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

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

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现状矮化栽培是通过利用矮化砧木、短枝型品种、栽培技术、生长调节剂等途径来达到目的,而利用矮化砧术是达到控制树体大小最有效、最简单、最省工、最经济的根本措施。

苹果育苗主要靠嫁接繁殖,树冠大小受砧木影响极大.利用矮化砧木有利于苹果树提早结果,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1苹果矮化砧的主要优缺点及利用途径1.1 苹果接化砧木的主要优点一是树体矮小,适于密植。

在不采用人工致矮措施的情况下,比普通砧木树体小50%-70%。

这样苹果矮化砧木可以经济地利用土地,据研究矮化砧木比较乔化砧相对节约了40%的土地,并且可以达到密植的目的,它控制了树体的生长,使树体生长缓慢而矮小。

并且使得树体的行间距加大,适宜机械化作业,便于管理,利于品种更新。

二是结果早,投产快,产量高。

使用矮化砧木可促进果树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提早开花和结果,使早期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提旱果实成熟期,增加果实品质,延长盛果期。

用矮化砧嫁接的富士苹果,3年生结果株率可在50%以上,进入全面结果时,单位面积产最一般比乔砧树增产30%-50%。

三是果实品质好。

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果实品质,果实品质是影响果树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苹果的产量已经基本上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果实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从而使得提高苹果品质已经成为当前苹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果实品质的因素很多,但随着集约化果树生产的进行,发现矮化砧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品质。

矮化砧嫁接苹果树,在同样栽培管理条件下,因树冠小,光照充足,比乔化砧着色好,糖分高。

四是管理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矮化砧木嫁接树冠高2-3米,容易修剪,便于管理。

在西欧和美国,由于苹果建园基本应用了矮化砧木,加之机械化的应用,苹果园每年用工多为400-550小时/公顷,公顷,在巴西为750小时/公顷,波兰则少于400小时/公顷,在中国,由于苹果园基本上为乔化砧术,为了促进结果和控制树冠,多采用刻芽、摘心、环剥等技术,果园每年工作量极大,一般果园用工时间高达3200小时/公顷。

1.2 苹果矮化砧木的主要缺点一是矮化砧木的矮化性越强,树势越弱,寿命越短。

尤其在土壤瘠薄和干旱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二是由于矮化砧木根系浅,抗倒伏能力差,中央干不好培养,且对风等自然灾害抵抗力弱,需要设立支柱。

三是矮化砧木育苗繁殖比乔化砧较困难,繁殖中问砧苗术,需要2次嫁接,繁殖自根砧苗木,生根比较困难。

四是矮化密植栽培建园成本较高,一般矮化苹果苗价较高,栽植密度大,在许多国家,还需要设立支柱,防止倒伏。

然而,矮化砧木这些缺点大都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运用科技成果加以克服的。

如矮砧根系浅,固地性和适应性差的问题,可采取矮化中间砧嫁接和选育适应性强的矮砧等办法来解决。

因此,在发展矮密苹果栽培时,因地制宜的选择矮砧型号非常重要。

1.3 利用途径一是作中间砧,利用当地砧木作基砧,其上嫁接一段15-30厘米的矮化砧,再在矮化段上嫁接品种,优点是固定性强,适应性广。

不足之处是降低了矮化效果,树冠增大,不同树体和果实的生长一致性变差。

我国矮化苹果基本上不设支柱,目前推广的砧木基本上是中间砧。

二是作自根砧,通过矮化砧木直接压条或扦插,让矮化砧生根,在其上直接嫁接品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日本、波兰有许多中间砧矮化苹果,现在基本上都推广自根砧,多设立支柱。

三是双矮栽培,这在我国应用较多,为了是矮化砧作用更明显,树冠更小。

一般在作中间砧的基础上,再嫁接短枝型品种,如双矮短枝富士、双矮短枝华冠等,其矮化效果,好于自根砧。

2国外矮化砧的应用情况2.1 国外矮化砧的应用现状有关苹果矮化栽培1472年法国人Champier在叙述法国诺曼底的苹果时提到过乐园苹果。

至于道生苹果1519年始见于文献。

当时欧洲各国对乐园苹果和道生苹果的名称应用很混乱,直到1872年英国园艺学会首先提出对其进行分类研究。

1912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的Hatton将其定名为营养系砧木,以后选出了EM系砧木,1972年英国东茂林试验站站长Perilm提议将EM改为M,同时推动了世界苹果矮化砧木应用进程。

2.1.1英国东茂林实验站从1929年开始利用M系和各种砧木杂交,从中选育出一些矮化极好的优良砧木。

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3426,属于极矮化砧,嫁接树十年生的高度不足60厘米。

英国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营养系砧木为MMl06、M9、M26、M27和MMlll,其他如M2、M4、M25等也有应用.2.1.2法国对苹果营养系砧木的应用较广泛,全国已有85%以上的苹果树为M系的矮化砧和半矮化砧。

在20世纪80年代M9约占30%、M2约占40%、M5约占15%,其他还有M4、M26、MMl06等。

目前,法国苹果苗选用M9矮化砧木,栽植密度较高(2500-3500株/公顷)。

建园时选用质量好,粗壮苗木。

整形方式是中轴形、疏层形、细长纺锤形等整形方式的技术结合,可称之为“高纺锤形”。

先进的果园管理技术实现了苹果的高产、优质。

栽后第2年平均产量10吨/公顷;第3年可达到25-30吨/公顷;4年以后将增至40-50吨/公顷。

2.1.3意大利20世纪80年代苹果主产区已有20%以上利用M4、M2、MMl06等半矮化砧,约5%用M9矮化砧,M26半矮化砧也在试用中。

进入20世纪90年代,苹果树以3300-4000株/公顷的高密度栽植,且都使用矮化M9砧木无性繁殖的苗木。

通常选择两年生的优质、强壮、分枝能力强的大苗直接栽植。

一个果园的生产寿命约为15年。

采用先进技术的果园。

每公顷可获得高达50吨的优质果产量。

地理条件优越、实践经验丰富的果农产量普遍可超过60吨/公顷。

2.1.4荷兰是欧洲应用矮化砧较普遍的国家之一。

由于利用矮化砧使苹果生产一跃成为主要出口国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约有70%以上的苹果树是用M系砧木嫁接的,主要推广M9、M1、M2、M4、M7等砧木。

2.1.5德国对M系砧木区域化试验结果认为M1、M2、M4、M9、Mll较好,M4、M9、M5、M7砧上的果实色泽好。

现在,果园采用单行高密度栽植(2800-3500株/公顷),通常建园选用M9作砧木嫁接繁殖的优质、分枝能力强、苗龄为两年生的大苗栽植。

利用垂直的多铁丝篱架(木桩)对果树进行支撑。

平均商业产量为35-40吨/公顷。

2.1.6波兰利用M9和普通安托诺夫卡杂交选育出P系抗寒砧木。

波兰的大部分果园都使用矮化程度没有M9高的矮化或乔化砧木,密度约为1000-1250株/公顷。

几个较现代化的果园最近已经开始进口西欧的以M9矮化砧木嫁接的有分枝的苗木,栽植密度提高到1800-2500株/公顷。

如今的高密度果园生产量可达到30-40吨/公顷。

目前推广砧木主要有M9、T337、B9等,其中M9占80%以上。

2.1.7美国在1960年之前,苹果栽植密度是100株/公顷,1960―1980年为600株/公顷,1980年之后为1500株以上/公顷。

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苹果生产区利用的矮化砧栽培苹果在西部地区约占70%,东部地区约占30%。

现在美国新建苹果园基本上都采用自根矮化苹果砧,其中M9占30%、B9占20%、M26占20%、M7占10%、MMl06占9%、MMlll占5%、G16占2%、G30占l%。

2.1.8 日本苹果矮化栽培发展较快,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产上所用的砧木型号为M26约占68.3%,MMl06约占19.5%,M9约占6.7%,M7约占2.5%,MMlll约占1-3%,其他的约占1.7%。

苹果主产县的青森县,1985、1990、1996年矮化苹果面积分别占全县苹果总面积8.8%、10.4%、12.5%。

现在日本主要推广自己选育的JM系砧木,5年生以下的幼园,基本都栽培矮化砧苹果树。

2.1.9韩国苹果主要采用细长纺锤形,M9或M26自根砧矮化密植,株行距大多为1.5米×4米,每公顷1665株,其行间树盘2米,生草2米。

在韩国,果树苗木统一由韩国果树苗木协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繁殖,从而保证了苗木的纯度和质量。

建园时重视在树下埋设渗水通气管道,从苗木定植开始就设立支柱和支架,成龄果树则用铁丝网状系统调整和固定结果枝组。

2.1.10巴西10年前巴西普遍利用的是半乔化砧,栽植密度只有600-1200株脍顷。

现在果农利用M9砧木进行高密栽植体系,栽植M9/Marubakaido的中间砧苗(树势与M26相当)已很普遍,栽植密度为2000-2500株/公顷。

如今,差不多一半的果树都采用M9砧木嫁接苗,有些密度可高达3000株/公顷。

2.1.11俄罗斯主要应用抗寒性强的砧木,如半矮化砧、抗寒性强,结果旱,极丰产的B9,还有B118半矮化砧、B54-146极矮化砧和NO.134矮化砧。

在南部温暖地区,主要用M系砧木,在气候较严峻地区主要用B9、B118。

2.1.12加拿大目前加拿大苹果生产上应用的营养系砧未除自己选育出的抗寒矮化砧木外,在加拿大南部较暖和地区有用M26、M7、M9等型号。

2.2 圆外矮化砧应用成功的原因分析2.2.1栽植大苗国外建立矮化果园,普遍选用2-3年生大苗,且有10个以上分枝,苗高1.5米以上,苗木直径1.5厘米以上。

2.2.2重视栽前的准备工作在栽树之前。

先把地整平、规划株行距,一般株行距为1-2x3-4米,株行距比例为1:2-3,然后在行间种草一年后,再栽树。

2.2.3用篱架扶直中千由于矮化苹果树固地性差,中干易偏斜。

国外多采用篱架栽培.不但能扶直中干,而且便于机械化管理。

2.2.4多数有灌溉条件国外矮化苹果园,大多数采用滴灌或喷灌措施,苹果树在生长期不受干旱威胁。

2.2.5行间不间作其它作物国外矮化苹果园一般行间较宽,便于机械化作业,行间一般不间作其它作物,仅仅进行种革。

3国内矮化砧木应用情况3.1 国内矮化砧木应用现状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西北农学院曾引进过矮化砧木,但材料未保存下来。

1951年原华北农科所又从丹麦引进了M 系矮化砧,紧接着北京植物园从波兰也引进了矮化砧木。

以后又引进了英国的MM系、波兰的P系、原苏联的B系、美国的CG系、加拿大的O系和瑞典的A系等。

利用引进材料进行杂交,各地相继选出了许多矮化砧木,开展了矮化砧木应用与推广。

1973年5月,郑州果树所根据中国农科院下达的任务,组织全国19省市38个有关单位成立矮化苹果协作网,在渤海湾、黄河故道、秦岭北麓、黄土高原中、南部及鄂西北等苹果产区,重点对国外广泛采用的M系、MM系苹果矮化砧进行繁殖和利用进行了研究。

全国共引进国外矮化砧11个系统42个型号无性系砧木,建立了10个种质资源圃。

到1987年,全国已发展矮砧苹果园15.25万667平方米,占全国苹果面积2160万667平方米的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