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效果
随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已成为地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显示点。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核心之一在于国际化人才的竞争,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必然会影响专业建设的总体水平。
环境设计专业跨界范围大,涉及领域多,其人才培养也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因此,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势在必行,江西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在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方面做了一些调整。
地方院校是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人才更加健康、成熟、快速的发展。
通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国际化为关键,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学院为主导,学科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格局。
一、主要的改革措施
1.师资国际化有序推进
学院利用国家和省外专局、国际合作组织及校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等多种渠道,获批江西省首批的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江西省“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专家1名即国际著名生态学家、美国莱斯大学Evan Siemann教授。
国际生态流域专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魏晓华博士获聘为江西农业大学首位“梅岭学者”。
同时,加大青年教师走出去的工作力度,学校和学院专门设
立了师资培养出国留学基金和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0%用于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师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英语培训、为期半年或1年的出国留学英语培训等各种英语培训和国际会议、学术演讲等交流。
将专业教师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学习交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与完善。
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演讲,提高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界的活跃程度。
2017年,环境设计专业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其中1名从英国艾克赛特大学访学归来。
2.学生国际化初见成效
学院突出学生主体,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校际交流项目,落实多渠道的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实习、研修和攻读学位等出国(境)学习交流机制,开拓海外实习渠道,学院与加拿大UBC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逐步建立稳定的海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积极拓展海外办学市场,给学生提供对外交往的实际锻炼和运用外语提升能力的机会,为在校学生营造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
学院为拓展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校、院加强了国际联合办学力度,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2007年与香港注册的晨星基金(Sunrise Foundation Limited)共同出资筹建英语培训中心(English Training Center,ETC),中心
配备1名全职外籍教师和四名专职外籍人员,每周二至六(5天),晚上7~9点开展系列英语学习、交流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受到学生的热烈好评,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对外交
流的能力。
3.课程国际化得到重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趋势日益增强。
现今任何高科技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
因此,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本专业在继2010年培养方案调整后,2014年再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参考国外知名高校的有关课程设置,在彰显我国、我校农林院校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同时,尽量使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
二、实施效果
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学院聘请学校引进的“梅岭学者”和海外相关领域的校友及业内学者为本科生授课。
学院与国外相关院校(如加拿大UBC大学林学院)建立学生联合培养机制,采取互换学生,学分互认,国内三年、国外一年的方式,并利用专业建设经费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经费,资助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
江西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际,结合自身优势申请国外高校相关专业深造资格。
先后有20多名本科生获得国外录取通知书和获得硕士学位。
例如:环设2011级学生葛天妍同学本科毕业留学深造,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硕士;环设2011级戴怡萍同学本科毕业留学深造,获得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获得硕士;环设2013级刘薇同学本科毕业留学深造,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录取
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