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区主要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四川藏区幅员广阔,优势资源富集,市场开发增值效应高,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过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和“十一五”规划,四川藏区民族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取得了重大进步,民生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由于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以及发展阶段的综合作用,四川藏区在经济结构、运行、功能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形成了影响特色经济发展的短板。在“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之际,四川藏区要紧紧围绕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助推“两化”互动为重要牵引,抢抓重要历史机遇,克服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有力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一、四川藏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川藏区特色经济发展途径研究陈杰(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四川藏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影响,民族经济发展整体缓慢,但境内特色资源富集,差异化优势明显,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发展特色经济成为当前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跨越发展的重大突破口。在深入分析四川藏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剖析影响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优势资源,提出深化“差异化”发展、加强优势资源转化、扩大主导产业规模、优化重点保障体系等措施,全面推进四川藏区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关键词:四川藏区;特色经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中图分类号:F12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12)02-0115-04
CharacteristicEconomyDevelopmentWayofSichuanTibetanAreas
CHENJie(BusinessSchoolofMianyangNormai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1000,China)Abstract:SichuanTibetanareasaffectedbynaturalconditions,historyandcultureinfluence,andnationaleconomicdevelopmentoverallslow,butdomesticcharacteristicsrichresources,thevariationobviousadvantages,facinganewroundofthegreatdevelopmentofthewestandintochongqingeconomiczoneregionalplanningandthecentralmakingimportantdecisionsdeployment,becometheeconomicdevelopmentwithcharacteristicstograbtheopportunity,theinitiativeasamajorbreakthrough,spanningdevelopment.InthethoroughanalysisofTibetanareascharacteristiceconomydevelopmentoftheimportantmeaning,andonthebasisofanalyzingtheinfluencethroughtherationalregionalcharacteristicfactorsrestrictingthe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advantageresources,putsforwarddeepena"differential"development,strengthentheadvantageresourcesconversion,expandtheleadingindustryscale,thekeysecuritysystemoptimizationmeasures,andcomprehensively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ibetanareasacrossthefieldandsocialstability.Keywords:SichuanTibetanareas,Characteristiceconomy,Resourcesadvantage,Economicadvantages
收稿日期:2012-01-05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MB2010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陈杰(1976-),女,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第33卷总第144期)GuizhouEthnicStudies(Vol.33.General.No.144)2012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No.2,2012115··(一)发展特色经济是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的迫切需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央继续拓展面向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着力重点更加突出,特别提出要大力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好“四个基地、一个屏障”(即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以及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1]与此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也做出要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决策部署。四川藏区作为典型的民族地区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简单仍然具有代表性,只有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才能更好地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二)发展特色经济是利用资源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趋加剧,国际化标准越来越严格。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能否正确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产生个性化较强的特色经济,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是否有自己的特色。作为优势资源丰富、生态功能明显、战略位置突出的四川藏区,就是要充分利用资源、政策、区位等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市场循环,加快提高市场技术和管理水平,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经济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产业和品牌产品,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逐步带动四川整个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腾飞。(三)发展特色经济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过去,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表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象。四川藏区历来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所有制结构单一且非国有经济比重低。立足藏区资源优势,注重特色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尤其是水电矿业、畜牧深加工业、旅游文化产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便能有效克服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弊端,以其特有的比较优势,迅速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四川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四)发展特色经济是促进藏区长治久安的内在要求“稳藏必先安康”,搞好四川藏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本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还对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2010年四川藏区工作会议指出,推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中央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科学谋划新形势下藏区发展和稳定大计,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因此,加快四川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当前低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的群众生活水平,已经深刻影响到整个藏区的稳定。而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已经成为振兴四川藏区民族经济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脱贫致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路。唯此不仅可以解决四川藏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以一业促多业”、“以一点带多点”,最终推动全方位发展,达到实现整个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的,[2]从而确保四川藏区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并为全国其他藏区的发展稳定提供有效示范和重要借鉴。二、四川藏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分析(一)资源基础雄厚矿产资源品种繁多。甘孜是著名的三江成矿带的主体,阿坝也正成为四川金、硅、铁、锰的开发基地,木里则享有“黄金王国”的美誉,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水能资源富甲一方。蕴藏量达5662万千瓦,金沙江、岷江、雅砻江、大渡河贯穿全境,均能实现流域梯级滚动开发,草场资源富集。甘孜有天然草场1.4亿亩,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阿坝草原面积452万公顷,占全州辖区面积的53.7%。[3]旅游资源丰富。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卧龙自然保护区等自然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科学价值吸引着众多国际国内游客。文化资源多样。独具特色的康巴文化、嘉绒文化和“红色文化”,以及众多国家、省级“非遗”文化遗产等,具有强烈的地区品牌效应。另外,四川藏区天然草药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数千种藏、中药材,是我国藏、中药发展的重要基地。(二)区位优势突出
2012年第2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12年4月版116··四川藏区是联系祖国内地和边疆的纽带,是中国西部具有特殊功能的民族走廊,也是红军长征夺取阶段性胜利的重要阵地。在我国总体战略中,四川藏区以其经济上强烈的东向性和文化上鲜明的西向性为特征,发挥着承南启北、连东接西的作用,成为既是东部发达区向西开拓的接力区,是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是长江密集型产业带未来延伸区,是青藏高原开发的先导区;又是大西南、大西北以资源开发导向型为主要经济开发模式的战略分工地区的接合部,是沟通青、藏、甘、滇四省区的枢纽带。[4]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四川藏区作为出川的大通道,通过发展“飞地经济”,也将充分发挥与成渝经济区合作互动的重要功能。作为全国主要大江大河发源地,四川藏区还是长江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最重要的地区,为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经济地位十分重要。[5]
(三)外部环境良好中央历来十分重视藏区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制定了一系列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加大了对藏区的扶持力度,有效促进了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十二五”规划开局前夕,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着重强调要着力提高西藏及西部其他省份藏区农牧业发展水平,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为藏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也深刻指出,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富民安康工程”进程中,不断加大对藏区的帮扶和支持力度,专门出台和全面实施藏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加强对藏区交通、水利、电力、城乡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藏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诸多支持和推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为四川藏区实现整体跨越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藏区特色经济加速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三、四川藏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途径选择(一)深化“差异化”发展理念,引领特色经济创新式发展发展特色经济,就是通过强化“差异化”发展理念,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特色经济创新发展。一是要形成“差异化”发展共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四川藏区全体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必须坚持“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发展理念,在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生产特色产品中,必须充分体现四川藏区高原特色、民族特色,以鲜明的“差异化”特征赢得市场竞争力。二是要确定“差异化”经济领域。不管是工业经济、还是农林经济,亦或是畜牧经济,从市场的竞争力、占有率和赢利率来看,发展特色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据以上优势分析,水能发电、矿产、旅游、特色农业、畜牧业以及特色生物产业等经济领域可作为差异化的特色经济。三是要理清“差异化”发展思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短板”和比较优势,发展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四川藏区发展特色经济必须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合理发展目标,正确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路径,尤其要把特色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涵和支柱产业,大打特色经济牌,[6]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化“后发优势”为“发展优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将形成良好的资源效应和核心竞争力。(二)加强“优势”资源转化,提升特色经济内涵式发展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是四川藏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要立足新视角审视资源转化。四川藏区的优势在资源,但差距在转化,必须对资源禀赋和转化条件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在资源转化和深度开发利用中占据主动。四川藏区工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是实情,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通过多形式的有效转化,实现优势资源价值提升。二是要科学谋划资源转化战略布局。四川藏区要抓住当前东部产业大转移、与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和中央特殊政策扶持等重大机遇,立足“两州一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域内有重点地选择特殊地带作为优势资源转化的功能区、示范区及突破口,加快矿产、水电、草场、农牧、旅游、中药材等优势资源向自我发展能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