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钢企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分析

中国钢企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分析

中国钢企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分析一、前言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和产量决定了其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近年来,随着GDP高速增长带动我国钢铁需求出现快速拉升,粗钢产量也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铁矿石消费量逐年大幅攀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鉴于进口铁矿石在我国铁矿石消费中的占比大,铁矿石原料价格高企,直接制约挤压钢铁企业利润,成为企业盈利最主要制约因素。如何通过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式获得高质量的铁矿石供应已经成为了我国钢铁企业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背景图1:中国铁矿石表观消费量及进口矿占比

来源:Mysteel云终端如图1所示,过去10年里,中国铁矿石的表观消费量从2002年的3.43亿吨飙升至2012年的20.55亿吨。进口矿占比持续高位,并且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2002年进口铁矿石占比为32.51%,2012年占比36.28%,2009年,进口铁矿石的比例甚至一度飙升至41.62%,由此可见,我国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石依赖程度较高(如图2所示),国产矿自给率日益降低。

图2:2012年进口铁矿石占表观消费量之比图3:2012年中国铁矿石进口主要来源地来源:Mysteel云终端和海关数据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铁矿石进口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2012年,我国从这四个国家进口的铁矿石总量占总进口量的79.2%(如图3所示),其中最主要来源于三大矿山——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

目前,对国外铁矿石的这种过度依赖已经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三大矿山主要依靠普氏指数定价,定价模式由长协矿变为季度定价,再到月度定价。钢铁企业在谈判中处于劣势,完全不具备铁矿石定价权。铁矿石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主要支出成本,钢铁业的利润空间被明显压缩。尤其在最近几年中国钢铁行业萎靡不振,钢材价格一路下滑的背景下,高企的矿石进口价格不但没能支撑钢材价格的上涨,反而进一步侵蚀了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中国钢铁行业的日子愈加艰难。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钢铁业开始进行上游产业链的拓展,加大对上游矿山的投资,海外寻矿的步伐正在加大,方式也正由合作、合资、共同开发的方式,向以大股东身份成功控股一家矿企的方式逐步展开,寻求提高我国的矿石自给率,加大我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稳定的铁矿石供应,降低钢铁生产的成本,确保我国钢铁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主要钢企海外铁矿资源投资1.宝钢宝钢95%以上的铁矿石供应依靠进口,出于对进口铁矿石的高度依赖,宝钢较早就投入了海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并把投资海外矿山作为了公司的长期战略。

2001年5月,宝钢集团与三大矿山之一淡水河谷结成战略联盟。同年8月,双方各出资50%组建宝华瑞矿山公司,宝钢获得每年600万吨铁矿石供应量。2002年6月,宝钢与力拓旗下哈默斯利铁矿公司合资办矿,合资成立宝瑞吉矿山公司,共同开发西澳帕拉伯杜地区铁矿项目,宝钢占股46%,合资规模为年产1000万吨成品矿,期限20年。2004年4月传来消息,该公司建成投产,在未来20年合资期内,该合资公司将向宝钢供应两亿吨优质铁矿。

2007年8月,宝钢与FMG正式敲定合作勘探有10亿吨储量的FMG冰河谷磁铁矿资源。2009年11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Aquila资源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了股权交接仪式,宝钢集团以现金2.86亿澳元收购Aquila1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该交易将标志着宝钢首次直接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2012年6月,宝钢与FMG达成协议,双方将把在澳大利亚拥有的两项铁矿石采矿权益合并成立IronBridge公司,两家股东各占88%和12%的股份,这家公司拥有两个世界级的铁矿床NorthStar和GlacierValley,距离澳大利亚西部的黑德兰港约100公里,储量达52亿吨,预计2015年初投产,最初年产量150万吨。

2.武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武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举进军海外资源市场,先后通过投资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已投资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八个铁矿石资源项目。

在北美洲,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签订协议,购买该上市公司股份并获得bloomlake项目25%的股权及50%的产品。同时,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加拿大ADI项目和世纪公司项目。这两个项目的资源潜力,是武钢十分倚重的未来海外原料基地,2011年,武钢完成了ADI项目和世纪公司上市公司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这两个上市公司和项目公司的重要股东。

在非洲,武钢与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签署《利比里亚邦矿项目股权转让协议》,确定武钢支付6846万美元收购中非基金持有的中利联60%股份,正式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邦矿项目并获得控股权。

在南美洲,武钢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控股的MMX公司股份,成为MMX公司第二大股东,获得该公司长期的铁矿产品权益。武钢还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开启了中委矿业合作的新篇章。

在澳洲,武钢与CXM公司完成了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以60%的股比控股项目公司,主导5个优质铁矿区的开发。

3.鞍钢2006年4月,鞍钢与澳大利亚开发矿产资源的金达必公司合作,联手对位于西澳州的卡拉拉铁矿进行风险勘探、选矿试验等可行性研究,并合资组建了卡拉拉矿业公司。2007年9月,鞍钢与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卡拉拉铁矿项目的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各出资50%合建卡拉拉矿业公司,产品主要向鞍钢销售。2009年年底,卡拉拉铁矿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4月,卡拉拉铁矿项目竣工投产。近日,鞍钢集团通过增加股份实现对卡拉拉铁矿的控股,占股提高到52.16%。

4.首钢1992年,首钢集团以1.18亿美元购买了濒临倒闭的秘鲁国有铁矿公司98.4%的股权,但是,由于该矿频繁罢工,给项目的后期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此后,首钢在海外的铁矿投资就停滞不前。直到2008年年底,首钢香港控股公司收购了澳大利亚吉布森山铁矿公司的部分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5.河北钢铁2011年3月底,河北钢铁集团与智利CMP公司就合作开发CNN铁矿项目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纯粹的贸易形式达成合作关系。2011年6月,河北钢铁集团与澳大利亚的上市矿业公司里奇蒙德(RichmondMiningLimited)及其美国全资子公司内华达钢铁公司(NevadaIronLLC)联合签署协议,共同开发位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布纳维斯塔铁矿。2012年4月,河北钢铁公司和加拿大阿尔德隆矿业公司签署协议,斥资近两亿美元获得相关股权和为期15年的铁矿石优先采购权。

四、中国钢企投资海外矿山的动因和机遇分析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其成本占据钢铁生产成本的约40%。鉴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过度依赖,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高企必然给我国钢铁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如下图4所示,进口矿价格指数和钢材价格之间具有极高的关联度,矿价上涨的情况下,钢材价格也会出现相应的上涨,反之亦然。

图4:MyIpic进口矿价格指数(右)和钢材价格(左)

来源:Mysteel云终端自金融危机结束后,进口矿价格指数开始反弹,一度飙升至近187的历史高位,虽然期间存在一定幅度的回落,甚至一度滑落至100以下,但是平均水平仍保持在140左右。近期,进口矿价格指数更是呈现出持续上扬的态势,逐渐回升至140的水平。

在前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矿价随着钢材价格的下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但是相对于钢材价格而言,进口矿价仍然维持高位,这无疑给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一方面,萎靡的钢材市场持续不断地压低钢材价格;另一方面,矿价始终保持强势,占据钢铁生产成本的大头。进口矿价的强势主要源于世界三大矿山巨头的垄断地位,而中国钢厂对外矿依赖程度高,不得不从三大巨头购买铁矿石,因此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在外矿价格谈判中缺乏话语权,价格主要由矿山说了算。正是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下,中国钢企被迫寻求投资海外矿山的机会,试图以更优惠的价格稳定矿产资源供应,打破三大巨头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高度垄断,减少对铁矿石三巨头的依赖。

与此同时,国内铁矿资源的低品位、低质量也使得我国钢企逐渐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高品位铁矿石。据悉,我国铁矿资源存在着贫矿多的特点,贫矿储量占总储量的约80%,而且平均含铁量仅为30%左右;但是,巴西、澳大利亚、南非等铁矿石输出国铁矿石含铁量高达52%。国内矿产资源的低品位造成选矿成本高企,而且不能满足某些高质量钢材生产对原材料的要求。为了寻求更经济、高质量的铁矿石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寻找投资海外矿山的机会。

此外,投资海外矿山也是中国钢企拓展产业链,实现业务多元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为-231.72亿元,同比下降135.82%,是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2013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钢铁企业钢铁主业仍然亏损,扣除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实现利润为-59.34亿元。在当前钢铁低迷的情况下,单一的钢铁业务已经难以帮助企业摆脱亏损,唯有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产业链,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铁矿石作为钢铁产业链的上游,是保证钢铁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当前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投资海外矿山是我国钢企发展业务多元化,拓展产业链,摆脱当前困境,走出国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快速升值为我国钢企对海外矿产资源进行投资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

图5:我国月度外汇储备量(单位:亿美元)

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图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

相关主题