照度:LX(3)亮度:cd/m2(4)视网膜照度:照度增加则像清晰度增加,视力较好五、眼的景深与焦深1、景深:视野深度:在不变调节情况下,眼明视的空间深度范围。
2、焦深:与景深相共轭的视网膜像位间距离即为焦深.3、前景深:远于注视物的部分4、后景深:近于注视物的部分5、景深影响因素:瞳孔大小、注视物距离、最小视角6、焦深的作用:焦深增加,视力会提高第三章眼的生理性光学缺陷色像差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屈光介质,短波光进行比较缓慢,所以短波中的蓝光要在长波中的红光之前先集合成焦点,这种现象称为色像差1、原因及特点:折射率不同,轻微降低成像清晰度,随瞳孔增大而增大2、、鉴定屈光不正(1)正视眼:黄光在视网膜上黄光:视网膜上红光:视网膜后蓝光:视网膜前(2)正视眼对红光来说:若红光在视网膜上,则为:远视眼(3)正视眼对蓝光来说:若蓝光在视网膜上,则为:近视眼球面像差周边部的屈光力比中央部得强,因此,经过周边部的光要比中央部形成焦点早一点,此现象称为球面像差1、消球面像差透镜:新月型透镜、无色差透镜透镜偏离光心为在视网膜上形成理想的像,各屈光表面中心应排列在光轴上1、定义:眼屈光系统中的屈光表面未准确对准光学中心,成为透镜偏离中心。
2、原因:(1)角膜弯曲中心:位于透镜光轴下方0.25mm左右(2)中心凹:光轴颞侧下方1.25mm周边像差由于眼受到某些光学因素,使视网膜周边部的像总是不如中心凹出的像清楚,这种现象称为周边像差原因:彗形像差、散光、像的变形弥散光环1、原因:色像差、球面像差球面像差:光斑2、定义:即使是正视眼,也不能使外界的一个物点在视网膜上形成锐利的点状焦点,仅形成一个轻度迷糊的光环,3、成像情况:点:视网膜上两个光环重叠线:有无数个点组成物体:有许多线组成矫正屈光不正:弥散蜷缩先到最小限度瞳孔大小1、瞳孔缩小的积极效应2、瞳孔↓→球面像差↓色像差↓3、瞳孔↓→弥散环↓→视物更清晰。
如果将瞳孔缩小只允许一条光纤通过,那么所有的屈光不正都可以矫正。
4、瞳孔缩小的消极效应:瞳孔↓→进入眼内光量↓→视网膜照度↓→视力↓瞳孔↓→过小产生衍射→视力↓(增加照明来补偿)5、最适瞳孔直径:瞳孔↓→{↓眼光学缺陷→像清晰} {↓入眼光量→像不清晰}中和二者要↑视力{强光下→缩瞳{暗光下→扩散一般情况下,最佳瞳孔径为2mm波前像差1、定义:衡量该像点优劣的指标2、波阵面(波前):发光体向四周辐射光波,在某一时刻光波所到达的位置。
对比敏感度函数(CSF)1、对比度:视标与背景之间的光强度之比。
2、空间频率:单位空间上黑白光栅的周期性3、对比敏感阈值:一定空间频率上分辨的最低对比度。
4、对比敏感度:是对比敏感阈值的倒数。
5、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以不同的空间频率为横坐标,各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为纵坐标第四章眼的屈光不正眼屈光不正1、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作用,能够在视网膜中心凹处会聚成焦点的眼睛。
2、非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不能够在视网膜中心凹处会聚成焦点者。
3、正视的范围:视功能正常,有轻微屈光异常-0.25D—+0.50D正视眼的临床标准影响屈光不正的因素眼的屈光状态取决于两大因素:眼球的轴长,屈光系统中各屈光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眼屈光力的屈光成分有角膜、前房深度和晶状体的屈光力1、各屈光成分的代偿关系(1)眼轴的变化是决定因素、角膜与晶体的随之变化(2)晶体对于眼轴增长的代偿作用大于角膜(3)若补偿不足,造成比例失调,形成近视屈光不正的光学基础分类根据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分类:(1)屈光系统中组成成分的位置关系:轴性远视眼轴性近视眼晶状体异位(2)屈光体表面不正常曲率性远视眼:晶状体或角膜表面弯曲度过小曲率性近视眼:晶状体或角膜表面弯曲度过大散光眼:复性近视散光规则散光复性远视散光斜向散光不规则散光(3)屈光成分的偏斜晶状体位置偏斜视网膜位置偏斜(4)屈光成分的折射率不正常房水、玻璃体的屈光率指数性近视指数性远视整个晶状体的屈光率↓→屈光指数性远视晶体皮质折射率↑→晶体屈光力↓→房水折射率↓→玻璃体折射率↑→指数性远视晶体核折射率↑→晶体屈光力↑→房水折射率↑→玻璃体折射率↓→指数性近视晶体各部分折射率不等→散光(5)屈光成分缺失:晶状体的缺失第五章远视眼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在视网膜后会聚成焦点的眼睛。
分类1、轴性远视(1)由于内在( 遗传) 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眼球停止发育,眼球轴长不能达到正视眼的长度。
要点:轴长变化1mm,远视眼很少超过+6.00D1)病理原因:继发性轴性远视、眼肿瘤或眼眶的炎性肿块球后新生物和球壁组织水肿、视网膜剥离2、屈光性远视(1)曲率性远视:表面弯曲度变小所形成主要发生在角膜,其弯曲半径变化1 mm,可产生0.6D的远视如先天性的平角膜、由外伤或角膜疾病引起(2)指数性远视眼:由于眼各部分屈光指数异常引起1)房水、玻璃体2)年老的生理性变化3)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引起3、根据远视程度的分类:轻度:3.00D以下中度:3.50D-6.00D高度:6.00D以上远视眼屈光情况1、光学效果: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